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五国存亡,昆仑密匙!

A+A-

    果不其然!



    赵紫薇在迟疑了些许后,回道:“此次朝廷损失重大,内阁不容瘫痪!父皇虽未明,但昨日连夜召见了叶平之和霍纲,似有重新启用的意思。”



    “柳风阳若内阁首辅,叶平之拟任尚书阁阁领,为次辅,戴罪辅政。但叶家众人不做释放,仍留狱中,以钳制叶平之。霍纲本就是皇城军主帅,此番他麾下十大部将皆死,且并无迹象表明他已有异心,由他重新复出执掌京畿兵权,并无不妥。”



    “霍纲爱子如命,护短成性,只要他仍认为霍东明还活着,就算对朝廷多有不满,亦不会造反!至于三司主官人选,尚无定论。慕容百合伤愈之后,倒是可以继任寺卿一职。赵龙未醒转之前,禁卫统领暂由柳风阳举荐的薛四祥担任,护卫宫城安全。”



    “内阁不能停摆,在确认各司的新主官之前,是不能贸然向百姓公布实情,以免京都民心动摇。”



    如此一言,证明赵彻果然有重启霍、叶两个“罪臣”的心思。



    虽这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但此举无异于正中幕后主谋的下怀。



    不启用叶平之和霍纲,加上此前被渗透的十五大地方将帅已被监察,朝廷陷入了无人可用的境地。



    冒险启用新人,并不足以服众,皇帝几乎无人可选。



    主谋的这一招,着实对赵彻形成了严重的打击。



    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导致皇权旁落。



    李宣却只是轻笑,并没有第一时间反对什么。



    首先,即便反对赵彻的决定,他亦没有合适的人选奉上。



    叶平之虽有异心,但不可否认,以他的资历和人脉是堪以次辅一职的。



    其次,赵彻还未真正做出决定,并不急于反对。



    相比之下,李宣却更在意风无影与其奸夫的幕后之人是谁!



    此人几乎可以认定就是当年制造虎威军事件的主谋,也同是此次猎场行刺的始作俑者。



    找出此人,则一切麻烦都可以解决。



    顿了顿,李宣借着道:“好吧!新内阁之事,本王眼下不好多什么,但你当知道如今你我已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我们有共同的敌人。但有点奇怪的是,华国夫人为何会无故失踪,是被逆贼绑走了,还是自行离去?”



    “你这位姨吧,本王忽然对她很感兴趣。比如苏县之时,她去大营找你,所为何事,做了什么!我都要知道!”



    他虽已知徐娇娇的身份有假,但对于风无影潜伏期间所做的事情,却毫无所知。



    赵紫薇诧异道:“你对她感什么兴趣?她素来安分守己,除了空闲之余入宫与母后叙旧之外,并不涉及朝政,不可能与此次事件有关。”



    李宣笑了笑,道:“本王并没有她与此事有关,但在昨日大营混乱之时,我曾遇见她。难道你不想把她找回来?”



    赵紫薇疑惑地看着李宣,又迟疑了片刻,这才回道:“她并无异样,你无需多想。禁卫已经在全力追寻,相信很快就会有她的消息传来。至于苏县那时,她只是遵照母后的意思,担忧我和子众的安全,所以前来看看。”



    李宣听后,虽没有对此话质疑。



    心中却对这样的解释嗤之以鼻,当时的风无影若只是遵照皇后的意思前去探望,又岂会不找李宣?



    可结果,当时风无影并未私下找过李宣。



    要知道的一点是,当时皇帝夫妇都是知道赵义匡在虎威军的中,若风无影是奉旨前往探望,怎会不找李宣?



    但他没有就此质疑,转而道:“那她进入大营后,都做了些什么,见了什么人?”



    当时风无影盯着“皇姨”的名头,倒是在大营中教了赵紫薇一招,那就是以美色接近李宣,倒追他,取得信任后,伺打探赵太子的下落。



    赵紫薇还照办了,只不过后来的事情出乎了既定的安排,并不能发挥实质效果。



    而这样的事情,赵紫薇是不好明的,便道:“她既只是探望,自然就是找本宫聊聊家事而已,能有什么?至于见过什么人她没有和本宫明,不过后来本宫看过史记官的录册,里面提到姨在苏县时,曾召见过大樑监察司首莫离。”



    闻此。



    李宣顿时警觉,暗道:这女人扬言是奉皇后旨意去探望赵紫薇,了解她们姐弟俩的状况,却丝毫不过问赵义匡的信息,反倒见了一个外邦重臣?为什么?



    心中存疑之下,他追问道:“她为什么要见莫离?她和莫离之间有何关系?”



    赵紫薇道:“不知道!明面上姨与外邦人并无联系,本宫亦不知她为何会召见莫离。史记官亦没有详细记录,只是随一笔。你不问,本宫都不会在意。”



    皇室的重要成员身边都会跟着一名史记官,以记录他们平时的行为举止,以作录册。



    赵紫薇身为监国长公主,身边自然有史官跟随。



    而史官明面上只会记录公主的日常,但涉及她接触过的人有时候也会记下一笔,但笔墨不会太重。



    这才有了赵紫薇现在口中的这一消息,不过并不知道风无影召见外臣的具体原因。



    李宣却深感不对,风无影不会无缘无故召见莫离,当中必有重大隐晦。



    最微妙的一点是,当年风无影假死之时,是莫离第一个发现了她的“尸体”,也是莫离掌管大樑监察司后,侦破了她死亡的悬案,并认定多隆兄弟就是凶。



    这当中会不会有什么猫腻?



    想着。



    李宣目光深沉,道:“那可知昨日混乱之时,莫离去了哪,都做了什么?”



    “莫离是外邦使臣,职责所在,自然是守在少君兄妹身边,还能去哪?但具体本宫无法确认!不过提起皇甫俊兄妹,昨天他们也遭遇刺客袭击,阿萱还受了伤。约有数十精锐杀和扶桑浪人袭击了他们,若非有昆仑族的一名长老及时出现阻止,并召来了昆仑奴,后果不堪设想。”



    “什么?”



    李宣一愕,极为震惊之色。



    杀竟派出了数十精锐围攻皇甫俊兄妹?



    可针对皇帝这个“主角”的刺杀,却只是一具虎尸关,以及七八名送死的喽啰而已。



    撇开随后出现的坂田龟一不算,皇甫俊兄妹因何会有这样的待遇?



    难道猎场刺杀的首要目标除了是诛杀皇帝的重臣之外,皇甫俊兄妹也是重点对象?



    否则,杀为何会派出精锐围攻?



    



    至于赵紫薇口中突然出现的那位昆仑族长老,却并不奇怪。



    早在盛会开始之前,李宣就从云梓口中得知,大樑使团中有一个昆仑族长老带队。



    且这位长老会在会上给出第三道考验,验证李宣是否能真正成为日昆仑。



    此事非但是云梓提过,蔡坤亦有言在先。



    而昆仑族隶属大樑,有人意图行刺少君兄妹,昆仑长老出面阻止乃是正常之事。



    诡异的是,身为大樑第一高,莫离出使西楚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他们兄妹俩的安全,为何还需要昆仑长老出?



    是莫离敌不过那些杀,还是在皇甫俊兄妹遇刺之时,他根本就不在身边,因此昆仑长老才被迫出?



    但如果当时莫离不在,他又去了哪?



    李宣深感蹊跷起来,一个“大胆”的猜测在他脑中浮现。



    但细思之后,却没有出口,转而道:“他们兄妹的伤势如何,可有大碍?”



    赵紫薇摇了摇头,“并无大碍!皇甫俊并未受伤,只是惊吓过度。而阿萱虽被刺中一剑,但亦不伤及性命。此时正在宫中接受疗养,并准备第三场比试。”



    李宣眉头大皱:“第三场比试?这刺客都打上门了,且大秦太子如今下落不明,你们居然还有心思进行第三场比试?”



    “原本父皇不打算再继续盛会接下来的流程了,就算要继续,也该是在抓到幕后主谋之后。但这第三场比试,比的是解谜!只允许五国指定的人参加,且地点设在宫中,相对安全,便不做推迟。”



    赵紫薇缓缓道:“最重要的是,这第三场比试的结果关乎未来五国的格局和存亡,不得不办。而作为解谜考验的发起方,大樑昆仑族长老指定要你代表西楚参与此事。所以,本宫此次出宫除了要代替父皇来探望你的伤势之外,另有带你入宫参会的意思。”



    李宣眉头更深。



    昆仑族长老出面要求他参会,是为了给他出题,完成日昆仑的最终考验,这点他不难想到。



    但让他有点意外的是,所谓解谜发起方,居然也是昆仑族。



    而这事儿还非办不可,还关乎未来五国的格局与存亡?



    就让他有些难以理解了。



    稍顿之后,李宣断然问道:“是什么样的解谜比试非办不可?这与未来五国格局有何关联?”



    赵紫薇凝重的神色,道:“此事本不该让你知道,但既然是昆仑族长老指定要你参加,那你便有知情之权。接下来你听到的事情,乃属绝密,万不可传出。可知?”



    着,她便把所谓的“绝密”内情详细对李宣了一遍。



    但赵紫薇不得而知的是,这个“绝密”内情其实李宣已经从蔡坤口中得知了大概。



    不外乎就是昆仑族山中隐藏着一件足以毁灭天下,改变中原五国格局的圣器一事。



    稍微有点延伸的是,当年昆仑族的首任族长,将圣器锁入密室时曾备下了八个密匙,用以重启密室。



    每百年,密室必须开启一次,确保里面的圣器安全。



    八大密匙中的七把在昆仑族的长老会中,最重要的一把却是在守卫密室的四尊者中。



    当年四尊者被杀,凶并没有取走密匙,只因密匙有一个精密的寒铁盒保护。



    就算被带走,外人也无法轻易打开。



    强行用外力破开密盒,则会损毁里面的密匙。



    再者,获得单一一把密匙也无法打开密室。



    故此四尊者死后,凶倒也没有取走由他们保护的密盒。



    只是这个密盒开启的办法,唯有四尊者掌握,就算是大祭司与各大长老也不得而知。



    随着四人的被杀,那把最重要的密匙等同失效。



    可距离上一次开启密室已过百年,若再不开启密室,便会触发里面的某种关,导致圣器现世。



    而这件圣器据传拥有毁灭五国的能力,是万万不能流出密室的。



    昆仑族花了十几年研究最后一个密盒的开启办法,均告失败。



    便想趁着西楚举办五朝盛会的契,五国能人异士齐聚楚京,拿出密盒寻求开启之法。



    若再不打开昆仑密室,阻止关的自发触动,圣器流出必成争抢对象,五国将起纷争,生灵涂炭。



    此事关乎五国生存,令赵彻不得不重视,纵然自己刚刚遭遇行刺,亦不得不如期举行解开密盒的集会。



    在此之间,昆仑长老指定要李宣参加。



    其中缘由,不言而喻。



    若李宣有本事解开密盒,便自动成为昆仑族的下任日昆仑。



    反之,则是失败。



    经过赵紫薇的“泄密”,结合李宣此前知道的信息,他不难猜到事情的始末。



    而宫中再次举行集会,虽防范再次升级,但亦不可能堵住所有漏洞。



    若幕后主谋对赵彻的刺杀还未结束,那么就必然会在“解谜”集会上动。



    当然,杀死赵彻引起五国动乱只是其中一个目的,夺取最重要的那把密匙,开启昆仑密室,估计也是那人的图谋之一。



    思虑至此。



    李宣冷笑一声,没有跟赵紫薇多什么,扭头道:



    “那还等什么?既然指定是我,那就先进宫看看。本王倒是好奇那所谓的足以改变五国格局的圣器密匙,到底是什么!”



    话刚完,人就已经走出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