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大壶往事
这是一把紫沙壶,是段泥做的。
所谓段泥,也叫团泥。原料呢,是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土。
所以,这种段泥做出的壶,既不是紫泥的紫色,也不是朱泥的红色,而是一种发暗的米黄色。和绿泥烧出的那种娇嫩的纯黄色还不太一样,色泽上带有一种沉稳之美。
“大生柿子壶?真品?”卢灿坐在茶几旁的真皮沙发上,指指这套茶具,问道。
这种问法,在其它店面是要被嗤笑的。可思源斋给卢灿的感觉很好,一楼他所看过的物品,鉴定都很准确,因此才有这么直接的问题。
销售员微微欠身,“这套大生壶柿子壶,是范大生先生制作于民国二十一年五月,是老先生技艺成熟的巅峰之作,远非“南洋劝业会”奏奖作品所能比拟的。”
大柿子壶荣获90年清政府举办的第一届“南洋劝业会”最高奖——奏奖(意为要向朝廷“奏报”的奖),因此而扬名。
此后数十年,范大生一共制作了六把,具体哪一把什么时间制作的,除了获奖的那把留有时间款外,其它的还真弄不明白。
思源斋这么牛?鉴定的这么清晰?连制作时间都一清二楚?
见卢灿的目光中的怀疑之色,那售货员不紧不慢的继续道,“这把壶,是我们的老东主年轻时,特意去吴门拜见大生先生求来的。”
难怪连制作时间都这么清楚,原来是楚中原登门求购的。
信息如此准确,卢灿正准备开口问价,被这销售员一句话堵回来,憋得他郁闷至极。
“这把壶是老东主的心爱之物,所以属于我们的镇店之宝。”
言下之意,你看看就行,不要提出求购要求,这壶,不卖!难怪这茶壶旁边没有看到写着介绍文字的折卡牌,合着是非卖品。
卢灿搓搓,好东西买不着,这种感觉太揪心。
“怎么?卢少东也看上这把壶?”卢灿正遗憾着呢,楚臣从隔间出来,见到他盯着大生柿子壶看,笑着问道。
“是啊,求之不
得,辗转反侧啊!”卢灿站起身来,开了句玩笑。
“哈哈,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卢少这句话,道尽收藏的心道历程。”楚臣被他的这句话逗乐了。这句话采自诗经“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被卢灿挖空中间两句,用来形容收藏不得,很贴切。
他坐在茶几的另一边,搭在玻璃罩上,依旧止不住笑意,“卢少看来是真的喜欢这把壶,不过,这把大生柿子壶我不坑你。”
“如果不嫌弃,我稍后安排人去库房,那里应该还有几把范家壶,其中还有一把范鼎甫的壶。虽然比不上这把,但把玩收藏,还是不错的。”
范鼎甫的壶?那也不错啊。
范鼎甫是谁?那可是范大生的哥哥,一制壶之术也非常了得,是范家壶的顶门杠子。
茶林史话中可是记载着,范大生幼年随母学制壶四年,后随同哥哥范鼎甫学壶六年,终大成。
“多谢多谢!”卢灿连忙拱致谢。
嗯?不对!卢灿很快想起刚才楚臣的话,他“这把壶我不坑你”什么意思?
这把大生壶难道是赝品?卢灿抬头看了眼楚臣,他表情如常。
难道我看错了?这把壶真的是赝品?卢灿的目光再度落在这套大生壶茶具上。
虽然隔着一层玻璃罩,但如此近距离,卢灿自信不会有问题的,这就是一把大生壶啊。
“楚东主刚才”卢灿指了指这把壶,忍不住问道,“不坑我?是什么意思?”
“刚才我听这把壶是楚老心爱之物,属于镇店之宝级别的。难道不是?”
楚臣顺揭开玻璃罩,笑道,“这把壶确实是我父亲生前心爱之物,它是镇店之宝也没错,但我父亲并没有留下遗嘱不可以卖。”
“不卖,是我当初的决定。”
这话有点意思了,原来这把壶是出的,但不知为何,楚臣不打算卖。
“难道这里有故事?”卢灿越发的疑惑。
“有!”楚臣的回答很干脆。
他见卢灿焦灼的神色
,笑道,“这个故事我给很多人听,再一遍没什么。”
他揭开柿子壶的壶盖,平放在桌子上,双捧起壶身,“我楚家最早并非经营古董铺子,而是闽商,专门做南方及海外的买卖。很荣幸,范家壶的东南亚生意,是我先祖及父亲一力承销,甚至,范家壶几次拿到国际大奖,都有我楚家背后出力。故此,我楚家与范家人很熟悉,我父亲虽然比范大生十六岁,但两人私交很好。”
哦,原来还有这么一层关系,难怪他库房中还有几把范家壶。
要知道,当时吴门范家庄,全庄人都在制壶,必然需要有代理商。闽商在清末民初很活跃,楚家成为他们的海外代理,不奇怪。
“民国二十一年,我父亲再度北上范家庄进货。”楚臣继续道。
“他一进范家庄,就得气氛很压抑。很奇怪,于是找到和他年龄相近的范锦甫先生(制壶大师),酒后,范锦甫先生透露了一个大消息。”
“就在前几天,有一位来自京城的人士,上范家庄斗壶!”
草!卢灿有点晕。所谓斗壶,就是比试制壶之技。这谁这么牛叉?上范家庄斗壶?这不是关公门前耍大刀吗?
要知道,清末民初这段时间,制壶名家大多数集中在宜兴、赣省景德镇等南方地区,北派制壶大师,很少有南下挑衅的。去贼窝中挑事,这不是找不自在吗?
不过,听楚臣的语气,似乎范家庄的人,没占到便宜!这就有意思了!
见卢灿表情讶异,楚臣也感慨道,“是啊,当初听我父亲起,我也难以置信。”
“范大生输了?”卢灿用指蹭蹭下巴,问出的话,让他自己也难以置信。
楚臣摇摇头示意不知道,但话语却肯定了卢灿的法,“我父亲的猜测是输了,因为范家三杰的脸色都不好看。”
“怎么比试的?那位京城的大师,姓什么?”卢灿心痒难耐,这人也太牛了!京城有这样的制壶大师?
“姓什么不知道。但比试的过程
,我父亲听过一点。”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大生先生曾经高价卖给一位京城富商一把柿子壶。这位富商的朋友,也就是上门挑衅的这位,认为不值那么多钱。”
“于是,他自己仿作了一把,然后带着这两把壶,找到范家庄,要求他们自己辨认。”
“仿制的那把,惟妙惟肖,精细之处,犹有胜之。范家三杰不发一言,范大生一怒之下,当场将自己的那把柿子壶给砸了,推给那家伙一千大洋!”
卢灿听得啧啧称叹。
一叹仿制者技艺高妙,仿范家壶,竟然让范家庄无人出面反驳。
二叹范家四位大师,胸襟开阔,能实事求是,大生先生面对如此挑衅,盛怒之下,还能选择理性解决这件事,有容人之量。
要知道,并非每一把大师制作的壶具都能算得上精品,因为作品的成形,与制作者的精气神是否充足有很大关系。有的大师,一辈子只能出两三件精品,这种事情很常见。
卢灿感慨的摇摇头,前辈的技艺,胸襟,无一不值得后世那些钻到钱眼中的艺术家们学习。
“和这把壶有关系吗?”卢灿示意他中的那把柿子壶。
“有啊!”楚臣把玩着这把壶,感慨的道,“我父亲此次北上,恰好接了一份东南亚大富豪林海泉的订单,希望能获得一把大生先生的柿子壶。”
“这种情况下,大生先生还会出吗?”尽管知道楚臣中的这把壶,极有可能是大生先生当时制作的,但卢灿还是担心的问道。
“是啊,这就是我佩服大生先生的地方。”楚臣看着眼前这把壶,神驰目眩。
“我父亲见到大生先生后,没敢客人定制,而是借口楚家卖了一辈子范家庄的壶,结果自己没能珍藏一把精品,拜求老先生出,制作一把传家宝。”
“大生先生很爽快的答应下来,他制作的依旧是柿子壶。不过,这把壶可不是卖给京城富商的那把,可以比拟的,这是老先生知耻后勇的精品之作。”
“我父亲得到这把壶后,怎么也舍不得卖给林海泉。于是找借口,截流下来。”楚臣放下这把壶,故事似乎也到此结束。
“我能上吗?”卢灿听得心旷神怡,对京城来的挑衅者,对大生先生,对范家其他三杰,充满敬意。
楚臣伸示意。
为了亲体验其中质感,卢灿没戴套,直接端起这把壶。
壶不重,但压。起来很奇怪,似乎有些矛盾,其实还真不是。
有压这种感觉并非因为重量,而是整个壶身的重心把握的很好,落在指与掌心之间的第三关节区。
这就是精品壶的“稳心”!
卢灿掂量两下,整把壶握在中很稳,平衡感非常好。
壶身呈四瓣筋纹,一捺底,弯流擎出,圈把圆弧,琢以树节。
盖内钤“大生”印,盖以仿生技艺模拟柿蒂塑成一翻,柿柄为钮,均匀分布,功法细腻,刀工精良。
壶一侧铭隶书“凌虚长啸”,下署“玉道人录于蜀山”;另一侧镌刻“橘云龙比密云帝,白鹤园林苦竹丛,碧云池头添活火”,左署“党姬未见此家风”,上款“沪上铁画轩制”。
沪上铁画轩乃大生先生的工坊名称。
全器壮硕可观,令人观之精气满盈,壶身有加工磨光痕,观之皎洁如镜。
难怪楚中原舍不得出,这把壶的材质、做工、重心与重量、雕刻、纹饰、文字、钤印、抛光无一不精!
卢灿爱不释,把玩良久。
忽然,他的眼睛落在柿子盖上,纹纽之间,隐约可见一个花体“玖”字!
心中大震,难道大生先生也是玖宝阁传人?这似乎不太可能吧!
他低了低头,重新观察,没错,是个花体“玖”字!
不过,这个玖字的花体结构,稍微有些生涩,纹线结构与卢灿所熟悉的花体,差别很大,这又是为什么?
这把壶,一定要拿下!
他轻轻吁了口气,抬头笑着问道,“楚东主刚才不想坑我,现在我上了,舍不得放下,真心希望你来坑!怎么办?”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