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出手不凡

A+A-

    面对郑光荣探究的眼神,卢灿很坦然。

    他从来没有想过,与舅舅那边有太多的纠葛。

    这次用他们十个人,实在是稍后的赚钱计划中缺人,谁让卢家没落至厮?连门客、忠佣都是这两年卢灿慢慢收拢回来的。

    是的,卢灿不得不考虑赚钱计划,现在的赚钱速度,远远比不上他的花钱速度。

    “就你这花钱速度,给你一家银行也不够。港岛就没见过你这样的,还真把钱当港纸?”听到卢灿感慨缺钱,郑光荣哭笑不得。

    卢灿的花钱速度,骇人听闻。

    好在这两年他所花的钱,基本上还算是用在正途,另外所花费也是他自己赚来的,所以卢嘉锡、王鼎新包括郑胖子,一直想要教训他一顿,偏偏抓不住把柄。

    所以,上次以卢嘉锡、王鼎新为主导的四老,弄出一个买座昂贵的别墅做收藏馆,来限制他的资金流。

    这样,他的钱即便是花出去,也留下固定资产,不会像倒腾窑场那样不靠谱。

    是的,卢灿的亲戚朋友,没一个人认为这件事情靠谱。

    不过卢老爷子他们也找人打听过,精品瓷器烧不出来,但生活瓷还是有些把握的。以后卖点生活瓷,譬如碗碟之类的,在香江也有市场,毕竟渔湾瓷厂建成后,将是香江唯一的瓷器品牌。

    正因如此,他们才没有真正的站出来反对,权当卢灿的爱好。

    卢老爷子对他娇生惯养至此,郑光荣即便是卢平好友,也心有腹诽。

    不过,在第二天,他再度见识卢灿的神奇。这孩子可以是自己看着长大的,竟然真的懂拉坯制瓷!

    第二天吃过温碧璃准备的早餐,温嘉铭再度开着车,将卢灿一行送回瓷厂。

    安排温季宸找来几只大箱子,将昨天收来的古董,全部用泡沫和刨花塞好,卢灿便拉着郑光荣,一头扎进熟泥房。

    桂师傅正在用,搓揉着一条泥棒,时不时还用掰开一点,看看泥心的颗粒。

    “桂师傅,泥练得怎么样了?”

    所谓练泥,就是熟泥。分别将晒干的粘土过

    密筛,配合同样过筛的石英粉,以及一定比例的牛骨粉、草木灰等,加水,搅拌均匀,和成泥状。

    这瓷坯泥需要一定的硬度,以便于塑形。嗯,砖窑厂制砖的泥巴,要求可以用端起来,两者的泥质硬度差不多。

    听到卢灿的身影,他撑着膝盖站起来,将中的泥棒放到旁边的一条长凳上。凳子上已经并排放置了十来根长度差不多的泥棒。

    卢灿呵呵一笑,也许是第一次熟这种牛骨粉的泥浆,桂师傅心中还是没底,估计昨天和泥,昨晚熟泥,都在盯着呢。这凳子上的每一根泥棒,都代表熟泥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泥质现在看来,还可以,但是塑形还有高温后是否开裂,不敢保证。”桂师傅神色有些肃穆。

    郑光荣昨天来看过,当时还空空如也,现在这里被布缦隔成几个间。空间最大的一块瓷板地面上,堆放着灰白色的方形泥块。

    “那些是干嘛的?”他指着布缦后面问道。

    “筛粉用的。”卢灿回答道,“因为量,所以昨天桂师傅带人用人工筛。等量大之后,旁边的配料间会上筛粉。”

    “瓷器就是他烧出来的?”郑光荣又指了指中间的三个平米,半尺高的泥块问道。

    “这只是熟泥。熟泥之后还要做成棒料和块料,工人们再用泥料拉坯,做成瓷坯。”卢灿一边回答他,一边弯腰,摊平右掌,沿着泥块四周按压,形成一个个平整的掌模型,而且掌痕深度基本在同一水平线上。

    郑光荣看不懂,可桂生眼前一亮。老板这一玩得漂亮,很有熟泥老的风范。

    掌平按泥面,可以感受泥质的松软,判断泥质的韧性、黏性还有水分含量,稍后还可以通过掌痕的恢复程度,来判断泥质的弹性。

    这需要经验,或者灵敏感觉,非老师傅一般不敢这么判定泥质。

    难道老板从就接触这些东西?还是道听途然后做的花花架子?桂生有些看不懂这位年轻的富家子弟。

    按完模之后,卢灿蹲着身子

    ,围着这些模逐一观看。

    “你看什么呢?”郑光荣不明白,也跟着瞎瞅。

    “观察泥料的弹性。”卢灿上辈子和这辈子加起来,有十三四年没摸过泥料,此时见到,格外亲切,而且痒,痒得厉害。

    什么是化腐朽为神奇?拉坯就是!

    什么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拉坯就是!

    能亲将一坨烂泥,培塑成各种各样规整而美丽的形状,这一过程,成就感太足!

    观察了几分钟,卢灿直起腰,对桂师傅道,“我看这泥料熟的差不多了,桂师傅,我弄一块过去,做点玩意,试试看?”

    还没等桂师傅回话,郑胖子拉着卢灿的胳膊,拽了两下,“怎么看出泥料熟了?”

    卢灿指着模,“掌心位置向上鼓起,五指边缘的泥料,很平均的自然向中间合拢,这明泥料的韧性、弹性还有水份,已经达到一个极值。这种泥料已经可以用来拉坯。”

    看他的头头是道,桂生也想看看这位老板,究竟在制瓷方面怎么样?顺将墙上的一把切刀递给他。

    卢灿接过切刀,对外面的温季宸喊道,“温哥,给我找一套工作服,对了,还要有发套。成师傅,搬一套电动转盘出来,准备点清水,我准备玩点泥巴。”

    两人匆匆去做准备工作。

    卢灿也没歇着,而是用切刀在泥堆一角,划出一块边长十五公分的方形泥料。然后用左操底一兜,右的切刀一拨,整块泥料很平稳的落在上。

    长长的泥料软滑,没被托住的一端,很快向下垂落,卢灿的右将切刀一扔,一掌拍在下垂的泥料上。紧接着左右互拍,泥料在两只掌之间来回飞舞,他的打在泥料上啪啪作响。

    他的法熟练至极,左右双,五根修长的指揸开,轻重合度的扇在泥料上。

    整个人呈马步站立,下盘非常稳,姿势非常老练。

    这才是玩泥巴,高端的玩泥巴。

    “这又是干什么?”郑胖子问道。

    “挤出泥料中的空气。”桂生惊诧的看着卢灿的

    掌,顺口回答道。此时他真的相信,卢灿玩过制瓷,而且是老。

    不过,这也太年轻了吧,还有就是谁教他的?

    卢灿现在所做的,是制瓷拉坯之前的一道必须要走的程序,那就是挤出泥料中可能存在的空气。现代制瓷的过程中,可以用制作料棒的器同步完成。在古代,这一道工序需要使用木拍子,匠人们会拿着木拍子,将泥料扇个遍。

    等泥料在两只掌中有些沾黏,这时候就可以放到转盘上开始拉坯。

    等成师傅将转盘搬过来后,卢灿将泥团摔掷在转盘中心,赶紧套上围裙,将皮鞋换成胶鞋,又带上头套。

    戴头套是为了防止头发掉入泥料中国内很多窑场对这条执行的并不严格,可是在东瀛瓷器厂,不带头套者一律不准靠近泥料堆,更不准上盘拉坯。像卢灿刚才不带头套的拍泥,在东瀛,他一定找不到工作的。

    拉坯是陶瓷成型的第一道工序,坯的好坏直接决定成品的好坏,因此,在中华几千年的陶瓷历史上,拉坯这一环节,往往是有经验的老师傅亲自出。

    “拉坯”,这两个字,也被解读成很多种含义。

    首先,“拉”字,很形象——用“”让土“立”起来;

    其次“坯”字,拆解为“土不一”,可以解读为造型“不一”,风格“不一”;

    “坯”字,还可以拆解为“坏一”,敢于破”坏”(反常规),自成“一”格;

    另外,“丕”者,大也,要做“大”作品,不仅指作品体量大,还须有“大心”。

    呵呵,这些都是对“拉坯”这一环节的解读,由此可见,拉坯在制瓷过程中的重要性。

    窑场第一件作品拉坯,还是老板本人,消息传得极快。很快,以卢灿为中心的两米外,围满看热闹的工人,还有人搬来凳子,翘首观望。

    桂生和郑光荣一直站在卢灿身后,看他能不能顺利完成这次拉坯工作。

    卢灿润湿双后,用脚开启转盘,神情顿时专注起来,眼神落在面前的泥料上。

    双合

    拢,将转盘上的泥料,慢慢向中间挤压,形成粗柱状,然后左扶住柱状泥料,右成拳头,拳背压在柱料的顶端,又使之慢慢的变成底部粗大的泥墩。

    如此往复三次,才开始正式拉坯。

    别人不懂,但桂生和蒋、成两位眼前一亮,这位公子哥还真的懂制瓷,这拉坯过程中的二度挤压空气的法,很老道。

    成师傅更是主动承担解员的角色,向大家解释,卢灿的法及作用。

    桂生一直盯着卢灿的两只掌。

    卢灿两只的大拇指和食指,呈鹤嘴型,随着转动的泥坯,慢慢探入泥料内部。双剩余的六根指,看似随意的搭在转动的泥坯外,其实也是有讲究的。

    拉坯过程如同钢琴弹奏,五指分工明确。

    中指和食指之间夹着泥坯壁,转动过程中控制泥料坯的厚度;无名指起到塑形作用,必须紧贴外壁;拇指微微翘起,起到刮泥的作用。

    软软的灰白色的泥料,在他的中,一点点的升高。底部直径约十公分,由下至上,口径逐渐增大。

    “卢少拉的是一尊瓶坯,应该是敞口瓶或者梅瓶,当然,有可能是罐。这是瓷器中的大件,并不容易拉制,需要用力很巧。大家注意看卢少的大拇指,这种口径向外扩张的拉坯,需要探入内壁的大拇指和食指稍稍用力,将泥料往外顶”

    成师傅也是拉坯的好,一眼就看出卢灿想要拉制的物品,做起了现场直播。

    卢灿坐在那里,神情非常专注,封尘在内心深处十多年的记忆和感觉,如同喷泉般涌出。

    这种感觉,太美妙了!

    这一刻,卢灿忽然觉得,自己制瓷的进步,经过十多年的沉淀与发酵,进步不少!

    掌似乎能感觉泥浆的欢跃与跳动,那就是一盘泥土的精灵,随着自己的掌,一点点的向外绽放它们的精彩。

    这一刻,他甚至有感觉,自己完全可以操作瓷器中的大器。

    当年,因为古伯的突然被害,瓷器中的大器制作,自己始终没有踏过那道门槛。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