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变化

A+A-

    而且更重要的,就是有一半以上的路段,都用坚固的水泥进行了加固,而整个皇城之内,也都用水泥进行了返修加固。



    这也使得道路非常整洁光滑,取代了传统的青石道路,让整个皇城亦是焕然一新。



    两大皇城之间的联系,自然愈发紧密。



    这是三年以来,最大的一个收获,也是李闲在位之后对乾国的最大贡献。



    当得上人人称赞。



    至于第二件事情,便是教育。



    这也是交通之外一个非常大的门类。



    而如今的教育,亦是在整个大乾帝国,已经完整且成功地,落实了一村一私塾制度。



    没有任何一个村落,会有缺漏。



    人人都必须强制让自己家的孩童,参与五年制义务教育。



    拒不参加的,都会有官府联同村正,去各家做思想工作,磨也得磨的家长同意才行。



    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后,绝大多数家庭,也都会同意下来。



    只有极少数家庭,怎么都不听劝。



    最后自然是官府严肃处理。



    因为这可是陛下亲自下的命令,必须执行到位!



    笑话!



    免费教书都不去的话,这种家庭,也不适合培养孩子了,生再多出来都和畜生没什么区别,有何意义?



    如果再拒不执行的情况下,官府甚至会给那家父母处以刑罚。



    这可不是着玩的,而是真真切切的会执行到位。



    推行教育的过程中,难度有不少,集中在教材发放,以及各家各户做思想教育,包括在每一个村落之中,划出私塾供孩子们读书等等。



    这都是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所以很有难度,挑战不。



    尤其是统一整个乾国(包含齐国领域在内)的所有村落,并且挨个落实到位,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所以这三年以来,这的确是主要的一些工作,基本上占据到了整个乾国朝廷工作人员的一个精力。



    但随着三年的时间过去



    如今,第一批入学的孩童,已经初步顺利步入了四年级,再等五年级结束之后,就会升到高中阶段了。



    当然高中阶段,已经不是强制了。



    而是需要掏一定学费,不是很贵,也就半两银子不到,其他都不需要掏钱,因为包含了学杂费等等所有费用。



    目前读高中的人,还没有,毕竟现在才三年过去。



    第一批读高中的人,可能在两年以后了。



    相当于,将初中给直接剔除了。



    整个大乾的教育体系,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前三年学教育,后两年为初中教育,此为五年制义务教育,强制执行,整个五年制义务教育,大乾帝国教育部门财政可以完全负责。



    在后面,是高中两年制,再到大学,这是完整的求学路径,哪怕如此大乾也投资了不少,学费其实也就是象征性收取罢了,和免费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至于九年义务教育外加大学研究生之类的,这边的国情也实在是不契合,所以也需要做出动态调整,不能生搬硬套。



    那么现在的高中,其实已经是建设好了。



    高中的话,就不是一村一个了。



    



    高中需要落实到县域,目前是一县一个。



    高中之后,便直接是大学,目前的大学,只有皇城才会有,那就是李闲正在打造的大乾皇家科学院,这是唯一的大学。



    进入大学的人,非常珍贵特殊,如今还在培养之中。



    而且皇家科学院,同样在筹备之中,即将成立



    可以,经过这几年的教育培养,整个乾国孩童一代,已经有了一个显着而完整的改善和进步。



    以前的孩童,都只是满口放牛养养,到了十二三岁,有些地方就直接让孩子继续生孩子了,属实有些可悲。



    但现在,孩童也会随口背的出乘法口诀。



    他们会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会出各种自然界的变化的缘由,会出各种各样科学的论述。



    见到鬼火也不会害怕了,会这是磷火自燃。



    见到放油锅也不会害怕直呼仙人了,会这是下方有低沸点醋,上方是油才会导致此现象。



    见到电闪雷鸣,也不会觉得是什么神鬼之了,总之如今的变化,确实是非常大。



    于是潜移默化孩子下



    乾国绝大多数的孩子,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他们便是被知识,充盈了大脑了。



    等这一批孩童长大成人之后,他们无疑将成为乾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



    到时候,一代影响一代,代代传承,逐步提升国民素质,这自然也是李闲的几步走战略。



    这才是李闲一直想要达成的初步结局。



    他没想过在短时间内将一代人改变得绝顶聪明。



    他只想着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慢慢改善教育环境,整体提升民众的智慧,这样就已经足够了。



    因为他深知,教育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拔苗助长。



    在整体营造出良好教育环境的情况之下,发明创造自然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毋庸置疑!



    此外,能不能依靠百年时间,达到记忆中现代的发展现状,李闲觉得很悬,毕竟这实在是太遥远了一些,不现实。



    但至少,他能让这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足够了。



    以上,是交通和教育,在这三年以来的一些成果。



    其实这三年以来,李闲所取得的成果,还是有不少的。



    比如,文化这一点。



    嗯,文化这点其实就相对宽泛了不少。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仁义礼智信也是文化,细分到居民和睦,见义勇为,官民一家等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再细分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也属于文化,总之类别很多,不值得一一赘述。



    三年以来,李闲也专程成立了与文化有关的任职部门,而后专程处理这方面的一些事情。



    甚至,还会在整个皇城,举办这一类文化活动。



    当然如果要细分到技能传承类型的话



    还有一些工业文化传承,民俗家风的文化传承,总之每一个品类都不少,李闲举办了一次之后,就交给下面的人举办,并且锦衣卫有专人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