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了却了一桩大心事

A+A-

    女儿的撒娇,让周桂珍的心软了又软,犯了错的女儿,现在在学校受的苦,她都是知道的,心里也就更怜惜。

    伸出手捏了下女儿的鼻尖,“可不是么,要不是刚才有工作耽搁了一下,这时候我已经去吃饭了,你们俩倒是好运气。”

    着又扭头去看秦悠,“悠,过来找我有什么事儿?”她知道不会是上货的事情,那件事他们已经好了,悠这丫头不会做无用功的。

    秦悠上前一步,身姿摆得恭恭敬敬,“周阿姨,我今天过来是想问问您,我们学校附近,哪所学最好?”

    完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蹭了蹭脚,一副扰了人家的害羞模样,看得周桂珍直发笑,这才像个孩子的模样么。

    秦悠磨蹭了一下,重新抬起头来,“阿姨也知道的,我家一直住在村子里,对市里的情况也不太了解,就想来找您问问意见。”

    “我们村子那边的学校教学质量太差,我弟考了九十出头,竟然还是全年级第一,我爸就想把我弟转到市里来念书。”

    “主要是想找个师资力量雄厚些的,起码别耽误了孩子,如果环境也能好一点,那就更完美了。”

    原来是想给弟弟转学,周桂珍了然地点着头,“噢,是想给你弟弟找个学校啊,要离你们学校近一些的,那就要数达盛市文化路学了。”

    “文化路学是新建没几年的学校,虽然历史没有多悠久,但学校环境和教学质量都是一流的。”

    “这几年升初的成绩,在达盛市也是名列前茅的,现在已经成了很抢手的学,近两年的招生都已经在限制名额了。”

    秦悠眨了眨眼睛,“限制名额……?那是不是,想要转学进去会很困难?”事情有点难办啊。

    她没想到才八几年,就已经有人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质量和教学环境了,原本以为会很容易办到的事情,没想到会很棘手。

    可是已经知道这个学校是最优质的了,秦悠实在不想退而求其次,上辈子耽误了弟弟,这辈子无论如何也想给他最好的。

    “周阿姨,您能跟我一转学都需要哪些手续吗?”不管有多难,秦悠都想要尽自已的全力试一试。

    “手续倒是不难办,只要村里和学校能开出介绍信就成,主要问题是这边肯不肯接收,所以还是得先跟文化路学这边接洽好了才行。”

    听到周阿姨这么,秦悠攥了攥自已的拳头,“谢谢周阿姨,您可是帮了我家大忙了,不然我还得像只无头苍蝇似的乱撞呢。”

    完也不耽搁,想抢着下午上课之前的时间,赶去文化路学,好运气能碰上领导最好,碰不上也可以先去看看学校的环境,了解下大致情况。

    抬手跟周阿姨道了再见,秦悠转身就想跑走,结果被周桂珍一把给抓住了,“都这个点儿了,不先吃饭,你急着干嘛去?”

    “我去文化路学看看,如果能碰上校长或者教导主任在,我就跟他们家里的情况,不得磨一磨就有用了呢。”

    “碰不上领导的话,我就在学校里转一转,好歹知道一下学校的情况,回去也好跟我爸妈和弟弟形容一下。”

    周桂珍轻叹了一声,这么的孩子,就把家里的事情全部扛在了肩上,真怕这的肩膀承受不住呢。

    把人拽到身前,刚要开口话,赵安琪已经伸手握住秦悠的另一只手,“悠,我陪你去,咱们俩一起去求校长。”

    女儿的语气坚定,让周桂珍有一瞬间的恍惚,感觉女儿像是突然间就长大了,有了责任心,有了承担生活重量的勇气。

    伸手在两个姑娘的头上轻轻按了一下,“走啦,咱们先去吃饭,弟弟转学的事情,阿姨给你想办法。”

    秦悠赶紧开口拒绝,不论是吃饭还是转学,她都不想再麻烦周阿姨了,周阿姨已经为她做了太多。

    “跟阿姨你还客气什么,你跟安琪是好朋友,家里有困难,阿姨帮一把不是应该的嘛,何况有安琪爸爸在,转学这事儿也算不得太难。”

    周桂珍和秦悠两人,当着赵安琪的面,都没有提起两人曾经有过的交集,不是刻意的隐瞒,只是感觉没有提起的必要。

    大概在两人的潜意识里,赵安琪是个名符其实的孩子,而在周桂珍和秦悠的心里,秦悠是个等同于大人的存在。

    到底还是把两个孩子拉走去吃饭了,顺带了解了一下秦闲的情况,十岁,在读学三年级,全年级第一名,性格开朗活泼……

    周桂珍的把握又大了一点,“弟弟的这个成绩也算不错了,你们家又要搬到市里来住,有因由在,转学应该不难的。”

    “你赵叔叔的办公室每年都会有名额,但他几乎不会用,正好这回弟弟能用上了,你让家那边去开介绍信吧。”

    “村里和学校里都要开上一张,最好能让老师给出一份评语,哪个学校都愿意接收好学生的,至于这边,你就别操心了,交给我吧。”

    没想到到底还是麻烦了周阿姨,不过为了弟弟的前程,秦悠也不是矫情的人,再三的跟周阿姨道了谢,才和赵安琪返回了学校。

    把弟弟转学的事情搞定了,秦悠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大心事,心里松了一大块,她好像都看到了弟弟神采飞扬地一路念到了著名的大学。

    所以接下来的两天,秦悠都没有住在学校里,而是每天坐公车回家,一是去给弟弟开介绍信,二是帮家里包行李。

    秦闲的学校还真有点舍不得放他走,毕竟全校能过九十分的孩子也没几个,他又是年级的第一名,走了着实有点可惜。

    但听秦家要搬到市里去住,不想放人也得放了,班主任更是洋洋洒洒地写了两大张纸的好评,夹在了学校开出的介绍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