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如何定罪

A+A-

    朱由检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翼善冠,身姿挺拔却难掩疲惫之色。

    他站在御案前,眉头紧锁,中紧紧捏着内阁呈上来的折子。

    本以为是内阁拿出了章程,怎料却不是。

    崇祯看到内阁折子并非对湖北案犯一事拿出章程,而是和稀泥般反过来问他的意思时,心中的怒火瞬间燃起。

    他的微微颤抖着,用力将折子往案上一扔,发出“啪”的一声巨响。

    “内阁搞什么名堂,朕交给他们,他们反过来把皮球踢回来。”

    崇祯的话语中充满了愤怒与不满。

    他的双眼紧紧盯着被扔在案上的折子,仿佛那是一群不争气的臣子在公然挑战他的权威。

    崇祯的身体微微前倾,双撑在御案上,目光在折子上停留了片刻,随后又抬起头来,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失望和无奈。

    他在心中暗暗思忖:这些臣子们,平日里口口声声要为国家尽忠,可到了关键时刻,却如此畏首畏尾。

    难道他们就不能为朕分担一些压力吗?

    王承恩在身旁道:“应该是这些罪官和士绅牵扯的人太多,内阁也不敢拿主意。”

    崇祯听后,眉头皱得更紧了。他缓缓直起身子,背着在御案前踱步。

    崇祯心中明白,王承恩的话有一定的道理。

    湖北案犯一事涉及到众多罪官和士绅,这些人在朝中往往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内阁不敢轻易拿主意,也是情有可原。然而,这并不能成为他们不作为的借口。

    崇祯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看着王承恩道:“他们身为内阁大臣,就应该有担当,有决断。

    如今这般畏畏脚,如何能治理好国家?”他的语气中既有责备,又有一丝期待。

    崇祯开始反思自己对内阁的管理是否存在问题。

    他想到,或许是自己平日里对内阁的要求过于严格,使得他们在处理事务时过于谨慎,不敢轻易做出决定。

    又或许是自己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信任,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感到孤立无援。

    崇祯不满道:“怎么现在内阁做事也畏畏脚起来!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增加内阁人。

    内阁事务繁多,有些力不从心了。”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内阁大臣的不满。

    王承恩笑道:“这三个人也是奇怪,换作别人入阁,都巴不得什么事都管起来。

    恨不得一个人执掌内阁,他们倒好,还想分权出去,不过由此看来,他们三人都不是专权之人。”

    崇祯听后也是摇头,叹了口气道:“成基命、毕自严、范景文三人都算是实心用事,看来他们对抗的压力不。”

    崇祯沉思片刻后,道:“算了,朕亲自去一趟内阁,当面问问他们的意思。”

    侍奉太监快速过来为崇祯整理了一下龙袍衣冠。

    崇祯抬起头来,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目光。

    他对王承恩道:“吩咐下去,朕要摆驾文华殿内阁。”

    王承恩躬身:“是。”

    在前往内阁的路上,崇祯的心情十分复杂。

    他坐在龙辇上,微微闭着眼睛,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内阁折子上的内容和大臣们的种种表现。

    当龙辇接近文华殿内阁大堂时,崇祯睁开了眼睛,坐直了身子。

    他的目光透过龙辇的窗户,望向外面。

    他看到侍从和太监们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神情肃穆。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大太监王承恩的搀扶下缓缓走下龙辇,他身姿挺拔却难掩疲惫与焦虑。

    龙辇的帷幔掀开,崇祯微微扬起下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威严与急切。

    他的脚步沉稳而有力,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对国家命运的沉重思考。

    王承恩心地搀扶着崇祯,微微低头,尽显恭敬之态。

    一众太监侍卫紧随其后,他们步伐整齐,神色肃穆,不敢有丝毫懈怠。

    崇祯大步流星地走向内阁大堂,他的长袍随着步伐微微飘动,显示出他血气方刚的性格。

    皇上的眼神坚定,直视前方,仿佛要穿透一切阻碍,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成基命、毕自严、范景文三位阁臣早已在内阁大堂里办差。

    听到皇上驾到的消息,他们赶忙下跪恭迎。

    三人整齐地跪在地上,头低垂着,双放在身前,尽显臣子的恭敬。

    崇祯走进大堂,看着跪在地上的三位阁臣,微微抬了抬,道:“平身。”

    他的声音不高,却充满了威严。

    三位阁臣齐声道:“谢陛下。”然后缓缓站起身来。

    内阁首辅成基命识趣地走下中堂首座,嘴里恭敬道:“陛下请上座。”

    崇祯略微点了点头,便大步走到中堂首座坐下。

    王承恩侍立一旁,微微低头,随时准备听从皇上的吩咐。

    崇祯坐稳后,眼神扫过三位阁臣,开口便问道:“湖北内乱的这些罪官案犯,朕交给你们拿章程,怎么反倒问起朕来了?”

    他的语气中带着责备和疑惑。

    三位阁臣听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毕自严用胳膊捅了捅成基命,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催促。

    毕自严心想,我本就主张严办,你们两个要和稀泥,麻烦来了吧。

    成基命身为首辅,深知自己必须首先作答。

    他微微低下头,思索片刻后道:“回陛下,湖北一案攀扯甚广,臣等不是有意推诿,实在是压力太大。”

    成基命话时,双微微抬起,做着恭敬的势,眼神中透露出诚恳和无奈。

    本来是兴师问罪的,听成基命这么实话实,崇祯反倒消了脾气。

    他的眼神微微缓和,语气也变得缓和起来:“朝廷当差哪有压力不大的,处理国事历来如此,你们各自都有什么意见?”

    范景文向前迈了一步,恭敬地道:“回陛下,毕大人的意见要求从严处置这些罪官案犯。

    微臣和成阁老意见一致,想从轻发落这些人。”

    范景文话时,眼神坚定,语气诚恳,双放在身前,微微躬身。

    崇祯不解地问:“为何要从轻发落?”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疑惑和不满。

    范景文微微抬起头,看着崇祯道:“陛下,此事牵扯关系太大,朝中有些官员甚至扬言,陛下是杀鸡给猴看,官员人心惶慌,人人自危。”

    范景文话时,脸上露出担忧之色。

    成基命也道:“是啊!陛下,我们何尝不想杀个干净了事,只怕是处理过猛,动摇朝廷根本。”

    成基命话时,微微叹气皱眉,眼神中透露出忧虑和无奈。

    毕自严没有话,他只是微微低下头,皇上这么问话,明显他是和皇上一个思路。

    对待贪官污吏和士绅地主就是要从重严办。

    崇祯冷笑一声,道:“朕又不是吓大的,对付这些个毛贼,还怕他们叫唤不成?

    他们这些人的罪状已经证据确凿,难不成要对这些欺压百姓贪赃枉法之徒开一面?”

    崇祯话时,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愤怒,他的双紧紧握住扶,身体微微前倾。

    这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

    三位阁臣见皇帝都这么,皇帝的旨意明确了,就不再吱声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端坐在中堂首座之上,面色凝重,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威严与焦灼。

    他的龙袍微微飘动,仿佛在诉着他内心的波澜。

    “这些人的罪状已经查实铁证如山,还要怎么查?你们既然要看朕的意思。

    朕就明白告诉你们,此案交给刑部三法司一同会审,告诉刑部三法司。

    谁敢徇私枉法包庇罪犯,就是和罪犯同罪,朕立即抄他的家!”

    崇祯的话语如雷霆般在大殿中响起,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和决心。

    他的身体微微前倾,双紧紧地抓住扶,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的眼神紧紧地盯着三位内阁大臣,仿佛要将他们看穿,确保他们能够完全理解自己的旨意。

    崇祯的眉头紧锁,额头上的青筋微微凸起,显示出他内心的焦灼。

    他知道,湖北一案关系重大,不仅涉及到众多罪官和士绅,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百姓的福祉。

    他不能容忍任何的徇私舞弊和包庇行为,必须以最严厉的段来处理此案。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合称三法司,一般的案件不会要求三法司同审。

    除非是碰到特别的案件,上面要求不能徇私舞弊,才让三个衙门一起审理。

    这样就可以互相监督,避免包庇,这就是从重从严处置了。

    他的目光在三位内阁大臣身上来回扫视,观察着他们的反应。

    他希望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决心和焦灼,认真对待此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三位内阁大臣连忙道:“臣等一定按陛下的旨意办理。”

    崇祯站起身来,缓缓地踱步。他的脚步沉重而有力,每一步都仿佛在表达着他处理案件的决心。

    沉默片刻后,崇祯看着三位阁臣,道:“此事朕意已决,必须从严处置。

    你们身为内阁大臣,要为朕分忧解难,不得再有推诿之意。”

    三位阁臣齐声道:“臣等遵旨。”

    见崇祯暂时没有别的旨意。

    首辅成基命微微躬身,神色恭敬地道:“陛下,内阁是否能添个人进来,朝廷政务繁多,人多还是好办事一些。”

    成基命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期待,他的眼神紧紧地盯着崇祯皇帝,观察着皇帝的反应。

    崇祯听后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反应,但没有立刻回答。

    他的目光在三位阁臣身上来回扫视,心中暗自思索着成基命的提议。

    内阁作为朝廷中枢之所,阁臣的确位高权重,内阁的人选相当至关重要。

    而且新入阁的大臣必须和崇祯步调一致才行,不然的话,进来一个像周延儒或者温体仁这类人物,那朝廷又会变成一盘散沙了。

    崇祯沉默片刻后,转头看向毕自严和范景文,问道:“你们二人的意见呢?”

    毕自严和范景文对视一眼,随后毕自严向前迈出一步,微微躬身道:“陛下,确实人有些不够,还望陛下体恤微臣。”

    范景文也紧接着附和道:“陛下,微臣与毕大人意见一致,如今政务繁重,多一个人也能多分担一些。”

    崇祯听着他们的话,指轻轻敲打着扶,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开口道:“内阁乃朝廷中枢之所,阁臣又位高权重,虽不是宰相,胜似宰相。

    人嘛,朕会给你们加的,朕也要考察一番,看谁德才兼备才能出众。”

    崇祯的话语虽然没有立刻答应,但也算是给了个盼头。成基命、毕自严和范景文三人心中一喜。

    连忙口头上谢道:“陛下体恤下臣,臣等感激不尽。”

    加人的事崇祯暂时糊弄给过去了,崇祯的心情也略微放松了一些。

    崇祯看着三位阁臣,脸上露出了笑容:“你们三个都是朝廷的肱骨大臣,都是实心用事的大臣,这些日子你们也辛苦了。”

    崇祯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三位阁臣的赞赏和肯定。

    成基命、毕自严、范景文听皇上这么一,心里甭提多舒服了。

    他们连忙低下头,谦逊地道:“陛下抬爱,不敢不敢,臣行分内之事而已。”

    崇祯对着身旁的王承恩吩咐道:“三位阁臣劳苦功高,从朕的内帑里拿银子,给成阁老、毕大人、范大人,每人赏赐一千两白银。”

    王承恩躬身低头了声:“奴婢遵旨。”

    随后,他便吩咐侍奉太监去内帑取银子。

    三位内阁大臣听后,心中又是一阵感动。

    他们赶忙下跪谢恩,齐声道:“陛下隆恩,臣等万死不辞。”

    崇祯温言道:“你们为朝廷做事,为朕办事,朕都是记得的。

    你们都很不错,好好干。”

    崇祯的话语如同温暖的春风,吹拂着三位阁臣的心田。

    他们感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支持,心中充满了动力。

    成基命抬起头,眼神坚定地看着崇祯皇帝,道:“陛下放心,臣等一定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为朝廷效力。”

    次辅毕自严和阁臣范景文也纷纷表达谢恩,以不辜负皇帝的期望。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