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考察
“惊喜?”
王初一瞄了瞄卢卡斯。
大胡子卢卡斯颇有些神秘味道的对王初一点了点头:“对,不过现在还不能!”
王初一笑着摆了摆:“行,老卢,你们只要弄出成果来,奖励绝对是大大的有,不过基地这边还是要搞个研发激励制度,我倒不是怕花钱,钱花得再多我都舍得,但一定不会花在庸材和浑水摸鱼的人身上!”
李克对王初一这个话是怎么翻译的,王初一也听不懂。
但卢卡斯拍着胸脯做了保证:“老板你放心,干不好我自动辞职走人,我这里给他们做的保证就是,只要研发出真正的成果来,工资、奖励,那都是以前的好多倍,但如果是想来浑水摸鱼的,对不起,我发现一个开除一个!”
卢卡斯负责的是未来的研发项目,李克已经划分到芯片那边了。
对于王初一承诺的高薪和高奖励条件,卢卡斯和李克都是丝毫不带怀疑的,因为基地这边的月初发薪日是0号,从来就没拖延过。
卢卡斯虽然不知道王初一的底,但也知道晴天控股的实力是没有问题的。
而更信任王初一的是李克!
因为李克是亲眼目睹王初一炒期股的,以王初一的挣钱能力,别他们这两个研发基地了,就是再多十个八个的研发基地,王初一也不带皱眉头的!
正月十五本来是复工的日子,但王初一又让黄安妮、李克等负责人安排放了一天假。
因为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让这么多的老外技术员过一过元宵节。
又因为人太多了,目前未来研发基地的整个人员已经超过了一万人,而芯片项目则更多,超过了一万五千人,所以王初一不让他爸妈、姐姐、姐夫还去管食堂了。
姐姐放到伊人服装那边去当纪律检查了,姐夫放到伊人服装厂的保安部里当了个副经理。
爸妈则被安雪芙放到晴天控股总部办公室安排了两个闲职。
主要是不想爸妈太累了,以爸妈的老实程度和责任心程度,再把他们留在食堂里,迟早是累出病来!
正月十六后,研发基地复工,新城建设工地上也基本都复工了,元宝镇新城那边每天有将近五六万人的吃喝住用,这么多人的开支已经把元宝镇和巴南其他乡镇的经济无形带动了起来。
正月底,许东方等县委领导还在其他乡镇调研没来元宝镇,王初一也不等了。
天气好,吃过早餐来镇里后,王初一就把郜旭叫来。
“老郜,今天天气好,我们去清溪河看看电厂的进展怎么样了!”
“好。”
郜旭答应一声,然后又掏出准备拨:“我叫办公室的几个人跟着去。”
“不用!”
王初一伸拦了拦:“老郜,就我们去。”
“好。”
郜旭依旧点头答应,然后陪着王初一一起下楼去镇政府后院开车。
不过不用他开车,刘玉龙已经开着王初一那辆霸道过来了。
巴南县城的河也是清溪河,出城向东直到元宝镇,经过元宝镇后在镇东头的安乐村峡谷带没入地下河了。
然后从清溪谷的悬崖洞口冒出来,沿着峡谷直流向青州市。
清溪河峡谷地形矮、峡谷很险,水电站的地址就选在清溪谷里清溪河的源头。
王初一没让郜旭开他那辆捷达轿车,而是开自己那辆霸道。
到清溪河的路全是烂得很的村路,轿车去很吃力。
不过自清溪河电站立项启动后,元宝镇到清溪谷的双车道公路就提上日程了,由镇里预支了一千万先修路。
目前几个月的工程度基本把路基搞好了,就等后面铺设柏油路面。
原来的镇领导是提议做水泥硬化路面,但后来给王初一否了,用柏油铺设,而且由单车道扩成双车道。
原来的提议是赵明泳和李友权提的,一条不足四米宽的单车道其实很麻烦。
赵明泳是属于没有见识,格局眼界都,他觉得只要能建成一条水泥路就不错了。
但王初一却是很清楚,清溪谷不止是一个水力发电厂,清溪谷的险峻地势完全可以建一个大型的、五级的景区!
因为二十年后的清溪谷确实建了个五级的景区。
所以现在就把公路建成二十年后就推出来的双车道柏油国道线是有好处的,一鼓作气把景区也提上日程,二来省得以后再扩修公路搞重复工。
他今天把郜旭叫去看清溪河电厂,其实看电厂的进度是副,考察景区才是主!
出了元宝镇六七公里,然后就往左进入了峡谷村道。
现在的村道已经铺设了跟国道线一样宽的双车道路基,虽然还没铺设柏油路面,但车子开着也相当舒服了。
要知道巴南境内的国道都还没有铺设柏油路面。
其实别柏油路面了,就连水泥硬化都没有。
王初一记得是一零后,巴南县境内的国道才立项做了水泥硬化,一四年后又才铺设柏油路面。
现在才零四年,就是水泥硬化都得六年后,到底,还是穷啊!
不过王初一现在已经有了要把元宝镇境内的国道线全部铺设成柏油路面的想法了。
没有别的,因为财政有钱了!
铺设柏油路面后的美观、舒适度就不用了,如果许东方没来的话,王初一还没想过那么快来推进这个。
现在许东方来了,既然是针对他而来,那他就得越早把元宝镇弄得远超巴南县城就越好!
大约再给我个两年左右的时间吧,他就能把元宝镇建设成至少是未来十五年后的模样了!
不过更重要的和芯片项目确实就没办法预估时间了,因为什么时间能宣布出来还得看技术团队!
正沉思中,车子忽然停下来了。
刘玉龙正伸头从车窗里出去看前边是什么情况。
车前面停了一串车子,有几辆是搭着雨蓬的四轮车。
这种车是目前跑乡村客运的特色车,双排座位的脑袋,后面的车厢就跟早些年的40汽车一样,车厢搭了雨蓬,车厢里两边是两块木板当凳子,中间还摆了几个凳子。
就那么一个车厢,按照正常情况设计座椅的话,最多坐十个人,但这种四轮车是来者不拒,有多少人上多少人。
一车厢坐二三十个人都很正常,只要在运管办了牌子,一年给个几百的管理费,基本就没人管。
交警也基本不怎么管本地的超载情况,管也只管外地的货车。
王初一也伸头望了望,看不到头,但又隐隐听到前面有吼叫斥骂声。
“我去看看。”
王初一一边一边下车去了。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