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不一样的平洲,王驾起!

A+A-

    入夜后。



    大营外响起了一阵剧烈的马蹄声,公孙烛领着三千平洲军已然赶到。



    李宣亲自迎接,两兄弟见面来了一个大大的熊抱。



    公孙烛已然退去伪装,不再戴着面具。



    从李宣之前的来信中,他已得知皇帝本就对平洲之事了如指掌,那么多余的掩饰自是没有必要。



    “大哥,你终于回来了。这些时日,想死弟兄们了。哈哈。”



    另一处军帐中。



    虎威军的几个首脑人物聚首后,公孙烛爽朗笑道。



    李宣亦有些激动,“我无法亲自留守平洲,多亏阿烛你和弟兄们鼎力支持,辛苦了。”



    公孙烛摆了摆,“自家兄弟,哪分你我?再了,平洲能有今天,全赖大哥当初离去时留下的诸多计策,我与弟兄们都是执行者。首功,当你如是。”



    “哎,我只是留下了一些计划,关键还是看你和弟兄们执行得力,功在你们。”



    “大哥谦虚了。”



    “”



    相互客套寒暄了几句,几人相互“论功”之间,似乎预示着虽只过去了大半年,但如今的平洲已然今非昔比。



    李宣也不多绕弯,顿了顿后,直言道:“目前州府的状态如何?领地各项收支,可还算平衡?仍需京中的长风卫运来金银补贴吗?城中兵马有多少,可用战力几何?”



    公孙烛回道:“平洲实行免税制,无法向平民和商贾征收各项开支,王府一力承担三县官府的开支与各部军团的粮饷,自是有些压力。不过,商业税和人丁税可以不收,但基础的治安税和城建税还是有的。”



    “相对来讲,治安税和城建税虽是杯水车薪,但若只是用于三县官府的开支和日常维护,勉强够用。马叔此前暗中调拨了三百万两黄金运来平洲,专项用于军团的武器装备研制与新兵招募,富足有余。”



    “而我们在州府的自营产业已经初见规模,并逐步盈利中。未来,就算不启用前朝的金银,亦可自给自足!”



    李宣听了,点点头,赞赏道:“做得好。只要我们能初步实现自给自足,不依赖朝廷与前朝金银的支持,便算是成功了第一步。平洲免关税,免商业税,人丁税亦不收,那我们就只能亲自下场做生意赚钱。”



    “只有州府掌握了经济命脉,牢牢把控军权,才能确保平洲不会易主。记住一点,我们只需平衡州府的开支,把大部分的商业红利都让给普通百姓。如此,平洲民心方可安稳。民心定,则平洲固若金汤。”



    公孙烛也是点头,“是。目前领地现役兵甲约一万五千人,候选壮丁两万,只需稍加装备和训练,亦可马上成军。大哥若要起兵漠北,可带走三万精锐。”



    李宣想了想,却摇头道:“不!”



    他先是命人将一张西楚地图铺在面前的桌上,而后指点在幽州的位置上,郑重道:“幽州一带富庶,素来是朝廷的主要粮食产地,战略位置极为关键,素有“北都”之称。”



    “不用多久,崔玉阳和骆春便会带领三十万皇城军赶赴幽州。幽州位置关键,东可迅速驰援东部海岸,北可直入大梁境内,策应北伐大军清剿前朝余孽。大秦储君死于楚京,这事肯定不能善了,最坏的情况就是大秦受到倭族人蛊惑,起兵入侵东海岸。”



    “若真到了这个时候,驻守幽州的三十万皇城军可马上出击应敌。之所以先守幽州,而不直接奔赴东海,是不想刺激大秦朝廷,但不能不防!日后中原五国若起纷争,必先从东部海岸发起!”



    “此次出征漠北,我只会带五千人前往,随行一千支火铳和五十门火炮即可。平洲余下的装备和精锐队伍皆交予你,若我不能及时赶回,而东海战事又起,你便全力配合皇城军出战。必要时,可给他们装备火器!”



    “倭族人贼心昭然若揭,觊觎中原大陆已久,若东海岸失守,我平洲自不可置身事外,战火迟早会烧到我们家门口!一个原则,只要倭族人敢上岸,就让他们有来无回!而且要反击,要打到他们老家,把他们打怕,打死!”



    “之前让你筹建船坞,此事办得如何?”



    公孙烛道:“已经派出数支商队前往南境和东海岸各部港口,船坞选址已定,接下来便是招募工匠和大量制造战船的事了。”



    李宣目光一动,道:“筹建我们平洲自己的水师,若全部新造战船这样的进度太慢了。换一个策略,改由收购民间的大型海运商会,将他们麾下的船只加固改造成战船,闲时可以继续做海运,战时征用成战船。”



    “是!”



    “另外,平洲的新兵招募,应即时加入水师兵种。同时,有计划地将火炮安装到战船之上。”



    “是!”



    “”



    当晚,几人商谈到深夜方才各自离去。



    京都奸逆未除,朝廷与周边四国的关系,随着此次盛会行刺的发生,又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战事恐将皱起,虽然一时间无碍平洲的发展,但亦不可不做提前的布置与筹谋。



    赵彻若倒台,皇位再次易主的话,平洲岂能偏安一隅?



    就算李宣愿意置身事外,某人只怕也不会给他这样的会。



    次日一早。



    队伍离开苏县,在公孙烛所部的带领下快速开往平洲城。



    来到平洲地界的牌坊前时。



    另一队人已经站在牌坊前等候,公孙烛策马来到李宣的车驾前,道:“请大哥和大嫂移驾,乘坐专列前往州府。”



    在虎威军中,大部分旧部都会叫他“少帅”,人前称“大王”。



    但在他和公孙烛、纳兰玥三人中,却相互惯叫“大哥”。



    而赵紫薇成了王妃,自然也就是“大嫂”。



    李宣看向同车的赵紫薇,微笑道:“走吧,带你去看看现在的平洲。”



    赵紫薇“嗯”了一声,心中却在诧异,这平洲有什么好看的?



    这才不过大半年,就算有所变化,也不至于让她认不出来。



    只是,公孙烛口中所的“专列”是什么?



    怀着一丝诧异的心思,赵紫薇走出车头,下一秒就蓦然一怔。



    只见面前竖立起一面高约十米左右的白玉石牌坊,样式新奇,雕龙画凤,横额刻着“平洲界”三字,极为壮观。



    不下于百人队伍,已在车前迎接。



    



    一面巨型横幅被悬挂在牌坊之上:恭迎王爷王妃回府。



    牌坊之后的官道上,更有无数附近居民自发前来迎接,十里人群,一眼望不到头。



    最让她感到震惊的是,同是一条延伸进入平洲地界的官道,苏县境内的路是泥石路,平洲境内的却是平整干净的硬化水泥路。



    两道相接的道路,好坏分明。



    平洲一方的道路明显更宽更平,没有丝毫坑洼,地面上还用某种特制的颜料画着几道线条。



    线条内写着几个白颜色的字,分别是“人行道”、“马行道”、“公交车道”“军用高速道”。



    道路两旁还种着花草,砌起绿化带,间隔一段路就有设有一个垃圾桶,并竖着一个警示牌:“遵守交通规则,安全你我他。”



    “请您遵照交通管理员的指示行车,严禁私自横穿马路。”



    “高速行车,请注意行人。”



    “醉酒驾马车,造成重大事故者,可判斩刑或终身监禁,请知悉!”



    那一条所谓的“军用高速道”上,停着一辆长约六七米左右的大型马车,车尾部上挂着个牌子:平洲一号。



    下方还刻着几个较的字:魏王专列。



    而所谓的“专列”,其实就是被加大加宽的巨型马车。



    与其他马车有所不同,它拥有十二个木轮子,牵引的马有八匹,前后都有车夫,车上还配有一支五人的火枪守卫队。



    车厢板加厚,里面还镶嵌了铁板,就算是寻常的攻城弩也无法击穿。



    专列前后,各设有两辆战车陪同,以确保王爷出行万无一失。



    车上设有茶室,睡床,独立马桶,甚至有个烧煤的厨房。



    如此大型的马车,想要拐弯或者掉头都不容易,因此平洲的所有主干道上设有它的专用道路,便是这个“军用高速道”。



    赵紫薇呆呆望着那辆专列,震惊道:“这是什么?专列?这半年来,平洲都发生了什么?”



    李宣同样觉得有些意外,眼中有关。



    当初他离开时,只是将“一揽子”计划交给公孙烛,让他尽量将这些计划付诸现实。



    本不期望这家伙能做得有多好,毕竟里面的一些概念要远超公孙烛的认知。



    却没想到,这家伙虽不甚理解,但照搬照做的本事也出奇的好。



    不仅成功按照他留下的办法造出了水泥路,还制成了公交车与专列系统。



    如今的平洲已然大变样,对于赵紫薇等人来讲,属实算来到了“新世界”!



    李宣嘿嘿一笑,道:“先上专列,咱们路上慢慢。欢迎来到平洲,新世界的大门已经为你打开!”



    他故作神秘般道,随后拉着她的走向那辆巨型专列。



    赵紫薇跟在他后来,踏上水泥路的刹那,她蹲下身摸了摸,发现路面居然是硬的,且跺脚不会出现坑洼,与苏县境内的砂石官道相比好太多了。



    等到登上专列的车厢,更是猛然一愣。



    车厢内装饰豪华考究,用的都是上好的檀木般装修,里边不仅有独立的半环形书桌,沙发台,更设有简易的厨房吧台,卫生间也齐备,虽然只是摆着一个恭桶,但足以应急。



    车上设有专门的物资储备,可供数人三天两夜的吃穿用度,另有厨师和守卫。



    规格极高,乃至比赵彻的专驾更显气派。



    赵紫薇在车上逛了一圈后,大感震惊与新奇之余,更发现这辆巨型马车居然还有二楼。



    沿着车中一个楼梯走上去后,便可来到专列顶部的观光台。



    因为是专列的缘故,上面只准备了两个座位。



    专列开动时,王爷和王妃便可稳坐王座,一边观光,一边出行,设置极为考究。



    把赵紫薇送上车后,李宣回头提醒了一句,对公孙烛道:“阿烛,给柳家人也准备一辆专列。两个夫人可不能厚此薄彼,明白?”



    公孙烛浅笑:“阿烛明白,大哥放心。”



    “好,传令回府吧。”



    “是。”



    公孙烛应道。



    随即转身对传令兵下令:“王驾回府,虎威军回营!”



    “得令。”



    传令兵应声离去。



    不久后,一名将领模样的中年人吹响中的号角,大喊道:“大王回府,交通督导员前方一千米警戒开路,叫停所有过往车驾!前后战车,开动!王驾起!”



    各部人员闻声,迅速响应起来。



    巨型专列缓缓开动,平稳前进。



    李宣与赵紫薇坐在专列观光台的王座上,双双微笑,不断朝道路两旁的众多百姓挥示意。



    “乡亲们好。”



    他亲切地喊了一声。



    众百姓一边撒花欢迎,一边异口同声:“大王好!”



    “乡亲们辛苦了。”



    “为平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