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7章 商议新罗事

A+A-

    王洪福走了,带着李慎的命令走的。



    虽然他知道裴明礼来了之后会影响到他的地位,可是他认为不会影响太多。



    自己的忠心是裴明礼比拟不了的。



    就算将来裴明礼来了,也取代不了他的位置。



    况且,如今的纪王府家大业大,他一个人已经感觉到了吃力。



    纪王给他的任务太多,很多时候他都分身乏术。



    来一个人帮衬他也是好事。



    王洪福走了之后,李慎也回了内宅,跟几个婆姨研究造子数的项目。



    第二日早朝,



    新罗国使节金春秋和他的儿子金文王也在其列。



    他们来的目的不言而喻,



    “太子殿下,请看在我新罗对大唐忠心耿耿的情分上,救一救我新罗百万百姓吧。



    如今百济狼子野心已经显露,对我新罗虎视眈眈。



    自上次之后,又开始对我新罗发起了掠夺,这几年我们已经丢了二十多城。



    还请大唐出助我新罗铲除贼寇,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金春秋语气悲痛,声音嘶哑,诉着他们新罗现在的困苦。



    他知道,只要大唐出兵,新罗转瞬可灭,高句丽那般强大,一年时间就被打到了江东。



    百济根本不在话下,现在主要看大唐愿不愿意帮他们。



    “新罗使节,你的遭遇本宫自然能够理解,你切不要着急,



    诸位爱卿,你们对此如何看待?”



    李承乾安抚了一句后,对着三省六部的官员问道。



    今日是朝会,来的都是决策层的人物。



    “启禀太子殿下,臣以为应该帮助新罗国。



    自我大唐建国以来,新罗国就一直尊我大唐为主,我们自然要帮衬属国度过难关。



    不然其他属国会如何想?”礼部尚书许敬宗站出来躬身行礼道。



    许敬宗不但是礼部尚书,还是太子左庶子。



    听到许敬宗的话,金春秋对他拱了拱以表感谢。



    “臣有不同意见。”这时又有人站了出来。



    刑部尚书张行成。



    “启禀太子殿下,正如许尚书所言,我大唐为天朝上国,要维护属国不被欺辱。



    可百济一直以来也是年年纳贡,岁岁称臣。



    臣想要问问许尚书,莫非百济就不是番邦属国了?”



    张行成的话立刻让金春秋脸色一变,他怕的就是这个,百济跟大唐也是隶属关系。



    而且还曾经让大唐驻军过。



    许敬宗听到张行成的话,默不作声的退回自己的位置。



    “张尚书所言诧异,虽然百济也是属国,可我们还要顾及新罗国那百万百姓。



    如今新罗闹饥荒,难道我们就看着他们都饿死不成?



    我大唐一直以来都是礼仪之邦,不可做那见死不救的事情。”



    工部尚书李大亮道。



    这句话让金春秋仿佛又看到了希望。



    李大亮话音刚落,唐俭就迫不及待的站起:



    “李尚书,你莫非是想要我大唐救济新罗百万百姓吧?”



    “那有何不可?”李大亮回道。



    



    “当然不可,今年我大唐关中大旱,很有可能今年两季都颗粒无收。



    关中人口密集,受灾百姓何止百万,我民部正在调集粮食准备抵御饥荒?



    哪来的多余粮食给新罗?”唐俭大声反驳,他作为大唐的管家,对于花钱是非常的敏感的。



    此言一出金春秋就有种不好的预感,大唐今年大旱,去年到现在一直不雨。



    大唐朝廷已经准备大赦,但一年无粮百姓便要闹饥荒,朝廷肯定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以免暴乱。



    李大亮眉头一皱大声道:



    “唐尚书,我听闻纪王府不是愿意出十万担粮食救助灾民了么?”



    “李尚书,十万担粮食又能养活多少人?你应该知道朝廷这些年国库空虚,



    能够挪动的粮食并不多,这几年我朝年年有灾害,很多义仓都不能动,



    你以为谁都跟纪王府一样,有数百万担粮食酿酒么?”



    唐俭大声的反驳,的李大亮默不作声。



    唐俭见此转身看向金春秋道:



    “乐浪郡王,不是唐某不愿,唐某也是读书人。



    学的也是周礼,礼记之学。



    就算不是为了新罗,看在那百万性命的份上,唐某也想伸出援。



    可不是唐某无情无义,实乃是无能为力,关中大旱,受灾百姓何止百万众。



    为此唐某已经准备请旨打开南方义仓,调来关中,以防出现饥荒。



    对于新罗真的是无能为力,还望乐浪郡王能够理解。”



    着唐俭对着金春秋深施一礼,一脸的遗憾之色。



    “这”他没有想到唐俭会直接把话死了。



    他本来还指望太子李承乾能够给他们做主呢?



    唐俭的已经很明白了,我们自己家也受灾了,有粮食也要先给自己家用。



    大唐的粮食产量具体是多少他也不知道,这都是涉及到了国家密。



    他只知道大唐现在产量很高,百姓吃穿不愁。



    但到底朝廷有多少粮食他不得而知。



    “太子殿下哪怕救济一点也好,好让我新罗少死一些人。”金春秋悲从心中来,



    他的国家如今正在面临巨大的危。



    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强大,百姓得到安康。



    “唉”李承乾叹息一声,“马爱卿,你觉得呢?”



    李承乾看向马周。



    “启禀太子殿下,其实老臣也支持对新罗出以援,可刚刚唐尚书所言也不无道理。



    可我大唐现在的确自顾不暇。



    如今大唐有这等财力物力能够拿出数百万担粮食的唯有纪王府。”



    马周起身行礼道。



    “太子殿下,老臣以为是不是可以让纪王殿下调集一些粮食出来救济新罗。”



    于志宁不等李承乾发问就站了起来建议道。



    “于侍中,你的这个主意恐怕很难办到啊。”长孙无忌也站了起来。



    “为何?纪王府的粮食可不止百万担,纪王府在剑南道还有一个巨大的粮仓,专门收购粮食为了酿酒用。



    只要纪王殿下肯让出一些,就足够解新罗之祸。”



    于志宁皱眉不解。



    金春秋听后眼睛一亮,没错,纪王府有粮食,而且还很多。



    所有到长安城的使节都会对纪王府进行调查,包括纪王府的各种产业和商业活动。



    纪王府的粮仓在剑南道已经建立十来年了,这件事他们这些人都快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