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年

A+A-

    有时候老肖都有些怀疑,自己到来的这个世界到底是不是地球, 明明根据各种迹象表明不是什么关外之地, 可这雪也下的太大了, 难道冰河时期提前到来了?搞不懂啊, 真的是不懂, 记得好像不知道从哪儿看的研究,是秦汉时期,连着咸阳长安附近都有熊猫的, 难道那个时候熊猫这种国宝还挺抗寒?老肖觉得,研究物种和气候的专家什么的穿越或许会更高兴, 好歹研究课题不会少了。

    不那些胡思乱想的八卦问题, 眼见着到了腊月底,就快过年了, 老肖的心思也开始变得不平静起来, 往年虽然因为家乡太远,又没什么人了, 所以未必年年往老家赶, 可这个时候多数都会寻了同乡什么的凑在一处,图个热闹的一起过年, 可到了这里……就是想回也没法子回, 想寻个亲近人一起过年也没人可找,这一来, 难免感觉一阵阵的孤单凄凉。

    都,有亲人故去的地方才是故乡, 那么在这里,哪里才能算是故乡?难道追溯祖宗?努力回想,自家祖上的祖籍,似乎也没什么头绪,不是什么世家大族基本没族谱这东西可找,没有祖宗的名讳族谱,自然也不会知道远隔千百年的北宋时期,自家算是那个山嘎达缝里的人物。

    算了算了,没处寻就没处寻吧,反正寻了也没用,谁会认呢!实在点,好好养着孩子才是正紧,唯有一点,这家里到底不是老肖父子两个,有了外人,这新年祭祖的事儿倒是不能省了,到时候是不是弄上几个牌位拜拜?还有方言他们,是不是也该让他们有个寄托?

    厨房里,老肖一边烧火,一边和儿子商量着这些闲事儿,有心趁着方言两个在外头扫雪,好生的拿出个办法来。

    “爹,咱们这个肖,是原本就是肖,还是后来兰陵萧氏的萧简化字的时候该的肖?以前我学校的老师解百家姓的时候,萧与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时两姓就已并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萧何的萧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使用,而我们的这个肖姓在汉代以后却少的很,你咱们是哪一个?”

    别看肖海涛来的时候不过是初中生,看着好像学历不怎么的,可你要这么想,现代时候这些孩子们的读书压力有多大?学的东西有多少?信息接触的又该有多广?从这个角度来,这孩子的眼界,知道的那真心不是一般的多,看看,这问出的问题就很有深度嘛,把老肖都给问的愣住了。

    “萧何的萧吧,记得咱们后山祖坟的那些石碑上似乎就是写的繁体。对了,你知道这来历?,百家姓上是怎么的,我也知道知道。”

    老肖也反应过来了,确实这个时候的人都是用繁体的,那自己要些祖宗排位什么的,确实要考虑到这一点,不过与此同时,他也很是欣喜自家儿子知道的多,当爹大概都这样,看着自家孩子本事,比自己本事还高兴,所以乐的挑着儿子多些,不但是变相的夸奖,也是让自己得意。

    “听咱们这个简体的肖,好像是少数民族的姓氏,倒是繁体的这个,来历不,据春秋战国的时候就有了,还有种法,是嬴姓后人,就是和秦始皇一个祖宗,听着挺厉害的,不过真要是这样,爹,那咱们祖宗地原本估计就是在咸阳附近。咱们买来的史书不是,如今长安还是京城嘛,那咱们也是首都人了。”

    自己知道的比爹多,肖海涛确实挺高兴,忙不迭的显摆,将自己知道的都了出来,顺带还嘚瑟一下自己的神思维,可惜下一刻就被击了。

    “都黄河是母亲河,这明啥,明咱们这汉人的起源就在那里,古代的中原腹地,的是哪里?一样是关中平原,这样起来,多少人家,多少姓氏的起源都在那一片?要是按照你这么算,那全天下的汉人九成都是首都人,那长安还装的下?”

    这么一还真是啊!肖海涛自己想想都笑了,摸着脑袋不在话,

    “成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一会儿咱们自己做个几个牌位出来,一个写上萧氏列祖列宗,一个写你爷爷,一个写你太爷爷,再有你奶的,基本也就齐全了,倒是你娘的,人还在呢……算了,也写吧,都这样了,和没了也没差,隔了这么大的距离,就是犯忌讳也不会影响到,一并写了,好歹你也有个念想。”

    起肖海涛他娘,父子两个都瞬间失去了话的欲望,有些伤即使深埋也总没法子愈合。

    老肖家正房正堂被用木板隔出了一个退堂后的间来,不过是八九个平方,三分之一不到些的大,一张从库房翻出来摆上的条案上,不到三日的功夫就摆上了一排的牌位,那是肖家祖宗的位置,是老肖父祖享用他们父子供奉的位置,是老肖父子对遥远的故乡,遥远的思念。

    虽然,一直以来,老肖就不是什么神佛的信徒,可不得不,有时候这种唯心的事儿做了确实能让人心里好受些,自安放好了这些东西,那种孤独感,那种对这个时代的疏离,隔阂就少了好些,人也变得精神了。

    至于方言两个,老肖询问了他们自己的意思,也帮忙做了他们父母的牌位,放到了西面方言的屋子里,虽然因为这里是肖家,不好正紧的隔出什么祭祀之地,可也变通的用木头做了一个佛龛一般的架子,安置起来,让他们心理上也有了个寄托,不至于因为无法祭拜父母而感觉自己不孝。

    “爹,娘,我和妹妹很好,大伯很照顾我们,你们放心,我们会好好活着的,我也会照顾好妹妹的。来,团团,给爹娘磕头。”

    “哥,以前在祖母家,不是吃年夜饭前磕头的吗?日子还没到呢。”

    “傻瓜,这是大伯家,咱们不能让大伯为难,没有在人家家,年三十给自家祭祖的,再,咱们这也不是祭祖,祠堂在祖宅呢,没咱们磕头的份,这里只有爹妈。爹和娘不会在意时间的,只要咱们记着他们就好,再不成,等着清明了,咱们准日子磕头也能补上。”

    “哦,爹,娘,团团给你们磕头了,过年好。团团很想你们。”

    老肖很贴心,方言也很心,他总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杜绝一切让老肖父子不喜的行为,这样的心谨慎,让在门口听到他话的老肖很是感慨。没有了父母的孩子,即使自己对他们再好,也弥补不了那一份缺失。

    过年,有时候何尝不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拷问。不过这样的方言,老肖真的很喜欢,懂事有分寸,还知道好歹,若是生在好人家,父母俱全,或许会很有出息吧!真是可惜了。

    年一步步的近了,老肖拖了陆大郎家的婶子,帮着孩子们做了新袜子,新内衣,他自己则是用新的的兔子皮,心的给孩子们一人做了一双类似现代雪地靴式样的鞋子,这就是孩子们过年的新衣了。

    不是不想给更好的,而是因为这些孩子身上穿的本就是冬日新作的,这会儿实在是没有必要浪费,再了,孩子们长得快,就如今这些衣裳,到了明年未必都还合身,还不如以后不能穿了再做合算。

    “大伯,这鞋子比棉鞋暖和。”

    即使是这样,孩子们已经很满意,很高兴了,都等不及到初一,急吼吼的就换上了,方言这个子更是忍不住穿着新鞋子往雪地里走了两圈。回来眼睛都是亮的。

    “可不是,这鞋子里头都是毛,还有皮子挡风,不怕水,可不就是比棉鞋好吗,给你的时候还觉得丑,丑有什么关系?又不是姑娘,臭美啥。冬天脚不冷才是关键。”

    肖海涛如今和方言两个哥两好的很,可就是这样,该抬杠的还是要抬,这不,立马就掀黑历史了,边上的方语还看热闹不嫌事儿的傻笑。看的老肖都忍不住想要摇头。

    “我就一句,你咋老记着呢?你才姑娘呢,这么记仇。大伯,这衣裳也是皮毛,裤子上也有,帽子也有,如今连着鞋子都是皮毛了,这走出去,我觉着,自己比那些兔子还像兔子,全身都是毛茸茸的。这不会被那些大东西当成口粮吧。”

    “呸呸呸,口没遮拦的,大过年的,这个多不吉利,行了,赶紧的,干活了,咱们今儿可是要做年夜饭的,顺带还要多包点包子,饺子,做好了放外头冻着,年初一是吃日,年初二是玩日,都不能干活,所以啊,咱们要做出两天的饭食来,知道不?”

    “咦,还有这法?我家以前没这样啊。大伯这是啥规矩?”

    “这你不知道了吧,年初一,一般都是辈给长辈拜年的时候,你这串门串多了,又是领红包,又是吃点心糖果,甚至是到处吃饭,不就是吃日?年初二呢,一般都是媳妇回娘家的日子,这走亲戚,不就是玩日?我和你们啊,咱们……”

    老肖一边切菜,一边絮絮叨叨的着过年的各种习俗,各种规矩,还有他听来的各地过年必有吃食的区别,而那几个孩子呢,则围拢在他的身边,帮着揉面,帮着烧火,虽然这屋子里只有这么四个人,可印着火光的脸上,却满是笑容,幸福有时候真的很简单。

    “赶紧的,菜端上去,儿子,去多拿几个杯子,今儿咱们爷几个都喝点,团团也喝,过年嘛,总要来点。兑点水就成。”

    这个不靠谱的,五岁的孩子就让喝酒?也就是他了,偏偏听到他这么,几个孩子还特别的兴奋,这种被大人允许的做坏事儿,怎么就那么让人嘚瑟呢!

    “赶紧吃。来,吃鱼,年年有余。”

    桌子上的菜十分的丰富,有野鸡,有野兔,还有鱼,五六个大菜,若是让外人看了,都不会相信,这居然是一个山民人家的餐桌。

    而在大山的其他地方,那些和老肖关系不错的,或是你传我,我传你,得了绳套本事的山里人家,这个年三十也过的分外的丰富,几乎每一家桌上都有肉菜,在不知不觉中,老肖已经改变了不少人家的餐桌,或许未来还会改变他们更多的生活。

    几个月的时间而已,就已经这样了,那么开年之后呢?生活又该是怎么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