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9 章
*
苏景殊干就干,反正他最近没事儿闲着也是闲着。
王伦远在荆州都能操控京城舆论,他们人在京城还能玩不过王伦?
太子殿下课业繁忙,只需要将他们要和王伦打擂台的事情告知官家即可,其他的事情他和庞衙内赵世子能搞定。
赵顼不太乐意,“我的课业也不是很繁忙,赵清和庞昱都能参与,怎么到我这儿就成了凑数的?”
这个问题不用苏景殊解释,庞昱率先开口道,“殿下,我和赵清的功课能耽搁,您的功课不能耽搁。”
赵清啧了一声,“咱们俩那能叫功课?别玷污功课俩字了好吧。”
苏景殊:
赵顼:
还挺有自知之明。
“为了大宋的江山,殿下要以课业为重,我们俩就算了,我们不添乱就已经是造福大宋,还是别难为自己了。”庞昱靠在椅背上,提起功课感慨万千,“放弃念书,放过自己,也放过书本。”
赵清瘫在椅背上,同款感慨,“庞昱的对。”
他和庞昱学不学都那样儿,子安已经高中状元,在官职差遣定下来之前也没什么要紧事儿,和王伦打擂台的事情让他们这些闲人来干就行,太子殿下还是把主要精力用在读书上吧。
所以他们要怎么和王伦打擂台?
苏景殊对上二双亮晶晶的眼睛,坐正身子问道,“你们有没有买过街上的报?”
赵顼:“就是那些把你写成神仙下凡的报?”
赵清:“就是那些你天赋异禀能退天灾灭人祸的报?”
庞昱:“就是那些成天无所事事就知道瞎编乱写的报?”
苏景殊:
“衙内?”
听这回答,庞衙内似乎话里有话啊。
“就是瞎编乱写啊,我又没冤枉他们。”庞衙内气鼓鼓,“爷我分明是个遵纪守法好衙内,他们却把我写成欺男霸女一年纳十八房妾的恶贼。爷才多大,欺男也就算了霸什么女啊?”
赵清叹气,“不了不了,也就是咱们家里管的严,换成那些管的不严的,这个年纪完全可以欺男霸女妻妾成群。”
那是这子不想吗?分明是不敢!
平时在外面色招猫惹狗也就算了,真要敢大庭广众之下强抢民女,开封府的衙役打上门都是去救他们的。
没有包大人铁面无情进府拿人,他们得先被自家老爹打个半死。
苏景殊和赵顼对视一眼,心道幸好八王爷和庞太师惯孩子没有惯到是非不分的地步,不然这俩家伙会长歪成什么样他们都不敢想。
好了好了,回归正题,现在开始分配任务。
他们要办报,首先要和各家家长打招呼,还有开封府也要一声,到时候生意太好被同行排挤的话还能找官府衙门帮忙。
等官家、八王爷、庞太师和包大人,哦,还有老苏,等
他们都知道之后,还要联络印刷报的作坊??[,这块儿可以找他姐或者他娘帮忙,娘亲和姐姐对京城的各个作坊都很熟悉,一定能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儿。
印刷的作坊联络好,接下来就是重中之重,写稿子。
报不能只有一篇稿子,怎么着也得把面写完,只他自己还不够,这部分得找人帮忙。
要有闲工夫写,还要有文笔,最好写出来的文章能让人看了就掉眼泪。
很好,就你了柳大子。
其实也可以去找他爹写,但是他爹动笔的话十有八九得变成讨王伦檄,重量级的文章要放到后面出场,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得走煽情路线。
写文章不能平地起高楼,还得知道更多荆州的事情,这么一来他们还得想办法见见荆州的灾民。
“有点难。”赵大郎叹道,“先前寺庙里那几个灾民被骗出去杀害,城外那些灾民被威胁‘近包者死’,禁军花了很大力气才让他们留在军营,就算我们能找到那些灾民,他们估计也不敢话。”
“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京城,死了几个人就被吓成这样?”庞昱皱眉,“进京告状一路上肯定不安稳,要是这样就退缩,他们何必千辛万苦来京城?”
“百姓本就胆,他们进京是为了求活路,不是为了送死。”苏景殊解释道,“带头的灾民死在京城,他们不走的话也可能会死在京城,这种情况下他们不敢冒险很正常。”
“王伦是朝廷官员,他哪儿来的本事招揽江湖人?”庞昱托着脸声嘟囔,“包大人素有青天之称,所以有南侠展昭追随,王伦一个道貌岸然的假青天,竟然也有不长眼的江湖人随他为非作歹,良心都被狗吃了是吧?”
可以展护卫不在京城,不然非把那杀人凶大卸八块不可。
“王伦不一定有本事招揽江湖人,襄阳王有本事啊。”赵清提起襄阳王毫无顾忌,好像要造反的人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一样,“我爹幺叔当年没去襄阳的时候就在京城豢养门客,去襄阳之后天高皇帝远,还不是想养多少个就养多少个?”
赵顼抱着臂,“所以宗室亲王最好不要去封地,不然就是现在这样,不准什么时候就想造反。”
“就是就是。”赵清鸡啄米般点头,“是我的话我就一辈子待在京城。京城多好啊,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什么都有,去封地可能有钱都花不出去,干嘛出去找罪受?”
“很好很好,叔爷爷一看就不是会造反的。”太子殿下对赵世子的言论感到非常欣慰,“如果所有的宗室子弟都能和叔爷爷一样就好了。”
赵清被夸了很开心,但是太子殿下一叫他叔爷爷他就感觉浑身发毛,总感觉有什么地方怪怪的,稳妥起见还是不开心的好。
苏景殊留他们二个继续讨论,进屋带上本本和炭笔准备去开封府找素材。
灾民那里的一资料拿不到,包大人和公孙先生之前问过几个灾民,再加上朝中这些天得到的关于荆州的情报,这些二资料应该也够用了
。
剩下的二个人整整齐齐朝他挥,一个想跟上去的都没有。
庞昱和赵清是因为自从包大人坐镇开封府他们就隔二差五的被开封府收拾,收拾了太多次之后看见包大人就害怕,能不见绝对不会主动凑上去见面。
赵顼是因为他跟上去也帮不上什么忙,包大人见到他的反应太正经,不如郎自己去打听的快。
不是他们不干活,而是情况不允许,跟上去也起不到什么用处,不如坐等郎搜集完具体消息再继续探讨。
这几天坊间关于王伦的消息很多,大多都是他清正廉明被人陷害,隐隐约约还有些对包拯的不满,嫌包拯不仔细查证就上疏弹劾冤枉了他们王青天。
百姓对朝堂内部的情况不太了解,有心人传什么他们就议论什么,虽没多少人真的为了王伦质疑包拯,但也下意识认为王伦是个为民做主的好官。
如果官家什么都不知道,兴许还能让王伦多蹦跶几天,可官家已经知道荆州发生了什么,这时候再大肆宣扬王伦廉洁奉公只能起到反作用。
包拯向来不在意坊间怎么他,王伦已经是秋后的蚂蚱,京城的道消息越多越能证明他慌了,不必在意将死之人的垂死挣扎。
不过他不在意有的是人在意,比如殿试刚过任命还没下来闲的要发霉的苏郎。
“景哥儿要办报?”公孙策停下里的活儿,不太明白这子想干什么,只是委婉的劝道,“报的水很深,景哥儿最近零用钱很宽裕?”
“为了包大人的名声,我等义不容辞。”苏景殊握拳喊了声口号,喊完之后又补充了一句,“公孙先生,我的零用钱一直很宽裕。”
他不是只靠家里发零花钱的人,就算任命没下来也有俸禄可拿,还有他写话本子的钱,平时根本花不完。
办报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和王伦魔法对轰,他的钱不够还有金大腿他们可以支援,肯定不会缺钱。
先生放心,就算他真的把零花钱都砸出去了,回头也能来府衙蹭饭。
他娘亲打造的食堂物美价廉,肯定不会让他饿肚子。
公孙策想了想,感觉办个报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于是将前几天从那几个灾民口中得知的荆州现状挑挑拣拣给他听。
荆州的这场水灾本来可以避免,问题是谁都没想到荆江大堤会被洪水冲塌。
堤坝是百年基业,本不该如此轻易崩塌,奈何筑堤的时候官商勾结偷工减料,堤坝不够坚固,这才酿成大祸。
百姓对决堤毫无防备,洪水到来的时候淹死了成千上万的百姓,两岸的良田尽数被淹没,水位至今仍未退下。
苏景殊听的心惊不已,“先生,坊间只荆州水灾,没荆江大坝决堤。”
“百姓也不都是傻子,大坝决堤的消息传出来肯定有人问为什么会决堤,朝廷每年花钱出力调集人修坝,怎么会下几场雨就给冲塌了。”公孙策叹了口气,“坊间流言被王伦操控,对他不利的消息
自然传不出来。”
王伦是个很有段的人,很擅长利用江湖中人来混淆视线。
前些天灾民被杀[(,他和那些和他勾结到一起的官员将灾民打成为非作歹的江湖人士,灾民被杀是因为江湖恩怨,他王伦清清白白被人陷害,灾民?什么灾民?
王伦派来的杀在京城行凶,这两天江湖上有传闻,真正的杀组织太行山飞鹰帮也派人来了开封府。
那飞鹰帮受雇杀人认钱不认人,他们的人来到京城,灾民之死就更不清了。
“有这心干什么不行,全用在算计朝廷上了是吧?”苏景殊一边记一边吐槽,等公孙先生的差不多了才又问道,“先生,御史台那边有新消息吗?”
王伦害死那么多百姓,灾民进京后还敢派人过来灭口,这种情况下御史台派去的御史还能违心他是个清正廉洁的好官,这不得抓起来盘问盘问?
他们官家看上去软和实际上一点儿也不软和,负责监察的御史台都能欺上瞒下,其他衙门呢?
京城之外的官员本就良莠不齐,监察系统再出问题,这日子简直没发过了。
不对,京官队伍和外头一样到处是坑。
嘶,官家,您还好吗?
苏在心里为倒霉催的官家默哀二秒钟,二秒钟结束立刻收回乱飘的心思继续做记录。
公孙策揉揉眉心,“派去荆州的那两个御史已经被下狱,他们对收受贿赂的罪行供认不讳,官家很生气,那俩人现在还在刑部大牢关着。”
御史台的御史地位特殊,那两个是证据确凿能抓捕入狱,其他人是清是浊暂时不准,开封府和皇城司都在查。
算算时间,展护卫他们也快回来了。
等王伦进京受审,所有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苏景殊晃晃笔杆子,他觉得王伦可能不会轻易进京,“先生,王伦在京城留了那么多眼线,应该知道回来后会面对什么吧?”
留在荆州是抗命不遵,回京城是受审下狱,仁宗皇帝已经驾崩,他妹妹王才人没法吹枕头风给他求情,回来难逃一死,不如铤而走险直接跑去找襄阳王。
如果襄阳王愿意收留他的话。
来也怪,荆州那边都洪水肆虐尸横遍野了,朝廷也已经察觉到那边不太对,襄阳王怎么还没动静?
他不起兵造反的话,王伦就没有理由去投靠他,那接下来怎么办?
襄阳王总不能以为荆州水灾之后他还能继续在襄阳安安稳稳当他的王爷吧?
想不明白的问题增加了。
公孙策温声解释,“只要襄阳王没动静,王伦就不敢不回京。狄将军已经率军前往荆州,襄阳王不敢有动静。”
如此一来,即便王伦知道回京是九死一生也只能回京受审。
若非如此,京城那么多传言是哪儿来的?
苏景殊眼睛一亮,“他急了。”
虽然不知道襄阳王到底在搞什么幺蛾子,但是他一直按兵
不动对王伦而言的确不是好事儿。
王伦官商勾结残害百姓证据确凿,襄阳王造反的证据却还没有,如果襄阳王攒的大招在后面,就算王伦气急败坏要指控他也没用。
好歹是个想造反的藩王,应该不至于蠢到把造反的证据交到别人中。
总结:王伦妥妥要凉,倒是襄阳王那边不好。
苏景殊看看自己记下来的内容,又和公孙先生确定了一遍什么能写到报上什么不能写,划好范围后才又风风火火跑开。
他得在王伦被押到京城之前给他个“大惊喜”,时间紧急,赶快把稿子写出来,然后再安排水军去宣传。
和恶势力作斗争,他们责无旁贷。
苏打探完消息回家,有钱又有权的伙伴们看到荆江大堤决口后都惊了。
荆州的天气并没有异常,王伦过去没两年就发生水灾,他贪墨了多少银钱才让堤坝连正常下雨都撑不住?
“他敢在荆州贪污受贿,以前肯定没少干这种事情,御史台是干什么吃的?”赵顼气的拍桌,“这么个蛀虫还能经营出青天之名,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
庞昱掏掏耳朵,“殿下,御史台和他狼狈为奸,你看景哥儿写的,已经有御史先一步下大狱了。”
他爹的没错,御史台里果然坏人多。
正常的官儿到了御史台也能变得不正常,不正常的官儿到御史台后更不正常。
珍爱生命,远离御史。
好的坏的都远离,总之惹不起躲得起。
赵清站起身来,正经的和往日判若两人,“子安,印刷作坊那里不用麻烦你娘和你姐姐了。我记得我家好像有这方面的生意,等我回去问问,就算没有也能直接用王府的名义找作坊,免得那王伦气急败坏报复你们。”
“我让也让管家去问问,到时候几个作坊一起开工,印出来的报免费发。”庞昱郑重其事,“爷掏钱,你们谁都别和我抢,景哥儿负责写文章就行。”
不管是京郊别院还是八王府还是太师府都有足够多的侍卫,江湖杀不敢到他们家里报复,但是苏家不一样,展护卫和白大侠都不在京城,苏家只有几个不通武艺的护院,被找上门的话就危险了。
苏景殊拍拍脑袋,是了是了,他忘了王伦是个能指挥江湖杀的大恶人。
还好赵世子提醒的及时,不然就坏事儿了。
这次的事情和以前的打打闹闹不一样,王伦真敢杀人,他们得心心再心。
抛头露面的事情让几个家里侍卫多的伙伴来干,他只配躲在伙伴们身后动动笔杆子。
柔弱jpg
动笔杆子也得藏着掖着,这事儿要是被王伦查到,眼前这几个没事儿,他的人身安全可得不到保障。
唔,不对,王伦进京的同时展护卫和白五爷也会回来,人身安全好像可以得到保障。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心点儿肯定没坏处。
找外援
的话容易牵连到外援,那就只能他自己把所有的故事都写完。
幸好他们的报只印一期??[,不然他还真写不完。
几个人分配好任务各自行动,庞衙内和赵世子各自回家找帮,太子殿下回京郊别院通知他爹他们要和王伦展开舆论战,苏郎重操旧业写催人泪下的作文。
暂定四个故事,一个是荆江大堤决口时的幸存者,一个是进京告状的灾民,一个是被迫听王伦差遣的荆州士绅,一个是凑巧看到灾民攻城的京城百姓。
经历过大堤决口的幸存者以亲身经历控诉荆湖两路转运使官商勾结造豆腐渣工程,堤坝遇水而溃害死成千上万人,两岸百姓流离失所,偏偏朝廷的赈灾粮被扣的一粒不剩,灾民无家可归无处可去,只能被堵在荆州城外等死。
大坝决堤害死很多人,但更多的还是没有粮食被饿死的百姓,灾民不愿等死,只能绕开荆州去其他地方求生,少数一部分千里迢迢到京城告状,求京城的大官睁开眼睛为荆州的灾民做主。
荆州城里的士绅倒是没有性命之忧,但是他们也要被以王伦为首的官府欺压。
官员上可架空皇权下可欺压百姓不是玩笑,荆州离京城千里之遥,监察御史被王伦收买,京城被他打点的顺顺畅畅,转运使的权力比知府知州都要大,要不是襄阳有个襄阳王,他在荆湖两路就是土皇帝一样的存在。
有襄阳王在上面压着也没用,俩人站在同一阵营,欺压百姓一个比一个狠,襄阳王也不会为百姓做主。
襄阳王相关的事情不能写,那就专注王伦自身。
荆州士绅饱受王伦欺压,不光要花钱买平安还要违心去歌功颂德,那些尚有一丝良知的士绅眼睁睁看着城外的百姓饿死,心中苦不堪言。
咳咳,荆州士绅有没有良知暂且不,总之写的时候要有点良知。
百姓看故事习惯代入和自己身份相近的人物,写个和王伦一起欺压百姓的士绅远没有写备受欺压的士绅有代入感。
没办法,京城的商贩数量众多,没有店面的整日来回奔波,有店面的也辛苦的很,上头有行会时不时找理由要钱,,直接半个月白干。
京城的商贩百姓过的比别处安稳,但也只是相对安稳,该有的磨难一样都少不了。
开封府管的事情那么多,总不能事事都去开封府麻烦包大人,包大人保得住他们一时还能保得住他们一世,想在京城生存还得靠他们自己。
最后一篇以京城百姓为主角的吃瓜作文就更好写了,前些天滞留城内不敢出门的百姓那么多,怎么写都能引起百姓的共鸣。
苏状元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写完之后从头再读,越读越觉得自己是个文坛天才。
虽然技能点的有点歪,但写作文的天才怎么就不能称为文坛天才呢?
他不光会写作文,他还会写话本子。
王伦是吧,且等着,很快就让你知道什么
叫遗臭万年。
苏景殊写完之后立刻拿着稿子出门印刷,庞衙内和赵世子同时出马,京城半数印刷作坊全力开工,当天晚上新鲜出炉的报就进了大书坊。
大宋的读书人很多,但是笔墨纸砚和各类书籍却不便宜,免费的册子摆在最显眼的地方,认字的不认字的都想拿一本瞧瞧。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书坊平时可没有不收钱的东西,错过这个村儿没这个店儿,不拿白不拿。
庞昱和赵清在国子学没学到多少正经东西,认识的各家衙内却不少。
爱学习的正经衙内和不爱学习的不太正经的衙内泾渭分明,双方的关系互不重合,但是伸展开来同样强大。
正经做官走宰辅路线的那些好歹认识的都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靠父祖荫蔽当官混日子的这些是二教九流都认识。
庞衙内和赵世子振臂一呼,京城大半纨绔子弟都上来凑热闹。
他们是纨绔,家里有正经事情基本上都不会和他们,每天只要吃好喝好玩好就够了,难得有这种给朝中蛀虫添乱的会都积极的不行。
平时总他们是米虫,他们这些米虫总比蛀虫强。
什么?家里长辈和王伦有交情?还有交易?
不可能!他们这些从不欺男霸女的好衙内家绝对不可能有和王伦有交易的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王伦丧尽天良造成荆江大坝决口害死成千上万的百姓,大坝决口后还不思悔改强扣住赈灾粮不放饿死大批百姓,这等衣冠禽兽怎么可能和他们家里的长辈有牵连?
如果真的有,那就不要怪他们大义灭亲。
今天也是为国为民的大宋好衙内呢。
书坊来往的都是文化人,会认字的却不只有那些文化人,大宋的识字率本来就很高,不识字的话想在京城落脚很难,所以京城的识字率更高,街上的摊贩拿到报基本也能读下来。
衙内们带着家里的仆从深入各大勾栏瓦舍,什么茶馆、酒楼、青楼、戏楼全都不放过,玩儿的时候顺便就把报发出去了。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免费的报来一份吗亲?
再然后,荆江大坝决堤的消息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京城。
回京的路上,队伍到了驿站暂且停下修整。
儒士打扮的王伦看着周围的禁军眸光阴沉,在有人看过来的时候立刻恢复淡然笑脸,“白大侠,您方才御史台的刘大人和崔大人都被参奏下狱了?”
刘御史和崔御史,正是先前到荆州查证被他收买的两位御史。
白玉堂灌满水袋,看都不看他一眼,“是啊,那俩人下狱之后对所犯之事供认不讳,要不官家怎么会震怒呢。”
“好。”王伦挺直腰杆,好一副公正廉明的青天模样,“他们到了荆州之后仗势欺人勒索钱财,我要是不答应,他们就要把我下大狱,这也是恶人有恶报。”
白五爷被他吓了一跳,差点把里的水袋给扔出去,“你那两个御史到荆州后找你勒索钱财?”
王伦叹了口气,斯斯文文摇摇头,“荆州上下深受其害,此事不足为外人道也。”
白玉堂表情古怪,扭头去找展昭咬耳朵,“读书人都这么能睁着眼睛瞎话吗?他这演的也太过了,难道不会尴尬吗?”
哪有敲诈勒索完还替苦主上陈情表的,把他当傻子糊弄了是吧?
他是个江湖人不假,可他对朝堂之事不是一无所知,他好歹也是帮开封府办过几件大案的大侠,瞧不起谁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