第041章 北失南补

A+A-

    朱元璋在奉天殿内召集了太子朱标以及一众功臣名将,除了魏国公徐达和信国公汤和目前尚领兵屯驻于北平防备北元外,其余几位国公都到了,这几人,都是有着“参与军国重事”的职责的。

    而此时邓愈已逝世多年,其子邓镇能力并不出众,更无资格参与这等级别的顶层会议,至于傅友德、蓝玉这些当打之年的将领,目前还尚未被封为国公跻身大明帝国最高层,所以也一并无缘了。

    当众人到齐后,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沉声将冰河期的消息告诉了他们。

    这个消息瞬间在众人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国公们虽然面色都还算镇定,但心中却显然并不平静。

    韩国公李善长素来以沉稳著称,但此时他的眼眸中也露出了一抹难以掩饰的惊容,他用试探性地眼神看着朱元璋。

    然而,当他看到朱元璋望向他时,脸上凝重的神情,李善长就知道这个消息恐怕是千真万确的。

    李善长心中不由得一沉,他明白冰河期对于大明王朝来意味着什么。

    太子朱标更是一时默然无语,他是龙凤元年出生的,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十三岁的时候大明建立,就顺理成章地当太子了。

    而朱标随宋濂学习经传,可谓是自幼就受到悉心教导,并且一直以来都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虽然时候经历过元末战乱,但印象实在是不深,对于天灾人祸并没有太过深入的了解和切实的体验但朱标虽然不能具体体会到农人遭受天灾的痛苦,他作为大明帝国的最高层之一却能够明白,如果天气持续变冷,大明帝国的结局是什么。

    因此,当朱标听到冰河期已经来临的消息时,他感受到了那种从心底升起的无力感人该如何与天命对抗呢?

    嗯,如果这是殷商,这时候估计就要组织大规模献祭了。

    不过这是大明,而且好在大明君臣还是清楚的,虽然天气会年复一年的不断变冷,但最起码短期内,或者朱元璋和朱标这两代人的时间里,还不会动摇大明的统治,所以暂时还不用太慌。

    他们能做的,就是在他们这一代找出解决办法,而不是去相信后人的智慧朱元璋从来就没对“老朱家未来会诞生能力超过自己的后人”这件事情抱有过什么幻想,所以他才要事事都规定好,就像是出门都要给弱智孩子烙个饼挂脖子上生怕饿着的娘一样。

    不过,他们这么不淡定,其实也怪朱雄英没清楚,或者,朱雄英他自己听课听一半就走了,也没整明白冰河期还真不是一直变冷的,而是下降几十年以后再抬升几十年,有点类似乌龟爬井,只不过总体是往下的。

    ()(e)  总之,大明君臣不知道啊!

    而且因为他们正好赶上了气温持续下降的这几十年,所以根据朴素的人生经验,再加上前几次冰河期对应的史料记载,这时候就理所当然地断定,气温不会抬升,只会继续下降而实际上,到了明朝中叶,气温还是会抬升的。

    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也都是一脸凝重之色。

    整个奉天殿内一片寂静无声,只有众人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荡着。

    他们都在努力地消化着“冰河期已经降临”这个消息带来的冲击,同时也在思考着如何应对。

    过了一会儿,朱元璋终于打破了沉默。

    “咱知道这個消息对于你们来很难接受,但逃避不是办法,对于这件事有什么应对之策,都吧。”

    太子朱标首先开口道:“父皇,儿臣以为应该先从农业入,冰河期既然会导致变冷,那就会让农作物的成熟时间延长,产量减少。所以朝廷需要引导百姓多种植更加耐寒、耐旱的作物,同时朝廷也要增加粮储以应对灾年。”

    韩国公李善长补充道:“还得多多增加水渠、水坝这些水利设施的建设,确保农田在干旱的时候也能够得到充足的灌溉,当年秦国国力横压关东六国,修渠就是关键其实天灾虽然可怕,但更多的是引子,若是水利设施修的不够,哪怕是很的灾祸也会演变成大灾,如今江南各地便是如此,动辄涝灾,还不是蓄水、疏水的设施太少所导致的吗?”

    朱元璋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是自己种过地的,很清楚有水渠、水库和没有这些东西,对于农业生产究竟有多大的差异。

    朱元璋看向剩下两位国公,问道:“你们还有什么建议吗?”

    郑国公常茂想了想,道:“陛下,臣认为不如打出去。”

    “打出去?向哪打?”

    “向南方打。”

    曹国公李文忠眼眸一亮,也补充道:“陛下,臣读史书,当年春秋之时,吴越不过是蛮夷之地,而后孙吴时期才渐渐开发,到了衣冠南渡以后,方才算是人烟繁茂,但更远的岭南,则依旧是满是瘴气荒无人烟之所,可如今呢?历经唐宋,岭南已经渐渐繁荣起来了。”

    “所以臣的意思是,郑国公的建议是有道理的,大明可以往南打,慢慢开发就是了,越往南的地方越暖和,同样安南、占城等地,稻米也是常常一年三熟不在话下,粮食产量也高天气再怎么冷,也是有个极限的,如果大明能把南方那些区域都占据,然后种植粮食,至少南方的粮食是有保障的,若是北方有灾,再输送过去赈灾就是了。”

    ()(e)  “这倒是有点金人当年‘北失南补’的意思。”

    “北失南补”指的是金国在与蒙古野狐岭之战失败后,为了弥补失去的土地,企图向南攻占南宋国土,当然,历史已经证明这是一个糟糕的策略就是了,这个决策让金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最后被宋蒙联军灭国于蔡州。

    而放到现在的大明,这里的“失”失去的不是土地,而是因为冰河期造成的北方粮食产量减少,而需要“补”的,则是从更南方获取的粮食产量。

    不过时移世易,这个战略目前对大明来讲看起来还是不错的,毕竟苟延残喘的北元比不了当年的蒙古,南方那些刚刚建立勘合贸易的国,诸如安南、占城、暹罗、真腊之流更是没有南宋的实力,而大明的国力自然也不是被压缩到黄河和淮河之间的金国可比的。

    朱标此时却出言劝道:“这个战略未尝不可行,不过眼下盘踞在漠北的北元虏庭和占据辽东的纳哈出所部,才是大明的头等心腹大患,冰河期虽然致命,但却不急于一时解决,也非是一时能够解决的退一步,即便要向南取得粮食,也未必要动兵。”

    朱元璋听了众人的建议后,沉思片刻,道:“兴修水利、增加仓储、种植耐寒耐旱作物这些都是可行的,韩国公下去拟个条陈,至于是否要向南用兵,要谨慎行事,五军都督府先做出一个用兵的计划,然后让使节和锦衣卫多多侦查南方诸国的情况,查清楚以后,再做决定。”

    众人齐声应是,不过心中却不算充满信心,朱元璋也看出了他们的心态,于是道。

    “第二批无线电台已经送到了,要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演示,好好提振一番士气。”

    “冰河期的事情,出了这个大殿,都不要向外既然已经想了法子,心中就不慌了,等下次阴阳炁海开启,咱再问问大孙那边有无应对之法。”

    听闻此言,众人顿时心头轻松了不少,还是那句话,解铃还须系铃人,他们固然要努力想办法来应对,可若是真想要彻底解决,恐怕还是要看圣孙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