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A+A-

    笔趣阁最新域名: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饭到中间,同几女聊著天的李恒伸筷子夹红烧鱼块。qge00

    好巧不巧,周诗禾的筷子也刚好伸过来,瞬间,两人的筷子交织在了一起,紧紧贴著。

    李恒傻眼,抬头望向桌对面。

    两人相视一眼,周诗禾眼敛垂落几分,默默松开抽离了筷子,然后就停在了那

    和孙曼宁、叶宁聊得嗨起的李恒一时没想那么多,随便换块鱼肉夹到嘴里,嚼吧嚼吧吃得贼香。

    只是吃到一半时,他忽地愣住了,目光再次投向对面的姑娘。刚才筷子摩擦相交,是不是沾了对方口水?

    感受到他的视线,周诗禾顿了顿,停著的筷子再次动了,往旁边碗里夹一个河虾,就著饭口吃进嘴里。

    她那灵动嘴如樱花般迷人,很好看,让人忍不住有想咬一口的冲动。

    李恒猜测,估计这姑娘是想换筷子的,但自己一直盯著,又不好意思,最后只得挣扎著将就过去。

    不然当著他的面直接换筷子,不是赤果果打他脸么?

    第一次见面、第一次聚餐就这样操作,像话吗?那以后还能不能相处?还能不能做朋友?

    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从筷子相交后,周诗禾就不再夹桌子中间线以外的菜,筷子头至多在眼前的两个碗里来回游动,慢条斯理吃著。

    期间孙曼宁发现了这一现象,好奇问:诗禾,是菜不合你胃口吗?怎么其它菜都不见你碰呀?

    叶宁此时恍然大悟:对哦!怎么就一直只吃2个菜?其它菜很好吃啊,你该试试。

    周诗禾没去看李恒,温温婉婉:光听你们讲话去了,没注意。

    麦穗用眼角余光瞥眼李恒,重新拿双筷子,给周诗禾夹了好几筷子菜,诗禾你真的试试这红烧鱼块和蒜苗炒肉,挺接地气的下饭菜。

    周诗禾巧笑好。

    李恒假装不知原委,没事人一样的继续该吃吃该喝喝,主打一个我不尴尬、谁也别让我尴尬。吃过饭,时间已经不太早了,快0点了,5人开始往学校赶。穿过校门进到里面,落在最后的李恒逮著会悄悄对麦穗:明晚来庐山村。

    嗯。麦穗没问缘由,答应了下来。

    在岔路口,五人分开了。

    四位女同志回宿舍。

    李恒则直接往租房赶,为了写作任务,酒都没敢多喝,今晚可不能就这样任时间折腾过去了。

    进到庐山村时,李恒意外地发现了廖主编和编辑邹平正在巷子里和假道士聊天。

    只见假道士付岩杰围著门口的几个大麻布袋绕来绕去,嘴里不停啧啧啧:藏得深啊!藏得真深!难怪能抢占26号楼。

    廖主编和邹平显得有些郁闷和无奈,麻布袋里装的都是读者信,从面包车中提过来时,没曾想在24号楼门前出了点事故,邹平不心踢到一石子摔了一跤,摔了肯吃屎,然后

    然后麻布袋飞出去了,里面的读者信散落一地。

    恰在这时假道士从屋里出来,打算去别个老师家里串门喝酒,本是好心帮忙捡信,结果嘛!

    结果没有结果!

    李恒是作家十二月的身份就这样被撞破了!

    看到李恒出现,假道士不管不顾,一把拉过李恒上打量、下打量、左打量、右打量,好久好久才吐出一句:你子真这么牛逼?

    李恒笑:老付哎,你好歹也是一教授,还是学校重点培养的骨干人才,怎么能把牛逼这么俗气的字眼挂嘴边?

    假道士扶扶金丝眼镜,嗨!我牛逼怎么了?哪门子法律规定教授不能牛逼?谁让你这么牛逼!

    李恒无语,压低声音:行了行了,点声,别嚷得到处都是,我还想低调过日子咧。

    假道士不以为意,这角落除了余老师就没人了,能谁听到?

    李恒指指自己隔壁的楼,2号楼。

    假道士抬头望向2号楼,问:最近一段时间,你有见过这家门是开著的?李恒反应过来:怎么?不在家?

    假道士背个,一副老成模样:这你就不晓得了吧,郭教授和他爱人今年退休了,上个月才办完的退休续,人家如今去国外和儿子女儿团聚喽,以后还回不回来都是个未知数。

    李恒讶异,郭教授夫妻他见过,还不止一次打过招呼,看起来还不算老啊,没想到退休了,哪个国家?

    还能有哪个国家?当然是美国。假道士感慨,他自己是从美国回来的,如今相处了6年的邻居却往美国赶,甚是唏嘘。聊一会,待付岩杰要离去时,李恒拉著对方:记得帮我保密,不然你以后见不到厨艺这么好的邻居了。

    嗐!你子是把我当三岁孩童对待了吧,你去问问余老师,老付我这张嘴是不是天底下最严实的?付岩杰斜个眼,很是不满。

    李恒笑笑,不再管他,招呼廖主编和邹平进了屋里。

    给他们倒杯茶,李恒问:廖叔,今儿怎么这么晚了还过来?

    廖主编接过茶,高兴地:这还不赖你的文化苦旅太火,这月的期刊出来后,短短不到半个月,已经是加印第五次了,印量达到了260万册。

    你知道这意味著什么吗?

    顿了顿,廖主编大一挥,用一种挥斥方筹的气势:这可是我们收获杂志创刊以来最高的记录,就算是行业标杆人民文学也没有此等壮举!

    前两天,廖主编代表收获杂志去京城参加一个会议,在面对同行和人民文学的主编时,总算是神气了一把!入行这么多年以来,就这回底气最足,最风光,这也是他刚从京城回来就想见见李恒的原因。

    如今李恒在他眼里可是宝贝圪塔啊,要不是后面有巴老爷子撑著,他还真会担心李恒会被别的同行给挖走。

    李恒从廖主编神情中捕捉到了得意,谦逊:文化苦旅能有今日,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要是没有巴老先生和廖叔、老邹你们撑著,我都不敢想像结局会是什么样?

    他这话里有话,指的是税的事情。

    假若没有巴老爷子撑腰,他不被行业封杀吧!肯定也要在低谷挣扎很长一段时间。君不见后世京城老王去海对面躲避了一阵么,很多大佬分析背后应该和税有关。

    作为第一个吃税红利的京城老王,固然意气风发,但也要承受由此带来的反噬代价。

    廖主编人老成精,笑眼眯成一条缝,指著麻袋转移话题玩笑道:每天寄往杂志社的信件太多了,一天两个包裹的量,比活著刊发的时候还多,短短两个月不到,社里已经堆了快30麻袋。

    我让邹挑出了3麻袋给你送过来,你平时没事可以当乐子翻翻,找点成就感。

    廖主编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你选择低调隐姓埋名,现在无法享受外面世界带来的荣光,那就多翻翻读者信,看看你自己现在到底有多火!

    李恒弯腰掏了掏,发现这些信件来自全国各地,几乎每个省市都有。不过查看了四五分钟后,他又兴致怏怏地收了。他生怕这里面又藏著一个黄昭仪,那就篓子捅大了。

    廖主编喝完半杯茶,然后跟他唠嗑起了正事。

    第一件事是催稿。

    没得,李恒立马去书房取了6篇章给对方。

    廖主编结果细细读了几页,拍叫道:好!质量还是一如既往的好,你大概什么时候能写完?

    想到赵菁阿姨送给自己的40本书中,还有差不多60本书没看完,李恒计算一番道:一开始月预计有点乐观了,后面我得再好好打磨打磨,进度可能得缓一缓,应该在2月中旬、最迟2月底会完本。

    2月能完成么,这已经超出了廖主编的心理预期,当即表示支持:好饭不怕晚,还有时间,你耐心把最后阶段收尾好,到时候我带你去巴老爷子那里去一趟。

    听到见巴老先生,李恒乐呵呵行。

    稿子的事完,廖主编又讲起了此行第二件大事,每天都有很多电话打到杂志社,强烈要求尽快出文化苦旅单行本,这次的呼声比活著出刊的时候还高,其中不乏一些老教授和知名人物,巴老爷子和社里对此十分重视,我这回来就是跟你事先一下,你心里有个数。

    可能,大概,廖主编是算到了他对5%的税有些不满了,所以才特意来庐山村一趟。

    刚才廖主编的话看似什么实际内容都没。但精明如李恒,还是摸到了对方的核心要义,摸到了增加税比例的曙对待李恒这种大才嘛,巴老先生也好,廖主编也罢,都是爱惜的。但税比例毕竟涉及到收获杂志的核心利益,所以还是李恒自己主动提要求比较好。

    廖主编此番来,算是一个态度,算是一种诚意,免得将来双方因为税问题闹掰。

    如果是杂志社其他文人,廖主编有信心拿捏把控。

    但李恒么,廖主编有点把握不准,通过几次接触下来,发觉这家伙虽然年岁不大却滑溜得很,行事不按套路出牌,还有点爱钱。

    钱要是没到位,所谓的文人风骨在这家伙身上估计是纯属扯淡,所以,还是先做预设的好。

    对方主动投桃送李,李恒感官上完全不一样,感觉很舒服,感觉自己受到了重视,当即委婉:廖叔,这事先不急,等我写完毕再谈。

    再谈?

    谈什么?

    那肯定是要涨一涨税的事了。

    不过就冲收获杂志这诚意满满的态度,他不会提太过分的要求。对两世为人的他来,金钱特别重要,但在某种程度下,又不是那么重要。

    毕竟他脑子里装著很多后世的信息,搞钱以后有的是会,这里失去一点,大不了那里多赚一点回来嘛。

    正事愉快的谈完,三人又坐一块闲聊了20来分钟。

    谈话到尾声时,廖主编看一眼邹平,后者很有眼力见地随意找个借口去了外面。

    等人走远,廖主编问:你会弹钢琴?

    听到这话,李恒顿时想到了黄昭仪,会一点。

    廖主编颔首,接著讲:她跟我提了钢琴的事,你会不会拒绝?

    有了前两回送飞票和长笛、二胡的铺垫,这次廖主编不再拐弯抹角,而是开始了直球试探。

    李恒沉吟片刻,摇了摇头:廖叔,钢琴不比其它,太贵重了,我受不起。替我谢谢她的好意。

    哎,我就知晓你会拒绝。廖主编叹口气。李恒没接话,只是勉强笑笑。

    两人面对面看著,都有些尴尬,最后廖主编起身:那就这样,时间不早了,我们先走了。

    欸,好,慢点走。李恒起身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