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求追读)

A+A-

    “押下去!”

    看着堂下快七十了还宁死不屈的老头子,鲁锦直接挥了挥,这种鞑子王爷没有任何交流的必要。

    人家是统治者,鲁锦造的就是他们的反,双方不共戴天,有什么好的。

    历史上这位宣让王一直在庐州城住到了354年,直到红巾军闹得越来越大,才跑回大都的,后来到了六几年还被封了淮王,再然后就被铁锅丢下背锅了

    这个时空,将不会再有淮王!

    看着还站在一边揉屁股的张焕,鲁锦叫了他一声。

    “张焕。”

    张焕一愣,立刻出列,“末将在。”

    “一会儿等包先生贴完安民告示,你就把这鞑子王爷拉到街上砍了,要明正典刑!”鲁锦安排道。

    “是。”

    张焕瞬间明白了什么意思,应诺后退到一旁,心中既喜又忧,喜的是鲁锦没拿他当外人,忧的是没有退路了。

    鲁锦这是要他交投名状啊,叶升帮忙抓了朱亮祖,殷从道帮忙破了庐州城,他俩都已经没了退路,就剩下张焕了。

    只要上沾了鞑子王爷的血,他就再也没了叛回元朝的可能。

    而且鲁锦也没有留下这个宣让王的必要,他是义军,是反贼,他得表明态度,斩杀元朝宗室本来就是各路反王的共识。

    朱元璋虽然收过元朝宗室,但那也是建国之后,人家主动来投降的,被封了个西域那边的卫所指挥使,造反的时候只有傻子才会收鞑子王爷,还有张士诚那样反复无常的人。

    等人被押下去,旁边的包衡突然提醒道。

    “主公,这庐州城中还有两座王府。”

    听到王府二字,在场的巢湖诸将都眼前一亮,王府啊!豪宅啊!

    鲁锦却皱眉不解,“有王府我理解,为什么有两座?那个是谁的?”

    包衡立刻解释道,“主公有所不知,国朝之初时,庐州还有一个被封做荣王的宗室,名叫孛儿只斤撒墩,不过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如今只留下一座荣王府,再有就是这位宣让王的王府了。”

    “那就抄家,财产充公,王府先封起来,反正暂时也没人用得上。”

    “额,是。”

    包衡闻言一愣,他本来以为鲁锦会住进王府里呢,没想到这位主公却直接让封起来。

    高风亮节,心怀大志之人,怎可被豪宅腐蚀心智?你以为人人都是张士诚啊,屁大点地盘就开始修宫殿

    包衡顿时又高看了鲁锦一眼,这才像是能成事的人。

    巢湖诸将们听到这个处理方式,也愣了下,鲁锦见状就道。

    “怎么,难道有人住的上王府?

    “接下来我们还要去打六安,攻略其他州县,到时谁去驻守,谁留下守庐州城,我们今日就得敲定下来,哪有会住王府啊。

    “我就算留在庐州,也不会住王府,今后就住这府衙后堂。”

    鲁锦都表了态,其他巢湖诸将自然也不好什么,再他们现在确实要打仗,哪有会享福啊。

    听到鲁锦起了打仗的正事,诸将也认真了起来,开始各抒己见。

    “那谁去打六安,带多少兵?”廖永坚当即问道。

    俞廷玉也提醒道,“我们的上千条船还在巢湖呢,水师也得有人带,等我们打康茂才的时候肯定用得上,那厮的水寨还立在濡须水,挡着我们不能进长江。”

    ()(e)  “我觉得应该先明确军制,一个营才八百多人,不论守城还是单独领军攻城,都不够用,以前是鲁大哥带着咱们,今后咱们自己领兵驻守一方了,肯定要更大的编制,鲁大哥之前的团是不是该用上了。”赵仲中也提醒道。

    “要我,鲁大哥该给咱们想个名号,就算鲁大哥现在不称王,也该叫个将军元帅啥的。”俞通海也提议道。

    鲁锦点点头,他们马上就要扩张地盘了,将领们都要镇守一方,接下来还要扩军备战,急需正规化整编。

    但是鲁锦并没直接开口,而是转头看向了包衡。

    “你还愣在这里作甚?去写安民告示啊!我交代你的事办完了?”

    “额,是,人告退。”

    包衡心里委屈,没想到鲁锦居然不让他参加这种军事会议,这是还没拿他当自己人啊,不过也是,自己还一件事没办成呢。

    正当他转身欲走时,鲁锦又叫住他。

    “等会,你记一下,安民告示里要写明白,以后庐州城就是咱圣武军的地盘,我自领圣武军元帅,今后这府衙暂设为圣武军元帅府。

    “还要写上,咱是驱逐鞑虏,恢复汉人社稷的义军,是给老百姓做主的,不是残民害民的暴元,让百姓不要害怕,有识之士都可以来投军。

    “第三,鞑子放的印子钱咱一概不认,所有借据一笔勾销。

    “第四,废奴,今后咱圣武军治下不许再有奴隶,谁家蓄奴的一律放还为民,没有生计的咱给他分田落户,不会种地的给他安排做工,还在别人家当仆役丫鬟的,也要换成雇工契约,主人胆敢阻拦的,老子就一刀劈了他!”

    “是,人谨记。”包衡记下鲁锦的要求,这才告退而去。

    等堂内只剩巢湖诸将,还有殷从道、叶升、张焕三人,他们这才继续商量建军之事。

    “鲁大哥,咱们以后就叫圣武军了?这名字好听,一听就很能打。”俞通海高兴道。

    “对,就叫圣武军。”鲁锦点了点头,朱元璋叫洪武,那咱就叫个圣武,非得压他一头不可。

    “那咱们以后还头裹红巾吗?”廖永安也问道。

    “这个”

    鲁锦考虑了下才道,“咱们是借着红巾军的名号才起来的,我建议以后还是配红巾,可以稍作区分,但不能完全脱离。

    “今后对外咱们还是红巾军,但在各路红巾里,咱们就是圣武军,他们是头裹红巾,那咱们就臂缠红巾,今后我军将士都配红袖箍。”

    这个问题不大,对外还称红巾军,就是为了和其他红巾搞好关系,省的他们来打自己,诸将一致通过。

    接下来还有编制扩大的问题,鲁锦依然用的是师团营连排班,为什么不用百户、千户、卫所那一套?

    这不只是战术和名称的问题,而是政治和制度问题。

    历史上大明为什么后期军队烂的厉害?卫所制绝对要背大锅。

    首先要搞清楚一点,卫所制的全称叫‘卫所世袭军户制’!

    有人觉得烂的是军户制度,但鲁锦觉得重点是那个“世袭”。

    不管你这个制度刚开始多好,一旦失去了流动性,不能补充新鲜血液,定然会发生腐烂变质,比如军户田产被武将瓜分,士兵沦为武将的佃户,武将变成地主等等。

    所以鲁锦就算建立大明,那也肯定不会沿用大明的户籍制度和军队世袭制度,他是肯定要办军校的,管你是公侯世子,还是普通军官,都得军校毕业才行。

    ()(e)  当然,烈士子女和勋贵子弟肯定会有一些优待,这是避免不了的,但军校制度可以杜绝世袭,防止军队腐烂。

    不世袭,你还搞什么卫所?卫所制本来就是跟世袭配套的。

    其次是战术编组问题,班是0到2人,旗也是0人,排是50人,总旗也是50人,连是200人,这个比百户要大,但上一级军官只需指挥四个人,战场上能指挥的更加从容。

    你觉得千户是指挥十个百户简单,还是指挥四个连长简单?

    再上面是营,八九百人,和千户差不多,团也有三千到五千人,和明代的一个卫差不多,所以为什么换个名字就打不了冷兵器战术了呢?

    然后是名称问题,师旅团营这玩意本来就是中国的啊,班师回朝,雄师劲旅,团练,民团乡勇,绿营,军营,营盘,这可都是古代就传下来的词汇,的好像现代凭空造出来的一样。

    西周时的周天子还有六个师呢,动不动就喊着不来朝拜上贡,老子就‘六师夷之’,带六个师给你夷为平地

    鲁锦用这套编制,现代人可能会觉得出戏,但古代人只会觉得他太复古了。

    什么殷商西周老掉牙的词还往外整,不过这样正好符合他公输般嫡传的人设,老子的兵法就是春秋时传下来的,那我效仿周天子弄几个师怎么了?

    有本事你去咬纣王啊,你跟他,别班师回朝歌了,咱改成‘班卫所回朝歌’,不然出戏

    鲁锦和诸将商量了一个多时,定下了大致番号,全军番号为圣武军,鲁锦自领元帅,驻庐州,下面暂设几个团,番号一律用数字,不准打将领姓氏旗,坚决防止军队私有化,加强军事集权!

    团上面暂不设师级,因为他们全军现在加一起都凑不出一个师

    这次打六安由俞廷玉带队,带三个营,打下六安后再就地征兵扩建两个营,共四个战兵营,一个辅兵营,番号为暂编第二团,总员额4250人,俞廷玉为团指挥使,驻守六安。

    廖永坚继续统领水师船队,这俩人岁数大了,让他们先当团级指挥使,给他们个面子。

    廖永安他们留在庐州跟鲁锦扩军练兵,为打下一个目标做准备。

    就在他们商量的差不多的时候,包衡贴完安民告示回来了,身后还领了几个工匠。

    但还不等他汇报工作,又有士卒来报。

    “将军,华千户到城外了,还来了个投军的,那人叫徐用,他他有一千乡勇,要带着兵来投咱们。”

    鲁锦闻言脸色顿时黑了下来,他刚打下庐州城,赵普胜不会不开眼的来摘桃子吧?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可郁郁久居人下!

    包衡也注意到了鲁锦一瞬间的表情变化,悄悄走到了还算熟识的叶升身边,询问一番,得知那华高就是弥勒教赵普胜的部将,也跟着脸色一黑。

    儒生最是讨厌这些邪教!

    随即他眼珠子转转,之前没表现好,被老板鄙视了,现在这立功的会不就来了!

    老子刚投的新老板,都准备梭哈了,你跟我老板头上还有个老大?不行,我必须把他干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