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微服私访李善长

A+A-

    造反投贼涉及身家性命,连秦理都要事先调查一番,定远李氏自然也不可能贸然下注。

    于是李勖就让家中素有贤名的李善长,先去反贼治下微服私访一番,看看鲁锦治下究竟如何。

    就在巢县的主簿秦理,把两个兄弟还有金朝兴,一起带进巢县时,李善长也带着个长随,来到了鲁锦的地盘。

    他是从定远方向过来的,最先抵达的当然是梁县。

    李善长如今3岁,穿一身粗布麻衣,留着长髯,梳着道髻,骑着头毛驴,像是位教书的中年夫子。

    来到梁县外围,农田里月初种下的麦子已经发芽,许多农民正在浇第一遍水。

    麦田里稀稀拉拉冒出来的绿色,就是农民来年的希望,只要别再有天灾兵祸,官府若是还愿意救济一下,这日子还是勉强能过下去的。

    最难的就是,怎么熬过来年麦收前,这段青黄不接的时间。

    要是麦收之前真断了粮,那到时候怕是只能割青苗煮来吃了,然后便是逃荒,要么等着饿死。

    李善长站在官道上,观察着两侧农田的情况,正巧这时一群老老少少的男子,或挑着担子,或背着竹筐,一副喜气洋洋的模样从县城方向赶来。

    李善长见状赶紧拦住众人,问道。

    “诸位桑梓,不知梁县可是出了什么喜事?为何诸位全都面带喜色?”

    当先的一老汉看他一副读书人的样子,这才略带尊敬的道,“义军的鲁大帅是好人呐,打跑了鞑子,还一把火烧了官府的借条,以后官府借的印子钱一笔勾销了。”

    旁边还有人补充道。

    “鲁大帅还招人干活哩,这梁县以前没有城墙,如今鲁大帅要筑城,只要去干活,每人每日给二升米,干半个月还能带回家一斗,咱们都是领了粮食,要回家哩。”

    众人全都面带喜色,挑的担子,背着的竹筐里,显然都装着粮食。

    李善长颇为惊讶,赶忙追问道,“每日竟有两升,可给足了吗?”

    “足,当然足,义军鲁大帅那里也缺人,都是那些臂缠红巾的义军将士把粮押来,再招些乡下婆子来煮饭,也不给工钱,倒是每日管饭。

    “都是自家婆娘来煮,咋可能少了呢?”

    李善长立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鲁锦正在以工代赈修筑城防,而且下文官吏员好像不多,筑城这样的事居然是军队在管。

    于是他又问道,“那发给的粮食也给够了吗?可否让在下看看?”

    一人当即掀开背篓,“够是肯定够的,俺结算的时候盯得可仔细,定不能让人少装了去。”

    李善长抓起一把,在心看了看又放回去。

    “都是陈米啊?”

    ()(e)  那村民却不在意,“陈米也能吃啊,官府肯给你发粮救荒就不错了,你咋还恁贪心呢。”

    李善长闻言顿时笑了,这老百姓居然还帮官府起话了,当然,这是反贼的官府。

    顿了下,他又问道,“那你们这把粮食送回去,还要去筑城吗?”

    先前那老汉这才叹了口气,“筑城还给粮食,哪有那么多好事呦,等这城筑好,恐怕就没事做了,听鲁大帅还有安排,也不知还要建甚东西,反正只要给粮,俺们就去看看。”

    一旁的年轻人也点点头道,“是这个理,俺们在外面吃上一餐,家里就能多留一餐,若是还能往家带回些米,那就不愁挨不到明年夏收了,只要大帅还要咱干活,那咱肯定去啊。”

    李善长捋着胡子点点头,目送一群村民离开,对鲁锦大致有了印象。

    以工代赈,修筑城防,救济百姓,废除元廷的高利贷暴政,做的到都是好事,就是不知道那鲁大帅的粮食这么用下去,还能坚持多久。

    正常招募徭役,官府一般是只给吃的,能让你自己吃饱,不自带粮食就不错了。

    鲁锦却实发每人两升米,他本意是想每人三升米的,这样青壮劳力自己吃饱后,还能带回家一升。

    但包衡坚决不同意,最终定下半个月一斗粮的数量,就这还让包衡十分肉疼。

    一斗等于十升,按照鲁锦的每天多给一升,十天就有一斗,包衡是十五天给一斗,其实也没少上多少,却极大的争取了民心。

    就是粮食消耗的有点快。

    好在筑城的工程很快,只是筑夯土城墙不包砖的话,用不了俩月就能造起来。

    离开农村,沿着官道继续前行,李善长带着长随很快就来到了梁县县城,这里的城墙还在加高。

    新筑的城墙已经有四米左右,土就是从旁边护城河挖出来的,这边挖河,挖出来的土直接筑城,离着近,不用跑太远。

    而且梁县也是依自然河道而建,旁边就是滁水,等城墙筑好,还可以把滁水引入护城河,算得上固若金汤了。

    工地上,许多臂缠红巾的士卒在巡逻监工,不远处的校场处,还有士卒正在训练。

    李善长找了个摆茶摊卖烧饼的地方坐下,一边喝茶一边观察,还竖着耳朵听旁边人聊天,搜集情报。

    在梁县驻扎的是朱亮祖的第五团,副指挥使廖永忠,目前的训练大纲,主要以大枪枪阵为主,鸳鸯阵只保留两仪阵和三才阵,只用于巷战,野战突击时也有三人刺杀术。

    正面对垒,目前以每个排50人的大枪方阵为主,不过兵器甲胄短缺的现象仍然存在。

    虽然主打的是重步兵大枪方阵,但鲁锦仍然要求,有条件的话,每个士卒最好都准备一把副武器,腰刀,斧子,骨朵都可以,最好每人再有一面盾牌,不用太大,能随身背着最好。

    ()(e)  甲胄方面,那是根本没有的,只能多装备一些大型木盾牌,用于防箭,另外每人可以配一个竹编斗笠。

    庐州倒是从宋朝继承了造纸甲的技术,但纸甲几乎是一次性的,本着有总比没有强的原则,鲁锦也让工匠造了一些,造好了就存着,平时根本不敢拿出来用,怕坏。

    弓箭也很扯淡,这个时代的筋角木复合弓,光是工期最少就需要一年的时间,而且材料十分难寻,木头弓胎还好,牛角牛筋鲁锦上哪找去。

    还有箭矢,鲁锦跟工匠仔细打听过,又查阅了庐州府衙的资料,大致得出一个靠谱的结论,古代一支箭矢的造价,大概相当于城市社会人口平均一天的工资。

    假设你每个月挣3000,那一支箭的造价差不多就是一百,价格十分离谱。

    还不如造火枪和子弹来的快,打一把火枪,最慢一个月造一把,弓却需要一年。

    火枪的材料更是只需要木头和铁,起码比牛角牛筋好找。

    子弹和箭矢不好谁更贵,但子弹除了火药就是弹丸,制作工艺肯定比造箭矢简单。

    总的来,鲁锦的圣武军目前仅装备方面,还是很菜,弓箭和铁甲基本靠缴获,大枪目前能自己生产,木制盾牌也能生产,别的就只能等到拿下铁矿再了。

    不过他的敌人也不咋地,就拿康茂才来,这货也是私募的乡勇成军,虽然能从朝廷各地的武库补给一些装备,但和鲁锦一比并无多少明显优势。

    李善长这个人对军事不是很擅长,让他打仗不行,但只要有兵有将,让他稳定人心,看家守城还是没问题的。

    鲁锦的军队他看不懂,只知道那些士兵练的队列很整齐,脸上也无惧怕之色,想来能连战连捷的军队,定是不差的。

    倒是旁边喝茶的路人,起朱亮祖的来历,让李善长很是惊讶,这个鞑子封的元帅,六安官军主将,居然也被鲁锦收服了,让他感觉挺离谱的。

    等离开梁县,来到庐州城,看到城门处已经残破的报捷告示,上面写着朱亮祖如何帮忙诈城,将六安拱相送的,李善长顿时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鲁大帅倒是个妙人。’

    待来到城门处,守门的士卒上下打量他一眼,“干什么的?从哪来?进城做什么?怎么以前没见过你?”

    李善长闻言立刻道。

    “在下定远人士,家中贫苦,听庐州鲁元帅治下百姓皆能安居乐业,于是便想来找个营生,我读过书,以前做过塾师,不知城里缺不缺教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