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成果汇报
来到董真的西市,拿出他给的名帖,倒是并未受到什么阻拦,很顺利买下了牛。
这并非是因为他的面子大。
他给宋轩的名帖,只是一封介绍信作用。这个市场上的牛,有的是明面上可以买卖的,有的则是私底下才能买卖。
因为大夏的耕牛稀缺,十分重要,所以耕牛也是战略物资,售价很高。
所以,耕牛买卖必须受到官府控制。
不然很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到百姓们的劳动力。
所以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想要倒卖耕牛挣钱,又不想被官府抓住把柄,便暗中还有个买卖牛的‘市’。
而且也只卖给底细清白,信得过的人。
从这个层面,董真的这封信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当然,也是因为宋轩本身就是个大客户。
一切办妥,宋轩并未和杨若昀碰了个头,便推脱告辞回了安宁墩。
墩里的人见宋轩等人回来,俱是高兴得出来迎接。
他们发现,宋轩几人不仅带回了大量的耕牛农具之外,牛背上还驮着许多米面。
而且在他们身后,跟着一群人,足有五六十人,而且其中大部分居然是青壮。
这些人中,从千户所和衙门划拨来的军户显得稍微要有精神些,穿着也要好一些。
剩下的人便是个个衣衫破旧。这其中有男有女,人们身上带着简单的行李,拖家带口的,一看便知道是受了灾的流民。
朱得亮赶忙上前问道:“宋头,看来收获不,这么多物资和人口,上官竟如此支持。”
宋轩把东西递出去,叫人接进去,才缓缓道:“别提了,多是咱们自己花钱买的。千户大人给了石头耕牛二十户人口和一些米面农具,衙门只给了三头耕牛和十户人口及一些不值钱的废物。”
朱得亮道:“没事,这么多耕牛,不论是发的还是买的,咱们接下来的开垦便要轻松多了。而且有了这么多新人,劳力大大加强了。”
宋轩道:“我出城时偶然遇见的,他们得知我是杀蛮子的宋轩后,便跟着我来了。”
流民中一人道:“禀大人,我等在路上遇见一伙百姓,其中有个老丈告诉我们,若是走投无路,便可往安宁墩投靠宋大人,宋大人心底善良,对百姓极好,还斩杀蛮子救了他们性命。”
宋轩道:“应当是当日射杀蛮子救下的一群百姓,没想到他们果真沿路替咱们宣传。我还在城里张贴了告示,告诉众人安宁墩这边急需屯户的事,希望能有用。”
庞文元道:“可惜了,当时告示一张贴出来,便有许多人动心了。可一听到是新建堡,而且还需要开垦荒地,许多人便打了退堂鼓。能在路上招来这群百姓,已是意外之喜了。”
朱得亮点了点头道:“不怕,眼下咱们有牛有粮,那些百姓若实在走投无路,定会找过来的。”
何路领着几个妇人把新来人的老弱妇孺先安顿下来,年轻些的便帮忙搬运米面,把各式各样的簸箕、扁担、罗筐、锄头、犁头、牛轭等物依次登记入库。
宋轩道:“得抓紧时间围个牛栏,不然这么多牛没地方住,这可都是宝贝。今夜就暂时将这些牛存在外面的牛棚里,改天再修缮扩建。夜里安排人轮流值夜,守着它们。”
庞文元道:“这些日人口增长很快,虽距离最终目标还差得远,但咱们墩里已经住不下了。我提议,在墩外统一修建两排民房,好让他们住下。”
宋轩点头同意:“不过到时记得统一规划,修美观一些。而且修建房屋按照城里那样修建,中间的街道留宽一些,日后好改造。”
他又把庞文元等人叫进墩内,一次了解了各人的情况。
虽然几人也买了物资、招了人口,但收获与宋轩差距还是挺大的。
庞文元拿出一张清单,上面详细记录了各人购买物资的清单,其中单价多少,花费如何,结余多少,验收记录一一在列。
他开口道:“宋大哥,我把兄弟们的花销都总结在一起了,你过目。”
宋轩看着他的记录,心中暗暗称赞,真是捡到宝了,没想到记录竟然如此详细,一目了然。
若是论政务后勤等事,叫他一声凤雏,还真是名副其实,一点儿不夸张。
“你们合起来才买到十三头壮牛,十石米,五副犁,倒是箩筐锄头等物倒是不少。诶,这还远远不够,接下来每天都去市场上逛逛,尽量地采购,尤其是耕牛,有多少买多少。”
庞文元道:“平日里少有咱们这样采购的,因此许多卖主都没有准备那么多东西。而且这些日子物价又涨了,贵得没法,大家带的钱都禁不起用,故而只买了这么一点东西。”
宋轩看着清单,各人便在旁边解。
那十石米是在和盛米行买的,那是董家的家业。
眼下各家粮铺米行,都买不到好粮食。只有董家的粮铺还能陆陆续续买到一些。
宋轩明白,之前四大家族为了搞钱,把存货粮食全卖给了蛮子,不过蛮子没把钱结清。
四大家族便各自出去寻粮,想要收集起来,高价卖给百姓,好给自己回血。
不过眼下四处都缺粮,各大家族都没有收获。
只有董媛媛因为之前做生意和江南客商又接触,这才联系到了张金他们。
眼下张金的粮食到了,因为有人盯着,并没有开始交易,只暗中给了董媛媛少数。
这也是为何眼下只有董媛媛下的米行才能买到粮食。
但是,这批粮食要是不搞到自己里,到时候被杨若瑾她们拿下,到时候送回江南充军,那么长兴县再想买到米,今年怕是不能够了。
人方面已做了安排,对付朝廷的人那是绰绰有余。
反正这些衙门的人都是暗中行事,不愿暴露身份。这样更好,打了杀了到时候来个死不认账,装作无事发生就是。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转移粮食,这批粮食太多了。
就算宋轩想办法搞到了人,怎么快速运回来才是关键。
这又成了宋轩心里一个心结。
何路道:“宋头儿,你看,这一石粮食竟然卖我五两银子,实在是太离谱了。”
这倒是有些出乎宋轩意料。
知道粮食贵,怎么贵成这样了。
想早些年大夏富足时,五两银子买的粮食够一家吃半年了。
他们卖得牛倒和宋轩买牛价格差不多,都和行情价一致。
杨勇道:“宋头儿,还有铁匠铺打得这些锄头、铁耙、犁头等物,每样也大约提价二三十文,而且听官府对铁器的管理又严了,禁止大批量打造农具。”
宋轩回道:“此事无妨,你只管买。反正有了戚大帅的金口玉言,这些规矩方面各位也不必太过在意。”
几人又一齐破口大骂奸商,这次汇报算是差不多了。
正当宋轩安排好相关事宜准备先回家,今日到此为止时,一辆给他运送粮食来的马车突然引起了宋轩的注意。
他盯着马车瞧了好一阵,突然一拍脑袋,喜道:“我有办法了,我有办法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