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铁路考察

A+A-

    餐盒用了一千五百个可以分装菜饭的铝盒,每一餐都装了一千五百份,有些饭量大的吃双份。

    但单份的份量其实都已经够了。

    因为一线工人本就是干的体力活,吃饭这上面可没有斯文可讲!

    送餐车是四辆厢式货车,每车装了四百多盒,王初一带队,财政所方向南带了两个下属带着一百万现金跟随。

    去的方向是青州市国道方向,但在国道上只走了二十公里左右,然后就是乡道。

    这年头的乡道也就只能通个车,还好是晴天,要是雨雪天的话基本通不了车。

    十几公里的乡路开了一个时车才到,天色也渐渐暗了。

    这一带几乎全是山、峡谷、峭壁,除这之外也看不到别的。

    到了地点处,黑压压的工人都席地而坐,看到送餐车到了,顿时一涌而来。

    没别的,就是饿!

    郭青松和李友权在人群中大声招呼:“大家别乱,排队拿饭,都有都有,不用急!”

    人一多就乱。

    王初一这边七八个人全部从车厢里拿盒子发放,等把餐盒发放完后,他又大声道:“大家慢慢吃,不须急,餐盒准备得有多的,不够的再来拿,管够!”

    除了开始有点乱外,后面还是有顺序了。

    王初一见郭青松和李友权没拿饭盒,还一直在维持,当即捧了几盒过去。

    “郭书记、李书记,吃饭!”

    他一边一边递,自己也留了一盒。

    郭青松脸上看起来很疲惫,但却满脸笑容,揭开盒子就看到饭盒里除了蒸肉、鸡块、红烧肉等等菜,顿时就问王初一:“哟,这么丰盛啊?初一,是不是给我和友权搞了特殊化?”

    他一边还一边往旁边的工人饭盒中瞄了几眼。

    王初一笑道:“郭书记,您这话就是不信任我了,那绝对是不搞特殊化的,全都一样!”

    郭青松瞄到旁边工人们饭盒里都是一样的,笑呵呵的点头:“初一,你这个生活我得给你点个赞,不错!”

    他倒不是他吃得不错,而是对这些一线工人不错。

    能把一线工人跟乡镇、县里领导们的生活搞得一样,他就觉得王初一办得确实不错!

    以他的经验经历来,以前也不是没搞过什么抢险抢建,但负责后勤的就区分了领导跟基层工人的等次!

    吃完饭后天也黑了。

    因为路远不方便,所有人都是在现场搭建的临时帐篷,包括跟队的郭青松。

    许多工人吃完饭后又三三两两的收集一些枯枝干叶在空地烧起了火堆取暖。

    王初一又让彭仕坤把各个乡镇供电所的带队队长叫过来。

    “跟大家一声,我这几天除了负责给大家送吃喝的外,还负责给大家现场每天发放工资,每人每天一百块钱,现在各个乡镇供电所带队的负责人把名册拿过来领取工资发放!”

    “一百块?”

    彭仕坤也愣了起来:“王镇长,之前你不是是双倍吗?”

    双倍也就是五十块钱一天,而现在他要发放的是一百块钱一天,几乎就是四倍了!

    王初一笑着:“彭所长,你看郭书记、李书记都在场,大家这么辛苦的抢建线路,工资给高一点我觉得是应该的,再加上现在镇里有钱,如果没钱就另了!”

    郭青松也点头话了:“可以,就按初一镇长的发放吧!”

    王初一朝方向南招了招,让他来统计发放。

    郭青松把李友权和王初一叫到火堆旁在石块上坐下来,拿着根枯枝拨弄着火堆里冒着黑烟的柴头,一边拨一边:“初一,跟你相处越久我就越觉得欣赏你的办事方法,比如对这一次抢建工人们的工资发放,一是加倍,二是现场即时发放。”

    着他又叹了口气:“对一线工人们的工资问题,在全国都是个难事,哪里不克扣哪里不拖延?”

    王初一笑了笑道:“工人们赚的是辛苦钱、是血汗钱,我宁愿食堂吃差一点、住差一点,镇里少开支一点都好过在这上面卡脖子少钱!”

    对于郭青松的叹息,他倒是没怎么多想,发展中的环境就是这样,各方面的法规也是逐渐健全,现在搞经济发展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做。

    哪像他这个重生者对这些步骤早已经熟悉了?

    不过对别的地区如何循序渐进他管不了,但在他这一亩三分地里,他却管得了!

    所以在元宝新城的所有工程承建双方中,王初一有一条就定得很死:那就是除了工程质量外,对工人的工资发放一是不能克扣、二是不能拖欠。

    但凡有哪一家承包方违反了这个规定,镇里就会连同投资方取消承建方的工程承建资格!

    因为在承建价格上没有压制,承建方的利润空间是足够的,而且投资方也严格按照合同细节进行分段付款,所以不存在投资方给不够钱的情况。

    除非承建方质量不达标。

    吃得好、还现场发钱,发的数目还是正常标准的四倍工钱,听到消息后,现场一千多名工人都不禁乐欢了天!

    他们的欢喜很简单,干活儿、吃好、挣钱养家!

    这五天能挣平时一个月的工资,他们哪能不高兴?

    王初一在火光中又看到郭青松的背上全是伤疤节痂,再看看李友权的,也一样!

    显然两人在这里并不是当个旁观者,而是在参与一线工人们的抢建中。

    因为这一带山顶上没有路,器设备也来不了,高压线要用到的铁塔配件都是人工用滑轮一件件拉上山。

    王初一有些心疼,但又知道是劝不回这两位的。

    抢建工程因为有郭青松和李友权的带队,又有王初一丰盛餐饮的后勤服务,最关键的还有四倍的工资现场发放,抢建工资于第四天傍晚就完工了!

    当天晚上,王初一让方向南多发放了一百奖金,每人发放两百元,四天一共六百块钱!

    线路架设完毕,然后就是青州电那边的并调试。

    并调试的第一天,寒潮就如期来到了。

    巴南也下了2003年的第一场雪。

    郭青松又接到青州的通知去开会了,而元宝镇也迎来了铁路总部的客人。

    其中铁道总部的有一个副设计师、江北铁路局的六人,基本上都是搞技术的。

    一看这个队伍,王初一又知道肯定是岳父大人出了力!

    要不是上边得劲儿,像这种基层地方建铁路线路和车站,来的考察带队人员没两个官僚才怪了!

    这个队伍全是搞技术的,基本就摒除了卡这卡那的事。

    带队的总头儿是总部的副设计师蒋明,四十六岁的副总工程师。

    王初一和李友权接待的,饭后就在会议室讨论了情况。

    蒋明把巴南的地图拿出来铺在办公桌上,指着东面青州铁路站和西边山城铁路站:“这个线路不简单,山区多,峡谷多,造价是肯定不低的,青州至巴南九十公里,巴南至山城三百八十公里,铁路线路已经审批通过了,目前是考察线路和巴南站址选址。”

    “王镇长。”

    蒋明完望着王初一问,“你对巴南站的定址有什么建议?”

    来之前,部里的领导也悄悄叮嘱过他:“巴南站定站址的事,尽量问一问元宝镇的镇长王初一。”

    蒋明很有些好奇,这个年纪轻轻的镇长是不是有什么了不得的背景来头?

    不然怎么可能连部里的领导都叮嘱这个事?

    王初一也望着地图琢磨着:“蒋总,这个如果我建议的话,我觉得巴南定址肯定在元宝镇新城区更合适一些,一是元宝新城的规模和经济都必定远超巴南县城,二是几个研发基地的技术人员大多是国外籍,而仅仅是这部份技术人员的数量以后也会超过十万人,所以车站定址选在元宝新城肯定是要好一些。”

    完停了一阵后,王初一又指着地图上补了几句:“不过站址就算定在元宝镇,对巴南县城的影响也不大,元宝镇离巴南县城十八公里,但直线距离却只有十公里,新城建设后,我们将从新城到巴南县城建一条直线环城路连接,这样巴南县城与元宝镇的车程时间就将缩短至十分钟左右!”

    “十分钟车程确实没什么影响了。”

    蒋明点头赞同。

    如果元宝新城未来的研发技术人员就超过十万人,那元宝新城的潜力就是巨大的,定址选在元宝镇确实优点更大!

    其实还有点王初一没有,就是几个项目的研发人员都超过十万人后,元宝新城的容纳率就已经不是原来设计的20万人的城市了,而是至少50万人的城市!

    而巴南县城现在常住城区人口只有八万左右,未来的2023年也才达到20万人。

    与元宝新城的规模一比较,确实差了一大截。

    第二天,王初一又陪着蒋明一行在巴南县城和元宝新城区域都考察过,经过三四次的开会讨论,蒋明最终还是选定了王初一的建议,把巴南站站址定在了元宝新城。

    不过巴南县城那边也没完全抛弃,设计了一个站,至于开不开设个站点是一回事,有没有预备是一回事。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