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大发年礼【2】

A+A-

    第2章大发年礼2



    “婆婆放心,儿媳一定把银钱藏好,绝不让夫君搜刮了去。”秦二婶乐呵呵,接过银票与现银。



    秦二叔撇嘴他真要跑路,爹娘使啥招都没用。



    秦爷爷看得想给逆子一脚,最终道:“大家累一天了,拿上各房的银钱,藏好后就早些歇了吧,明天还得早起去送庾大人。”



    “诶,我们这就回去。”秦二婶拽起秦二叔,把他拉走了大喜日子,你可别找揍啊。



    好在没多久,秦二叔又乐呵起来了。



    只因秦二婶分到的银子也不少,足够他们二房去做些自己的事儿。



    秦米抱着她的九千二百两分红,回自己屋子,藏银钱。



    秦姑、秦爷爷秦奶奶也在藏银钱。



    就分红这一夜吧,家里人就像仓鼠似的,忙活着挖洞藏钱。



    翌日一早,秦家早早起来,秦爷爷带着姜大郎、秦二叔、秦英、秦二勇、乔松果等人,去送庾副使。



    庾副使好歹是个官,所以几大客商、几大里长、包括司吏坊、华总旗都来送行。



    各方送上丰厚的程仪,让庾副使一行人路上可以吃住不愁。



    阿兰婶子、阿黑阿灵他们也跟来看稀罕,还真惊奇了一把这山外人送行,还给送钱的。



    这,这算不算狗官变相欺负人!



    好在他们憋住了,没把这话问出来。



    庾副使了一番感激话,带着队伍,启程离开。



    送走庾副使后,秦爷爷、秦二叔、姜大郎去看了大寨主,见他气色越发好了,放下心来。



    又询问一番:“大寨主,你们山内过年有啥讲究有啥必吃的吃食你们列个单子,我们尽量帮你们寻来。”



    怎知,三寨主:“不用劳烦秦家了,闻先生已经吩咐下人,帮我们运送过年物资来。”



    又对大寨主:“闻家是千年世家,在各镇县府都有商铺,想要啥东西,吩咐一声,铺子的下人就立马装车给咱送来,厉害得很呢。”



    三寨主觉得,闻家比皇帝还厉害。



    问皇帝要东西,得一层层上报,问闻家要东西,就是闻韬兄弟一句话的事儿!



    秦爷爷:“”



    三寨主这是彻底投闻家了



    不过秦爷爷没有丝毫担忧陛下、魏军,不是吃素的。



    大寨主听后,对秦爷爷道:“秦老爷子,既然三寨主已经弄到过年物资,那你家就别管了。”



    三寨主乐极哼,大寨主果然也是个见钱眼开的,瞧瞧,这见到好处后,不就立马亲近闻家,不接受秦家好意了



    实则,大寨主觉得,既然闻家想给他们做苦力,那就做吧。



    秦家是要当兄弟处的,哪能动不动就去麻烦兄弟那不把兄弟折腾坏咯



    所以,还是折腾闻家吧。



    “成。”秦爷爷又坐了一会儿,告辞回家,帮着准备碎银子与年礼,明天好给女工们发腊月的工钱与年礼。



    东北州的腊月多雪,不知啥时候,大雪就接连而下,所以秦家就在腊月上旬前,把工钱跟年礼都给女工发了。



    发完东西后,要是遇上大雪,那就正式放年假过年。



    泰丰镇各村都知道,腊月初五,秦家就要给女工们提前发工钱、发年礼。



    各村各户是议论了这事儿好几天,有好事者,是打算腊月初五去镇上新大街蹲点,看看秦家给女工大发年礼的热闹。



    吕家摊贩们则是多多备货,免得女工们发了工钱,要买熟食加菜时,他们没货卖,那要少赚不少铜板呢!



    



    腊月初五,女工们早早就来了。



    这一日,那是人心浮躁,好不容易熬到作坊吃午饭。



    女工们吃完午饭后,作坊是没再敲开工锣,而是敲集合锣。



    铛铛,铛铛!



    “集合了集合了,发工钱发年礼咯!”



    “真提前发工钱了,秦家也太好了!”今年刚来的女工都很震惊。



    周十六婆道:“咱们东家从不在事上为难大家伙,你们能进秦家作坊,是三生修来的福气,可得记恩惜福!”



    “是是是,您老得是,我们都记着秦家的恩情呢。”女工们纷纷道。



    周十六婆冷哼:“你们这话,也就听听,倒是曹杨氏的话,还能信个几分。”



    曹杨氏是有三个孩子要养的寡妇,所以很珍惜秦家作坊的活计。



    其他女工不服:“周十六婆,我们虽然没曹杨氏那么拼命,可我们也是真心感激秦家,过节给祖宗上香,我们都有求祖宗保佑秦家的!”



    铛铛铛!



    “安静安静工头们点人数,点完人数后,跟我去库房那边排队领年礼。”徐大娘喊道。



    “诶!”女工们激动万分,立马安静下来。



    工头们清点自己工场的女工人数。



    完事后,按照顺序,一批次一批次的去仓库大院,开始排队领年礼。



    新染料作坊的,再加上新红烛作坊的,有快二百名女工,将近二百份的年礼。



    还要发工钱,是折腾一个多时辰,下午未时末刻,才算发完。



    铛铛铛!



    “东家了,你们这就家去吧,莫要在外逗留,免得遇上恶人,被恶人抢了银钱!结伴回家,莫要独自一人回去!”徐大娘重复喊着,给女工们提着醒。



    “诶,徐管事让东家放心,我们村里有人来接呢,不怕路遇歹人!”



    “成,排队出作坊吧!”徐大娘喊管事还真不是好当的,光是喊话就费嗓子。



    “诶诶诶!”女工们欢喜应着,提着年礼,排队出新作坊。



    新大街街口外围,已经站了一圈圈的人,都是来接女工回家的家人。



    “诶哟,出来了出来了!”



    “上都提着东西呢,有一条肉,瞧着起码三斤!”



    铛铛铛!



    “都别动、别推挤,免得推伤了人!再耐心等等,等女工出来后,各村就能接回家去!”周家村接女工最有经验,因此敲锣喊话提醒。



    女工们也瞧见街头的动静,跑着赶过来。



    找到自家人后,立马提起里的年礼,激动道:“孩他爹,东家给发了三斤肉、三斤白面、还有三包,咱家过年的肉面都不用买了!”



    “那不成,今年咱家赚钱了,得多买点肉面过个肥年!”她男人应着,却不敢挤过去,而是等她出来后,才过来接走她里的年礼,还:“买了整整三份炸素丸子,咱家今晚吃顿油水足的。”



    虽然是素丸子,却是实打实用荤油炸出来的,再加半颗菘菜进去炖煮,就是油水足又喷香的一餐。



    “大娃娘,我们在这里!”曹杨氏的婆婆喊着,里紧紧拽着大娃。



    而大娃身上穿着厚实暖和的新袄。



    这新袄是冬月初时,秦家作坊给女工发的冬衣,整整两身呢。



    曹杨氏家里穷,是把两身新袄子都拆了,再混上旧,做了两大三的袄子,今年一家五口,都穿上了暖和厚实的袄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