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世人喜欢对比

A+A-

    听完李青的讲解,海瑞逐渐释然,继而欣然。



    “大明如此,真是难得啊。”海瑞由衷道,“今我大明,远迈汉唐,一点也不为过。”



    “是挺难得,这么恶劣的气候之下,还有如此一幕,真心不容易!”



    李青感慨道,“基本盘扎实,皇帝英明,群臣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可还是肯做事的,大明的底蕴很厚,哪怕之后遇上不可抗力的大灾,也能坚挺下来。”



    海瑞缓缓点头,轻声道:“如若君臣关系再缓和些,如若皇上听劝不再玄修,一心扑在治国上就更好了。”



    李青默然道:“其实,皇帝修仙也是有原因的。”



    “什么原因?”



    “我。”李青指了指自己鼻尖儿,道,“我骗了他。”



    “?”



    海瑞更懵了。



    李青哈哈一笑,打了个饱嗝儿,道:“多谢款待,哦对了,再做一次自我介绍,我叫李青,李青的李青。”



    海瑞愕然。



    李青却是径直走了出去。



    海瑞想跟上,却因还未付钱,只好先去结账,等走出饭馆儿时,早已不见了李青身影。



    “李青的李青”海瑞喃喃重复,双眉拧着。



    突然,他想起多年前,与李青第一次相遇时,他问李青的一个问题。



    ——子孙怎能与祖宗同名?



    当时李青的回答是——李家不忌讳这个。



    那时,他只觉荒诞,也没去深究,可现在思及李青当时那张口就来的神态,随意到根本不像儿孙提及祖宗时,该有的神态。



    十分不正常!



    多年不见,未有分毫变化。



    皇帝玄修是因为他?



    我叫李青,李青的李青



    海瑞面露惊容,难以置信,喃喃道:“这怎么可能,这也太荒诞了”



    这一刻,海瑞很想找李青问个清楚,可惜,李青早已消失在人海,不知去了何处。



    海瑞思绪复杂,不禁又想起了更古早的永青侯,金陵李家之前的永青侯,好像也叫李青。



    好像只叫李青。



    同样没有字,没有号



    好像那个李青也是个道士,最初是给孝慈高皇后诊病



    海瑞懵了一阵儿,继而急急赶回住处,去找相关记载。



    太祖实录上有关于李青的信息资料记载,并非什么秘密



    



    李青继续有目的地赶路,祈祷着能与师弟们相遇



    功夫不负有心人,天黑之后,李青在即将开建的学塾附近庙宇中,见到了师弟。



    “大师兄!”



    “你们可让我好找”李青四下瞅了一圈儿,道,“怎么就你们一个,其他人呢?”



    “都出去了,我留守。”道二十一喜道,“大师兄,你忙完了?”



    “忙完了。”李青微笑点头,走上前,一屁股坐在地上,问,“我不在的这些日子,你们都去哪儿逛了?”



    “一直在福建,没去过其他地方。”道二十一道,“起初依照大师兄的建议,一直在沿海地区,以防倭寇来抢劫,不过,我们连续走动了半年多,也不见有倭寇来,多方打听,百姓也都没见过倭寇劫掠,我们便将重心放在保护学塾上了。”



    李青微微点头,道:“辛苦了。”



    “这也是修行的一种,谈何辛苦?”道二十一笑了笑,“不过,我们这些师弟也修行不了太久了,前些时日俺们师兄弟还商量来着。”



    “商量什么啊?”



    



    李青笑问,从布囊里取出一个烧饼递给他。



    道二十一接过,咬了一口,道:“商量着等大师兄你来,咱们师兄弟再走一程,之后,俺们就回武当山,清闲清闲,倒不是怕辛苦,只是岁数渐渐上来了,总不能一直漂着吧?”



    李青微笑颔首:“确实,修行千万种,这只是其中之一,怎么开心怎么来。”



    “本来也没有不开心,只是年纪大了,想放缓一下生活节奏。”道二十一笑着,转而道,“记得大师兄过,你的秘密许多人都知道了,何不让咱们武当的众弟子也知道?”



    “这个”李青有些迟疑,“你真这样想?”



    “我们师兄弟都这样想。”道二十一点头,道,“非是我们觉得武当弟子个个道心坚定,而是人轻易不会去追求长生,不是不想,而是太虚无缥缈了。”



    “我想,那些知道大师兄秘密的人,也没有希冀长生,甚至都没求你什么,对吧?”



    李青怔了怔,微微点头:“确实。”



    “那些人不会,咱们武当弟子自也不会,连祖师都人之寿命,终有尽头,这是常识,也是世人共识。”道二十一认真道,“大师兄所图甚大,所求甚广未来,终究是要用武当众师弟,道士终要下山何必藏掖呢?”



    李青默然,久久无言。



    “大师兄这是又要见外了?”



    “呵呵我也没那么矫情。”李青苦笑摇头,“只是多少有些顾虑。”



    道二十一道:“其实,也没什么可顾虑的,皇帝知晓,百官知晓,朝廷知晓大师兄的底细,可武当山并没受此影响,未来武当弟子知晓,也不会给武当山带来灾难。”



    “临时选拔,远不如时刻储备着,随时想用,随时能用!”道二十一劝道,“大师兄何必见外,何必非要一人扛,咱们武当的教义,本就有救死扶伤一项。祖师医道双修,下医医病,中医医人,上医医国,这是祖师衣钵,也是武当弟子的义务,不是吗?”



    李青沉吟半晌,缓缓道:“我再考虑考虑吧。”



    “嗯,好。”



    “对了,现在学塾建立期间,恶性破坏事件还多吗?”



    “不多了。”道二十一轻轻摇头,“至少,好久都没遇到过恶意放火的了,士绅大富对此还是敌视,不过,段没那么极端了。”



    李青好奇问:“现在都是用什么段?”



    “动摇读书正确的观念。”道二十一道,“大师兄你也知道,读书没办法从事生产,对一般家庭的父母来,这是莫大的损失,再者,大多数家庭都是上有老,下有,不可能让所有孩子都读书,不患寡,患不均”



    李青对此并不意外,这是百姓的痛点,也是事实。



    即便士绅大富不制造舆论,也不会掩盖问题。



    “不过,读书出人头地这个观念更深入人心,大多数家庭,都会选一个聪明的,来搏一搏。”道二十一道,“毕竟,时下读书的成本降低了太多,并非不能承受,多数家庭,还是愿意让孩子读书的。”



    “至于平衡孩子之间的矛盾百姓也有应对之法,比如平均法,都读书,但都只读三两年,不偏不倚;比如选择法,读书的人不能分家产,分家产的人不读书如此一来,既保证了不读书的孩子,继承家产延续香火,还能让读书的孩子去搏一下,万一出头,一家人都能沾光”



    道二十一道:“总而言之,没有和和气气,也没有苦大仇深,只是各种妥协之后的凑合!当然了,士绅大富的蛊惑也是有效果的,确有一些父母为了短期利益,牺牲长期利益”



    李青吁了口气,微微点头。



    “大师兄莫过于失望,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时候,也不能怪那些短视的父母,毕竟穷地方还是挺多的,哪怕江浙,也有贫困的城县。”



    李青轻轻颔首:“这我知道,一直都知道,不是失望,也非是恨铁不成钢,只是有些唏嘘。”



    道二十一安慰道:“古往今来都这样,其实也没什么,百姓都习惯了,对现在的生活也很满足,对比祖辈,现下的日子好多了。”



    “修行这么多年,走了这么多地方,师弟觉得百姓自以为的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百姓都喜欢对比,不论贫穷富贵。”



    “对比?”



    “嗯。”道二十一笑着,“比如一个祖上没地的人,置办了几亩地,那叫一个开心、满足;再比如吃喝不愁的富家老爷,祖上比他现在阔多了,明明顿顿好吃好喝,也是满脸愁容类似的例子太多了,数不胜数。”



    “基于此,师弟以为,幸福并不是过得多好,而是过得比以前好!”



    李青怔然



    良久,赞道:“你这个总结很经典,嗯确实,幸福感跟物质生活并非完全正相关,更多体现在心态上。”



    道二十一笑道:“这些年下来,师弟也算是行万里路了,哪能一点不进步?”



    “哦?哈哈”



    李青开怀大笑,笑了几声,又喟然道:“我这武当大师兄,对得起百姓,对得起大明,对得起皇帝却唯独对不起你们这些师弟,没有尽到做大师兄的职责,一直都是甩掌柜。”



    道二十一:“自家人,不见外。”



    李青怔了怔,颔首道:“好,自家人,不见外!”



    李青深吸一口气,道:“等回了武当,我的秘密就与众师弟们吧。”



    “嗯,好的。”道二十一笑呵呵点头,“大师兄早该分一分担子给师弟们了,整日待在山上可不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