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你小子,竟然敢薅公社的羊毛?

A+A-

    “这”

    杨增家看了看陈书记,又看了看林建国,面有难色。

    看着一脸为难的杨增家,陈书记皱了下眉头,直言不讳的问道:“怎么?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对吗?”

    农村工作,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话都问到了这个份上了,有些话只能直了。

    杨增家道:“陈书记,这个车棚厂的情况有些特殊,是林建国同志跟村里一起合伙搞的,村里以闲置的两间仓库入股,占2成份子,林建国同志出资金和销售渠道入股,包括负责技术的大师傅也是林建国同志请来的,占成股份。”

    听林建国的股份竟然占了八成,陈书记的眉头下意识的皱了起来:成股份,那岂不是意味着这个工厂是他们老林家的也没问题?

    可杨增家接下来的话,又让陈书记为难起来。

    “这件事也是我们村g委会全体成员同意的,有会议记录,之所以会同意,也是因为村里除了两间闲置不用的空仓库,其他什么都没出,如果厂子搞不下去,仓库也得还给村里。”到这里,杨增家的脸上洋溢着几分喜色:“结果就是工厂成立的这几个月来,发展的蒸蒸日上,我们车棚厂已经有了3名大师傅、2名学徒工,而且这些学徒工全都是我们村的村民,这也就意味着有2个家庭将增加240元的年收入。

    而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车棚厂未来还会招更多的人进来工作,会有更多的家庭而因此受益。”

    听到这里,陈书记不话了,他也明白杨增家为什么这么护着林建国了:作为村支书,带领全村脱贫致富就是他最大的政绩!

    在这个政绩面前,其他一切事情都是事。

    陈书记扪心自问,如果公社里出现了一家大型的“车棚厂”,自己会不会也像杨增家这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想了想,他觉得自己还是没办法拒绝。

    杨增家偷偷的看了陈书记一眼,见陈书记的表情缓和了许多,胆气也随之壮大了一些,接着道:“陈书记,建国同志还跟我过,如果接下来车棚厂要生产这种单轮扶拖拉,预计一年后,至少需要招工00人,可以给公社上缴至少0万的税收,我们村的同志们对这个情况也是有一些信心的。”

    ()(e)  陈书记明白杨增家、或者以杨增家为首的青羊庄村领导班子的意思了:公社里默认和默许车棚厂的现状,条件是车棚厂一年后至少给公社里上缴0万的税。

    0万!

    这可是0万呐!

    青羊庄村甚至给公社里找到了默许和默认的理由:车棚厂是我们村的集体企业,这件事是我们村领导班子在会上讨论过、并且形成了决议的,未来就算是出了什么事,也有我们村委的这些人扛着,跟公社里没关系。

    陈书记很想“林建国都把路给你铺到这个份上了,你接着干呗”,可话到了嘴边又被他咽了回去,因为就连他自己都没有把握能够在一年后给公社里上缴0万的税。

    还是那句话,这可是0万啊!

    92年年初的0万,那是沉甸甸的0万!

    沉默了片刻,陈书记还是决定向0万低头,他微微颔首:“既然这个车棚厂是你们村的,自然是你们村了算,具体什么情况,公社这边肯定不过问,不过作为你们的上级领导,你们是不是给我这个项目的情况?我也帮你们出出主意。”

    这就算是默许了。

    见陈书记松了口,杨增家终于松了这口气,当即笑着点头:“陈书记您笑了,您愿意帮我们出出主意,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建国,你赶紧给陈书记这个车的成本以及你关于怎么做这个项目的想法。”

    “是。”

    林建国应了一声,将这辆车的整体成本构成以及自己规模量产测试群众们对这款车的喜欢程度和购买力、以及将来如何直接从柴油厂家进货、如何降低成本等一系列的想法都了一遍。

    最后,林建国道:“领导,我们的目标从始至终都很明确,就是要生产农民百姓能够买的起、用的起的毛驴,所以我们也不打算赚很多钱,就是在计算了所有成本之后再加上5%到0%的利润。

    我大致计算过,这样的话,我们这个单轮拖拉的市场售价估计也就在00块左右,就足以保证我们厂生活的很滋润了。”

    ()(e)  陈书记听的连连点头,当听到林建国只卖00块钱的时候,顿时有些舍不得:“00块钱是不是太便宜了?扶拖拉卖2000多,你们这个卖一千五六也可以啊。”

    多卖的这些钱,能给公社多上缴多少税?

    一旁的杨增家解释道:“这个问题我们其实也讨论过,结论是:别人也不傻。看到我们这个产品后,有心的人稍微算一下就能算出我们的成本是多少、一台拖拉赚多少钱。

    如果我们卖一千五六,其他看着眼红的人不定也会进来掺合一脚,可如果我们只卖个00左右,那些资金不足的没办法在初期形成规模优势、赚不了钱;那些能拿的出这笔资金的也看不上每年赚的这点钱,就拿钱做其他项目了。

    这么一来,反倒是能够保证这个市场里面只有我们一家,不但能够保证没有其他厂家进入这个市场,公社这边也能有个稳定的财政收入。”

    想到自己不定还要在现在的位置上呆好几年,陈书记顿时觉得杨增家的话也对,当即点头:“这样啊,那倒也是。”

    林建国心中忽然一动,对陈书记道:“领导,我能不能提个建议?”

    陈书记笑了:“哦?什么建议,林你。”

    自打知道了林建国是车棚厂的经理,陈书记对林建国的称呼就从“建国同学”变成了这个带着几分亲切的“林”。

    林建国道:“您刚刚来的时候,已经有不少村民给我们下单了,我想着,公社这边能不能支持一下我们的工作、也给我们两台拖拉的订单?”

    啥?

    林建国的话,差点儿让陈书记都乐了:这子都把主意打到公社头上来了?竟然打算薅公社的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