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回礼!

A+A-

    是夜,碾子山村家家户户都传出了收音的声音。



    而李毅家前半夜也一刻都没有消停,由于村民们之前都没有操作过收音,所以状况百出。



    有些人家虽然将收音拿回去了,但却不会安装,有的虽然会安装,但却不会调频,还有些人家虽然能收到节目,但总是有杂音。



    遇到这种情况,村民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来求助李毅。



    好在孙峰事先已经预料到了这种情况,来的时候特意带了几个技术员儿。



    每当有村民们来李家求助,他就让技术员们前去处理。



    但即便是如此,陆陆续续前来的村民,还是让李家后半夜才睡下



    第二天一大早,李毅还在被窝里睡觉,隐约间听到门外传来絮絮叨叨的声音,似乎人还不少。



    就在他准备拉上被子,再睡一会儿的时候,正房门被人推开了。



    紧接着,李毅就听到父亲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毅,赶紧起来,乡亲们都来咱家了!”



    李毅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问道:“你啥,乡亲们来咱家了,干啥?”



    “你还是自己出来看吧!”



    完,老爹便转身向外面走去。



    李毅无奈,只能不情不愿且带着一丝疑惑的从大火炕上爬起来。



    这天寒地冻的,躺在大火炕上睡上一觉,给个神仙都不换。



    同样的,从被窝里爬出来也需要莫大的勇气。



    用了老大的毅力,李毅总算是穿好衣服来到了门外,一推开门,他就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



    雪后的碾子山村显得有些清冷,但李家却异常的热闹,大清早的院子里不知何时已经排起了长队。



    只见乡亲们有的挎着柳条筐,有的则是背着蛇皮口袋,还有一些甚至于抱着坛坛罐罐。



    看到这一幕,李毅的心里顿时有了猜测,八成是给自己来回礼的。



    别看村里人没啥文化,但却懂礼数。



    自己给他们送了电冰箱和收音,他们必然要来给自己回礼,即便是礼物的价值可能不对等,但该有的礼数却不会少。



    果然,看到李毅出来,张同福将一个坛子放到了李毅面前,笑着道:“这是你婶子秋天腌的酸菜,让我给你送过来,别嫌弃。”



    “我婶儿腌酸菜的艺可是一绝,怎么可能嫌弃!”



    着李毅将酸菜坛子接了过来,沉甸甸的重量让他差点没拿稳,可见里面的酸菜不少。



    刚完,村西头的王婶挎着一个柳条筐子走了到李毅面前,从筐子里面取出几包用报纸包好的东西,递给了李毅。



    “毅娃子,婶儿也没啥好送你的,这是几斤榛蘑你带回去吧,炖鸡时放几朵,香着呢。”



    “行呢,谢谢婶儿!”李毅一边接过这些礼物一边道。



    接着,根旺叔提着只野鸡来到李毅面前,笑着道:“这是叔昨天刚抓的野鸡,听这玩意儿在城里还挺上讲究,你带回去给雪和孩子们尝个鲜。”



    李毅的目光落到那几只野鸡身上,只见野鸡羽毛斑斓,长长的尾羽上还沾着几粒未化的雪籽,鸡脖子系着红绳,绳结打得精巧——这是猎户特有的吉祥结。



    “确实是上讲究的好东西,谢谢根旺叔!”



    这时马老六抱着个粗陶酒坛挤过来,坛子用红布蒙着,泥封上粘着几根枯草——这是村里藏酒的老法子,草茎发黄明酒已陈够五年。



    他支支吾吾半天,突然把坛子往李毅怀里一怼:“毅娃子,这是俺爹在世的时候酿的高粱酒,你尝尝。”



    完扭头就走,厚棉鞋在雪地里踩出一串慌乱的脚印。



    接下来,村里每家每户都有东西送来,对于这些回礼,李毅来者不拒,全都收下了。



    在村里,回礼也是有讲究的,要是不收的话,送礼的人就会觉得你看不起人家,那可是要得罪人的。



    



    更何况村里的乡亲们也知道他不缺钱,所以回礼的东西全都是本地的特产,不值钱。



    虽如此,但李毅心里却对这些土特产特别的稀罕。



    这不仅仅是乡亲们的一片心意,同时也是家乡的味道,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以后想家想爹娘的时候,炖上一只野鸡,喝上一口家乡的高粱酒,也能一解思乡之苦。



    最后过来的是冯凯,只见他递给李毅一个包裹,然后道:“这里面是两件新棉袄,是你大娘和强子他娘亲给你和雪做的,絮棉袄最暖和。”



    “谢谢叔”



    李毅站在门口,看着堆成山的回礼。



    酸菜的清香混着野味的腥膻,酒香裹着辣椒的辛烈,在寒冷的清晨蒸腾出团团白汽。



    就在这时,大队部的大喇叭突然响起了喜盈门,欢快的曲调把整个碾子山村都熏得醉醺醺的。



    屋檐下的冰溜子“咔嚓”断了半截,正好砸在那坛高粱酒旁。



    碎冰渣溅在坛身上,像撒了一把星星。



    李毅突然想起自家老爹前世和他的话:“这世上最金贵的,永远是人心换人心。”



    前世的他不懂,现在他懂了



    



    95年2月日,农历腊月十六!



    清晨,碾子山村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李家门口的大榆树枝头的霜花在晨光中泛着银光。



    李毅站在吉普车旁,搓了搓冻得发红的,看着王和吴双把最后一件行李塞放到副驾的位置上。



    里头母亲张月红早晨起来烙的二十张糖饼,准备路上饿了吃,此时油纸包着的边角还透着温热。



    “娘,毯子给您放后座了。”



    李毅拉开车门,把一条崭新的羊毛毯铺在座椅上继续道:“路上冷,盖着腿。”



    张月红点了点头道:“娘身上穿了厚棉裤,不冷!”



    而父亲李山魁正在和村里的乡亲们道别,冯凯将一个布袋子塞到了他的怀里,笑着道:“里头装着些晒干的咕咕英,泡水喝,能治你的气短病(哮喘)。”



    “山魁,多在京城待些天,别急着回来,家里有我们给你照看呢!”张同福叮嘱道。



    “行呢”



    此时村口渐渐聚满了人,大家都知道李山魁和张月红两口子要去京城过年,全都早早地过来和他们道别。



    一番依依不舍之后,车子终于开动了,发动的轰鸣打破了碾子山村晨间的寂静。



    吉普车排气管喷出白汽,像匹蓄势待发的战马。



    “嘀嘀”



    随着王按了两下喇叭,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而后吉普车向着村外驶去



    目送吉普车驶出村口,李毅转身回屋,换上了那套深蓝色的中山装。今天黄立行和陈楚红要来青山县,他的去见一见他们两口子。



    而就在李毅刚刚上车,村里的喇叭突然响起了*******熟悉的旋律,欢快的歌声随着晨风飘向远方。



    李毅深吸一口熟悉的乡土气息,心情大好。



    碾子山村的早晨,阳光正好



    



    ps:感谢书友们的提醒,老沧忘了已经给村民们送过彩电了,现在修改一下,这次送的是收音和电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