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李桂香告状

A+A-

    房间很快响起嘎巴脆的声音,沈南吃得高兴,也就压根没注意到,原本躺在床上没有睡着的顾子濯,这会儿已经睁开了眼睛。

    从卫生所回来,他就已经醒了。

    他想听听沈澜会不会担心他,可惜的是,沈澜真的已经压根不想管他的死活了。

    这辈子不是才开始吗?澜澜怎么就对自己那么大的仇恨?

    自己离开江村还不到两年,中间也有给澜澜写信,按理,以她的性格,不应该这么恨自己。

    顾子濯微微皱眉,觉得他去北京的这一年多时间里,肯定还发生了其他什么事情。

    不行,明天他得去镇上查一下。

    第二天早上,赵老板一大早就带人将缝纫送到了沈家。

    因为清河村还比较落后,突然看到有人买了这么多缝纫,村里老老少少,都好奇地围了过来。

    很快,沈家门口就围满了人。

    “这老沈家的姑娘是不是找到有钱的靠山了,看给她能耐的,有钱没处花,就拿出来给大伙花呀!买这么多没用的破疙瘩,也不知道臭显摆给谁看。”

    李桂香里抓着一把瓜子,嗑几口,就对着地面啐口唾沫。

    旁边有和宋淑仪关

    系好的,见不得李桂香这么沈澜,扭头骂过去。

    “你这是吃不到鸡肉,就鸡大腿臭吧!什么人啊!人家姑娘有本事,能挣钱,你要是有本事,也生孩子挣钱给你花啊!”

    这句话明显戳到了李桂香的痛处,周围捡笑话的,瞬间哄笑起来。

    “哼!”

    当众被人笑话,沈家门口李桂香是待不下去,她踮着脚看着沈家正往院里卸的缝纫,恶毒的目光,顿时涌出眼眶。

    “村长,村支书,不得了啊!宋淑仪和他们家沈澜倒买倒卖,弄了很多没人要的缝纫回家啦!你们要是在不过去管管,他们可就要销赃啦!”

    村委会办公室里,村长和一众村干部正在开会。其中妇女主任杨雪华也在。

    他们正在讨论土地改革的事情,冷不丁就听到李桂香在村委大院里喊。

    “干嘛呢,李桂香,这是什么地方你不知道啊?还跑这里来喊,再喊就给你抓起来。”村长脸上挂不住,冲着门口嗷了一嗓子。

    李桂香连忙腆着脸,凑过去,一脸紧张神秘的汇报道:“村长,杨主任,宋淑仪和她姑娘沈澜正在村里进行违法勾搭,你们要是不管,那我可就要

    去省城告状啦!”

    “行了,什么违法勾当,我看就是你在闹事。”杨雪华见惯了李桂香没事找事的嘴脸,直接将人反驳了。

    村长却不这么认为,他招呼李桂香过去。

    “沈澜家到底有什么事情,你清楚了。”

    李桂香一看有希望,连忙将沈澜突然变得很有钱,还买大量缝纫的事情,一五一十和村长了一遍。

    清河村是贫农村,村中普遍都很穷。沈澜突然变得很有钱,是村长也会怀疑。

    “杨主任,这沈家里的事情,听着是有点不对劲,要不趁着会议开完,我们也过去看看。”

    村长都这么了,一向信任沈澜的杨雪华也不好再什么。

    她点点头,“那行,那我们收拾一下就走。”

    上午九点多的时候,赵老板那边已经卸完货,准备离开。

    沈澜将剩下的尾款,500块给赵老板拿了过去。

    “这是500块钱尾款,您点点。”

    赵老板当着沈澜的面,快速点了一下钞票。

    500块在那个年代不是一个数目,厚厚的一沓子,惹得门口看热闹的那些人,一个个眼睛都红了。

    数好钱,赵老板就带着他的

    人,开车走了。

    沈澜站在院子里,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这些缝纫的边边角角,等确定都没有磕磕碰碰的地方,她才想起去关院门。

    只不过,她刚这么想,院门口就有人过来了。

    来人是村长崔来顺和妇女主任杨雪华,杨雪华后面还跟着一早就去告状的李桂香。

    “沈澜,村长来了,你过来一下。”杨雪华冲着院里喊了一声。

    沈澜正想着怎么安置这批缝纫,压根没注意到门口来了客人,听到喊声,她回头一看,见是杨雪华和村长,连忙朝两人走了过来。

    走近了,沈澜才看到杨雪华身后还跟着李桂香。

    李桂香发现沈澜看到自己,得意地撇了撇嘴。

    沈澜没搭理她,直接看向村长。

    “村长,杨主任,这一大早的,你们怎么来了?”

    “还不是李桂香,刚才我和村长、村干部们正在村委开会,李桂香就急匆匆跑到村委你们家出事了。我和村长不放心,就一起过来看看。”

    杨雪华没有明此行过来的目的,她将目光转向院子里的缝纫,一脸惊讶。

    这种牌子的缝纫她虽然没有见到过,可是这种质量的,就算在外

    面买,少也一百多块钱。

    大致统计了一下数量,一共二十台缝纫,一台一百,二十台就是两千块。

    这沈一个人,才生完孩子,哪来的这么多钱。

    不会真像李桂香的那样,在干什么违法勾搭吧?

    沈澜是杨雪华一直器重的人,心里不禁有些打鼓。

    村长也围着那些缝纫看了一圈,他没有杨雪华那么多顾虑,所以一张口,就直接问起沈澜,缝纫的来历和用途。

    “村里和镇上虽然允许村民做些买卖,但像这种大型械买卖,我们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明文规定。沈啊!你这些缝纫,不会真的是你买来,打算卖给咱们村的村民的吧?”

    能将东西直接运到村里,不是卖给清河村村民,那也是要卖给附近村民。

    总归卖到哪里也不允许。

    此时正值99年2月初,距离改革开放正式颁布,才过去一个多月。

    清河村地处南方,距离北京比较远,又是偏僻乡下,改革之风在这么短的时间,压根还没吹到这里。

    沈澜差点忘了这茬。

    她这个时候要是贩卖这些,那就属于倒买倒卖,被人抓住,是要坐牢的。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