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第一个女官

A+A-

    顾南夕其实很早就来了,因为穿着打扮低调,一直默默地跟在他们身后,算是把整个过程都看完整了。



    陆红娘顺着众人的视线望去,只见队伍末尾站着一男一女。



    他们穿着普通的衣袍,看上去跟老百姓差不多,但眼睛是如此明亮,眼神坚定。



    “拜见云国公。”



    陆红娘不卑不亢地行礼。



    “这是矩度?为何我从没见过,你发明的?”顾南夕对陆红娘里的工具很感兴趣。



    陆清早已在一旁激动得不出话来。



    陆红娘却很坦荡:“不是我,是我游历黔洲的时候,向他们负责测绘的胥吏讨教学习的。黔洲多山地,梯田多,他们经验丰富。”



    顾南夕看路红娘的眼神很是欣赏:“梯田的面积计算方法是?”



    陆红娘知道这是一场考校,虽不明白云国公为何会对自己感兴趣,但还是自信道。



    “实测长度乘以宽度减去坡度损失之差。总面积为各层累加。”



    别人不敢确定陆红娘的是否正确,但顾南夕知道啊!



    顾南夕脸上的笑容更甚,不得不承认,世家中还是有人才的。



    顾南夕继续问:“如何测量水域田地?”



    这个问题并没有难到陆红娘。



    “可以用水位标尺法。插标记录四季水位,按淹没周期折算有效耕种面积。”



    陆红娘看出来顾南夕对测量传递的看重,于是把自己的心得全部出来。



    “在实际测量土地中,最基础的测量方法有方田法和弦田法。方田法主要是用步弓测四边,这是最容易的。弦田法,则需要用到绳尺。”



    “面对不规则的田地时,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相似三角形,通过比例换算总面积。”



    陆红娘难得见到握大权的大官,也不确定以后还有没有这样的好会,干脆把自己多年来观察学习的心得托盘而出。



    云国公能采用是最好的,如果不能采用,自己也无愧于心,对得起自己多年游学。



    “据我观察,大周各郡,皆有大量隐田。其中,除了世家与胥吏勾结之外,还有测量方式落后,效率不高,制里划亩标准不一的原因。我去过朔州,朔州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李明德皱眉:“朔州不可能有隐田。”



    朔州的豪强都被干娘收拾成啥样了,哪里还敢搞动作?!



    陆红娘纠正道:“制里划亩的核心,其实就是以里定界,以亩计税。划界不清晰,容易导致两村百年矛盾。定亩数据不精确,定少了会影响税收,定多了则会加重百姓负担。朔州没有隐田,但它的定亩肯定是不精准的。”



    顾南夕挑眉:“如此确定?”



    陆红娘微微抬起一下巴,眼神里是对自己能力的自信:“我确定!”



    “好!陆娘子,此处不适合我们详谈,不如移步刺史府?”



    “善!”陆红娘的这番话,其实已经思考很多年了。



    她用双脚踏遍大周,一直聚焦在测绘田地一事上,博采众长,隐隐形成了自己的道。



    可惜,她只是女子,即便有再多心得,也没有人愿意听。



    既然云国公愿意听,陆红娘当然要个痛快!



    顾南夕只邀请了陆红娘,并没有邀请崔乐天等人。



    崔乐天等人只能乖乖地回驿站,但陆清还是打着给姑姑端茶递水的借口,厚着脸皮,跟了过去。



    



    刺史府内,灯火通明。



    顾南夕让李明德去把能叫过来的百川书院学子,以及得用的官吏全部都叫过来。



    不到半个时辰,原本宽敞的大堂瞬间满满当当。



    大堂布置的跟学院似的,顾南夕和陆红娘坐在最上方,隔着一张桌子,两人对坐。



    底下则是整整齐齐坐着诸位官员,他们的身前都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摆着纸张笔墨。



    这是一场考校,也是一场教学。



    顾南夕伸,做了个请的动作:“陆娘子,请畅所欲言。”



    陆红娘原以为只是一场普通的奏对,却没想到阵仗如此之大。



    从中也能看出云国公对此事,对自己的看重。



    刹那间,陆红娘心潮澎湃,一股豪情在心中油然而生。



    埋头钻研数十载,只为今日这一刻!



    陆红娘深吸一口气,在脑海中把想的话大概梳理一遍后,这才缓缓开口。



    “历朝历代,田地是重中之重。我爹曾过,但凡土地兼并严重到一个程度,就会政权动荡。所以管理好田地,是一项重要工作。要想管理好,就得先测量好。”



    顾南夕点头,以现在的生产力水平来看,大周依然是农耕社会,田地就是根基。



    这也是为什么顾南夕会如此看重此次田地测量。



    如果连自己地盘有多少农田都不清楚,谈何管理?



    陆红娘看到顾南夕眼神中对自己的肯定,心里的一块石头便落了下去,继续道。



    “商周时期用圭表测日影定方位,以准绳画直线,方里而井,八家共井。”



    顾南夕点头。



    方井九百亩,中央一百亩为公田,周边八百亩,周边八户各耕一百亩,这就是井田制。



    陆红娘:“秦汉时期,建立田啬夫专职丈量,发明二牛抬杠定线法。纵向为阡,横向为陌,划分田界。”



    “等到我们大周,则主要用方田法,每方五里乘五里,把地形分为平地坡地则第三等,按照坡度折亩。”



    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陆红娘的自信无与伦比。



    她的眼神越发犀利:“但即便是如此,测绘一事仍有极大的动脚空间。例如,可以用塘路沟渠的名义,虚报非耕地。”



    底下有一名年轻官员神色突然变得凝重。



    他是从朔州调任过来的。



    他曾经负责过朔州雾渡县的田地测量和登记。



    当时,确实有很多田地里面会有大大的塘渠。



    虽然朔州的农田全部归官衙所有,但官衙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每家每户的秋收。



    更何况,在收税的时候,也是按照登记的田亩数,再取亩产均值收税。



    云国公仁爱百姓,是向下取均值的,此举本身就让利一部分给百姓。



    但若是加上这部分损失的田地,聚沙成塔,对朔州的税收影响可就大了!



    其他人也知道此事的重要性,更加聚精会神地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