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2 章 各行祖师-教育
巨幅的舆图上现出一条条水渠,从始点不断蔓延到东,又北上分叉至西和北地,直到和东方水系连接在一起。
数条代表着水利的渠道突然散发出七色光芒,耀眼却不刺人。
无论是李世民或是赵匡胤等帝王,又或是无数大臣百姓,数亿万的眸光齐聚上苍,望着那条条七彩之线贯穿华夏大地,替山河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
重定九州,这就是重定九州!
朱元璋复杂心绪上涌,站在巨幕舆图前他竟失了声,半晌后才嘶哑着嗓子大吼:“何为千秋万业,这就是千秋万业!”
红旗河红旗河,秦始皇低声念着红旗河三字,想起天幕降临时展现出的那面红旗,顿时明白后人取红旗河之意:让整个华夏大地有红旗飘扬!
后世朝廷向他展出一幅何为千秋基业,何为万世之基。
他面上少见地露出几分激动之色,他原以为世间顶峰基业不过是统六国,立帝称朕。
秦始皇闭上眼让冰凉的空气冷下他沸腾的心绪,后人以他们这些老祖宗为荣,殊不知在天幕跟前,后朝所作所为亦是他们的指引。
红旗河工程给历代历朝带来的震撼太大,众君臣根本没听清天幕后续的讲述。
到后人道出孔子名讳时才回过神,略略聚集精神听天幕讲述:
我国能领先世界两千余年,就是发展了教育。
有教育即有了传承,所有的技艺、思想才能一代代传承下去。
天下多兽,伏羲教民以猎;
神农制耒耜,教民耕农;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丰;
文明被人类推动前进,五帝有了文字教授构‘成均’,而成均为五帝时期的养老之地。
因此教授者多为老者教新,到氏族末期时成均有了学校雏形
汉
董仲舒负轻叹:“五王圣代兴文教外,还集体赡养老人,使时人生有所养,老有所依!”
礼记王制记载: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
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
后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西学;
这就是儒家向往的五王时代啊!
先王时有老有所终,想必后世亦有吧?想到此他捻须摇摇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
后朝国力富强但在他眼中后人纷争更甚于春秋战国,向利之心更甚,他们不重礼仪道德,长此以往会乱了社会秩序,有损国家、人性自身;
我们从甲骨文勘出商朝除了承五帝时期的‘庠’、夏朝的‘序’外,又因殷人重祭祀崇礼乐,设‘瞽宗’作祭祀及礼教之地;
同时立‘右学’作为学习乐的高等学问场所;
换句话讲:华夏文教之所开始增加,同时商朝作为当时最强王朝,期兴盛时如同巨唐,各方国多遣子弟
入殷求学。
主要学习内容为:
天文类数学(右学)、思想品德类学(庠)、祭祀礼仪(瞽宗)及习射、武舞(序)四大类
唐
大唐屡次被天幕提及,李世民嘴角止不住上扬:夸,狠狠夸!
后人夸得越多,不就明他李唐乃天命所归,至于大唐安史之乱被天幕当众抖出
李世民表示:有宋朝对比,想必那子不敢再轻乱朝廷,昏聩度日!
谢谢你,比较侠!
赵匡胤发疯怒吼:滚啊!
周立国之后,其立国核心为以宗法分封制,它对教育格外看重。
除了承四代学校制度外,又立‘国学’和‘乡学’两类。
对教育实行政教合一,官师合一,形成‘学在官府’、‘官守学业’的垄断行业。
也就是周朝直系教育构最为雄厚,师资力量不是乡学和诸侯设的泮宫比得上的。
最好的教育,掌握在周天子中
秦
秦始皇没想到大秦文教连商都比不上。
后人的疑问如同一掌拍在他脸上:大秦的文教在哪里?
没有文教大秦如同荒漠,怎么能保持国祚传承?
他低下头回顾后人讲述的东西之举,半晌后不得不承认:没有文治,大秦只能以战养战的老路可走。
文治他眼眸扫过殿中各家博士,在黄老和儒家博士身上停留几息。
他摁了摁鼻梁:大秦前路到底在何方?
国学设于王都,专为贵族子弟专设主要打造精通‘诗书礼乐’人才。
其学校又分‘学’和‘大学’,涉及天文、地理、人、事、物等方面教育;
乡学设于郊外,为士人及部分庶民子弟设立,其规模简单仅有学一级
民间百姓:原来古人也要读那么多书俺家隔壁王二虎的舅子也要读大学呢!
敏者不解:“周人入读的校室叫大学,咱们这何曾有过大学?”
见有人质疑自己,那人急了,辩白道:“我亲自听那读书人他读大学,怎么会错?”
???咱俩完全是鸡同鸭讲,校室跟书籍经义不是一个东西啊!
学:为童蒙开智教学,学子为诸侯公卿大夫之嫡子;
入学年龄为:岁——5岁;
入学时间:与宗法等级制度有关,越是权贵入学者越早。
如公卿大夫等嫡子入学年龄为0-3岁,而庶子及极少数平民子弟者为5岁左右;
课程:礼、乐、射、御(驾车)、书、数六艺
明
刚定下国子监监生历事制度的朱元璋得意:“咱大明不仅习四书五经,还设有武校、医学和阴阳学,科目比不上大唐,大明识字者定比大唐多!”
让他要有底气的原因是后人提到了大诰。
百姓头顶大诰上京高御状,
那就明他曾经的设想得到实现:每镇每村都有社学!
—5岁必须入学读书,不读书罚父兄!
论识字率,谁敢与大明比?
大学:成均为习乐德、乐语、乐舞场所。
用今天的话讲:成均院专业为‘乐’,属于综合艺术类课程,每门课程教授不同学识:
乐德:思想品德课,如敬神、友孝,以及言语中和等等;
乐语:语文课,如懂诗经言语,会吟诵、讽刺等等场合用语;
乐舞:祭舞(如持鸟羽而舞,用以祭祀四方等);
其中乐舞又分为大舞、舞,古人3岁学文舞(皇舞:持五彩羽而舞,用以祈雨)、5岁学武舞(干舞:持盾牌而舞,用以祭祀山川)。
所以3-5岁少年被称为‘舞勺之年’
民间
原来如此!
少年恍然大悟,回身对爷爷撒娇:“爷爷,宝安3岁了,宝安也要学乐舞。”
素来溺爱孙子的老者没有顺着他的意,斥责道:p;p;ldq;乐舞岂是随意能学的?[]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雅舞不是当今读书人必备技能,能舞雅舞者皆是乐籍之流,好人家岂能做折腰之事?
少年不斥也不生气,两眼转得溜溜的,不知道心里打什么主意!
上庠教授典书、诏书之处;翻译成今天大白话:上庠院是类似今日文学院,为国家培养文秘类官员;
射庐是学干戈射箭之所;嗯,今天的军事学院,学驾车学射箭;
其中射箭是时人必备技能,不会射箭者不能被称为男子;
宋
听到天幕此语,韩世忠嗤笑:“事关男人雄风,谁还不会射箭?”
罢他往上吐了口唾沫,用力揉了揉拿起强弓往箭靶一射!
命中红心!
“好!”围观士兵纷纷拍叫好:“副尉厉害,副尉男人,副尉英武!”
韩世忠咧嘴一笑,正要话就听到天幕道:
所以当遇事需要取决时,射箭成了决胜技能。
如果周天子取士,当备选人各项水平均当时,则以箭术为选取目标。
射箭不单看命中率,需要考验备选人射箭时仪容、动作是否合‘礼’;
行走节度是否合‘乐’,以及射箭时是否有‘谦让’品德、箭法是否‘正确’
韩世忠脸瞬间下沉:呸!射箭取敌人性命,搞那么多花头做甚?
跟朝廷里的那些蟲虫一样,净整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同样驾车亦是如此:
鸣和鸾:古人车驾外有‘和’和‘鸾’的装饰铃,行车时要达到铃声共鸣有节奏,嗯地狱本的‘直线行驶’;
逐水曲:在曲折的水岸行驶不使车落于水中,现代科目二中的升级‘曲线行驶’;
过君表:现代的倒车入库;
舞交衢:在道上往来驰驱,旋转配合舞蹈节奏,
专业级别的车舞表演,驾照不考;
逐禽兽:驱车将禽兽赶到君主左方,才符合礼制请君主亲猎左射,赛车级别技术,驾照更不考
李白好奇地探头:后人把御称为科目二?是御铁车还是天上飞的铁鸟?
除了科目二是否有科目一科目三?
辟雍是周朝自立的教育核心地,用史话讲:帝入太学,承师问道的地方;
诸王太子在这里学的如何成为统治者,如何巩固诸侯等王者统治段;
瞽宗是学习周朝维系天下的‘礼仪’所在;算得上是另类本的‘法学院’和‘政治院’;
礼乐自古以来就代表宗法等级世袭制度,是周朝最顶尖的,学问。
因为礼乐是周朝立国根本,维系天下道统根基。
除周天子外,诸国不得设礼乐课程,西周诸王想要学习礼乐学问,必须到王都进行进修
汉
刘彻揣起咂咂嘴:“不愧是刘氏子孙,爱朕爱大汉。”
周天子掌天下利器被后人扒得干干净净,还是连续被扒两次。
真是太惨了!
不过后人把太学叫作学校?
他神情微动,大汉承历代校室,亦有校、庠、序之分,就差学了
想到刘昭言他立太学教天下士子,刘彻心里核算了算石渠书籍,唔得加把劲,再收集些经义史册,明岁就能立太学兴大汉文教了。
所以史书才会:凡三王教世子,必教礼乐;
礼乐就是西周统治大杀器!
在周人看来乐修心身,礼塑行为,乐代表同宗伦理,修心身品德;
礼代表外人如诸侯公卿,塑造行为举止接待外人;
因此三王用礼乐教导继承人,对内当相亲,对外当相敬的态度统治天下;
但这些跟庶民没半点关系,‘礼不下庶人’嘛!
哪怕庶民有乡学可入,也不是谁都有资格入学读书
唐
李隆基撑着下颚,心中遗憾周公亲作的乐舞‘周武王克殷’,在先秦时已失传,若能传下定能窥得当年雅乐盛景;
不如他心一动,想要复克周乐,但目光落到案前的‘安史之乱’后,立马歇了心思。
开元盛世还未到,岂能肆意?
干活摘掉唐玄宗谥号!
什么唐玄宗,太难听!
乡学分庠、序两大类,庠入学者为郊区家资丰厚者(奴隶主),其子仅学典书、诏书两样,若成绩优秀可上升国学;
而序则是教化民众,使其知法守礼仪,敬老尊老、按时上工等;
相当于乡学庠是正常学校,只是所设专业单一;
而序则是乡村居委会,向民众进行管理和教喻,让民众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不等民众反应,天幕又直径往下:
西周之后道德沦散,文化下移,礼乐师散于各诸侯之间,辅助
他们进行交际祭祀等礼仪规范,世人称他们叫p;p;lq;师儒p;p;rq;。
当诸侯教对各师儒需求达到饱和时??[]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师儒教导目标逐渐下移变为地方势力,而这些培养出来的人则称为‘士’。
春秋时期士者出路多为各侯王的门客。
如孟尝君三千门客,吕不韦养门客甚秦王等等,所以才有了‘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传言。
当‘士’成了热门就业专业,私学就此诞生,如郑国邓析私学讲‘竹刑’,培养法律人才‘学讼’,少正卯和孔子同在鲁国办私学等等;
在一众私学中,孔夫子开平民教育之先河,是两千年来师道创始人,在他之前没有师者吗?
有,但教育对象从来不是大众而是权贵而已。
所以教育业称孔子为祖师
宋
文彦博等儒臣心绪很复杂,若天幕为圣师单独讲述,他们会大赞儒家万世,甚至上奏官家要大力祭祀圣师。
可现在士农工商,自古以来的地位规矩,圣师怎么能与工商齐平。
他们想要大声怒骂,却理不正言不顺。
他们尊孔夫子为圣师,后人讲教育业祖师并无错。
可是圣师享历代帝王祭祀,其他业者有吗?
没有!
既然没有又怎么能跟圣师并肩?
孔子的课程为:礼、乐、射、御、书、数!
很周朝的贵族课程,但孔子要培养的是君子,而不是诸侯王,因此他把教科书做了改动:
诗经——文学课;
尚书——政治课;
易经——哲理课;
春秋——历史课
乐经——音乐美学课;
礼记——道德理论课
宋
苏轼轻叹:“没想到后世倒复周礼之学了。”
东汉魏晋门阀制让寒门无缘展胸中才气,而大宋科举创天下士人之利,真正做到才入朝廷,天下安宁!
他翻开赴京应试途中写的诗句:‘富贵耀眼前,贫贱独难守。’
考得进士就能富贵,谁还会独守贫贱呢?
只是进士是否能成好官,端看个人品德了。
很怀疑孔夫子是不是数学成绩不好,把数学丢了。
易经虽然涉及数学,但它包含的东西森罗万象,不能专归数学类;
周朝学生就要学体积计算、平方米计算,还要了解勾股定理,共学‘九数’方式。
经过近千年累积流传到汉末时,数学成果被编成‘九章算术’,流传至今。
除了唐朝明算科昙花一现外,数学泯灭于教育主流,文化课独占鳌头
众儒者:你数学才不好!污蔑,竟敢污蔑圣师!
秦
张苍瞪大了眼:“什么?后人之意术数全丢了?”
没了术数历朝怎么计算全年上计赋税?
朝廷不怕被地方蒙蔽收不上来
税?
后世儒家与朝廷抱着经义策问等磕生磕死,朝廷甚至画出科举考试范围,向天下士子明确点出参考书:四书五经。
哪四书五经?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但请注意,四书五经并不是考孔子原,而是考: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的弟子的弟子每代注释!
秦始皇p;p;p;刘彻p;p;p;李世民p;p;p;朱元璋:有不好的预感,后人你又要扔炸弹?
难道你还要打趣孔夫子?
每一代人有不同的本,如:孟子、程子、朱熹等大家注释,至于用哪本,端看儒家学派主流及统治者偏好。
如:’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传是孔子弟子曾参所作,到南宋时期大学顶替礼记成为五经之一。
又如明太祖朱元璋规定考试标准答案:
四书:用朱子集注;
易经:用程朱和朱子本义;
尚书:用蔡氏传集古注疏;
诗经:用朱子集传;
礼记:古注疏;
春秋:用左氏、公羊、谷梁三传及胡安国、张洽传。
总之参考书本随朝代更迭变幻很正常,朝代风气不同,选择自然也不同。
但现在有人骂孔子是千年祸害,扰乱华夏文明,讲真这个骂名孔夫子挨得真冤!
轰!
千年祸害四个字让历朝君臣士子怒气难当!
历代受儒家百家教导,没想到后人竟如此看待儒家!
儒家圣人是祸害,那他们是什么?
祸害?
那用儒家治国的帝王朝廷是什么?
难道你们后人就没受儒家开智?
董仲舒红了眼,直接掀翻身前案桌,神色愤怒得几乎癫狂:“粪土粪墙,尔等后人不尊圣师也就罢了,居然还污蔑侮辱圣师!
该杀!”
天道浩浩,顺道者昌,儒家道统几经濒绝,顺运者昌!
大汉若无他儒家大复仇理论,激汉民骨血,难道要向匈奴跪祈?
孔子逢乱世求秩序,想让社会恢复安宁远离战乱有错吗?
没错,所以他的学问政治基点都是出于解决当下问题,结束乱世为目的,想要世间仁爱让世界大同,重归秩序稳定的生活;
任何思想都有亮点、糟粕,孔子思想亦是如此。
他面对春秋道德崩溃的社会环境,开出的治世药方:‘克己复礼’回到周朝,这剂药方囿于历史局限性,的确不现实。
但他一生收徒三千,提出的仁义礼智信贯穿华夏历史,难道不是华夏思想先驱吗?!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