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西天请神四人组(求订,求票)

A+A-

    笔趣阁最新域名: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皇上居然把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都拿出来当画饼了!

    底下大臣们听咸丰这么一,心里都是一声叹息——罗雪岩或是其他团练头子当上两江总督或江苏巡抚的先决条件是收复江宁城!

    而江宁城现在还没丢呢,现在还只是被围,收复是不是太早了?

    虽然谁都知道江宁城没救了,但谁也不愿意出口没想到咸丰今儿自己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

    不过大殿之上也没人再和咸丰计较这事儿。如果咸丰现在的局面比那个吊在景山上的崇祯好在哪里,大约就是底下的奴才不敢和他抬杠,他什么是什么。

    所以他现在可以捅破江宁必失的窗户纸

    而捅破这层窗户纸的好处是很明显的,那就是江苏巡抚怡良,安徽巡抚周天爵不必到处搜罗兵力往江宁这个必败的战场上送了。

    他们本来就搜罗不到多少兵,要都送完了,安徽、江苏两省就都姓洪了!

    因此咸丰现在属于脸都不要了,但里子多少可以保住一点。

    想明白了咸丰的心思,底下的大臣们又一次异口同声地高呼:皇上圣明!

    圣明的脸都不要了!

    已经不要脸的咸丰,接著又道:而今儿朕要的第三件喜事儿,就是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三国领事和西方罗马教会派来的南京教区主持都已经确定那牛魔王是他们基督教西天跑出来的妖怪而且罗马的教会还有个专门的驱魔司,就是专门负责降妖驱魔的!

    咸丰到这里,一张麻脸上已经满是喜色了,仿佛江宁城内必然会被太平军杀光的八旗子弟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而随后,咸丰那张表情丰富的麻脸上又浮出了忧郁:可是罗马教会的驱魔、猎魔之人的架子都很大,得朕派钦差去请,他们才肯来大清降妖伏魔,朕要不派钦差过去,他们是不肯过来的。大家伙儿都议一议,咱们该怎么办?钦差派不派?谁又愿意走这一遭?

    听咸丰这么一问,底下猴精的大臣们马上就明白圣意了——这皇上一定是想往西洋派钦差了!

    不过这个洋差可不好出啊!

    因为洋人鼓捣修约的事儿已经好几年了,两广总督叶名琛都快被洋人给烦死了洋人想要的他给不了,和洋人打他又打不过,因此又不敢和洋人翻脸,真是愁都愁死了。

    这还是在大清地盘上的两广总督,要是放了洋差到了洋人的地界上,那还不得被洋鬼子逼得走投无路,乖乖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

    没准欧洲那边的洋大人看大清的官儿都是一身正气,一怒之下还会来个斩来使!

    就算顶住压力没签不平等条约,也没被斩来使,全须全尾回来了,还有清流物议这一关!

    那帮清流可不管洋差有多难,他们只管喷就是了。

    早些年和鸦片战争有关的洋差办到最后就这样,主战派、主和派、两面派,全都倒了血霉,鲜有例外。所以这洋差一般的大臣都不愿意碰。

    当然了,例外也是有的只是鲜有,不是没有。

    皇上,奴才觉得咱们现在有求于人,还是得拿出一些诚意的。如果连个钦差都不愿意派,人家罗马教廷又凭什么派人来咱这里替咱降妖除魔?就是西游记里的唐王要求取西经,不也派出个御弟唐三藏,领著孙猴子、猪八戒、沙和尚才把差事给办了吗?

    拿西游记事儿的就是个不怕清流物议的,因为他是恭亲王奕?,大清朝的二号主子!

    清流物议也就议一议下面的奴才和没资格当奴才的臣子,主子谁敢议?主奴尊卑都不知道,这官还这么当?

    皇上,奴才肃顺也觉得应该遣使出洋哪怕是向罗马教会传旨,也得有人去传啊。总不能让英告利、法兰西、美利坚的使臣转达吧?这也不合乎我大清的祖制。我大清皇上的圣旨,绝没有让洋人来传的道理。

    接著恭王之后出来话的是肃顺,他是郑亲王的儿子,堂堂爱新觉罗,当今皇上的心腹,也是不怕物议的。而且他还会找借口,大清皇上的圣旨不能让洋人来传!

    哪个清流敢不对?

    而且,他还把去西天请神成了去西天传旨,乍一听好像罗马教会是大清皇上的藩属一般。其实皇上传旨罗马是有先例可循的!

    第三个发言的是个穿著身白衣的孝子,正是杜授田的儿子杜翰,他现在是工部侍郎,军上学习行走——就是军大臣!

    哦?咸丰笑盈盈看著自己恩师的儿子,是圣祖爷还是高宗爷那时候的先例。

    都不是,杜翰,根据蒙古秘史记载,蒙古大汗贵由曾经遣使罗马,向当年的罗马教会的大主教传达大汗的圣旨!

    皇上,您不仅是大清的皇上,还是大蒙古的布伦扎萨克汗啊!您完全可以循贵由汗的先例,传旨罗马。

    哈哈!咸丰大笑了起来,有道理!朕还是蒙古的大汗,可以循贵由汗的先例既然有利可循,那朕就决定遣使罗马,请罗马教会派法师来我大清共剿妖魔!

    皇上圣明!

    既然有例可循,那么底下的大臣就只有喊圣明了。

    咸丰心情大好,点点头,笑著问:那么谁能去西天,不,是西洋走一趟?

    底下鸦雀无声!

    没人愿意接这个差喊圣明是一回事,上西天是另一回事。

    况且,还没有孙猴子、猪八戒、沙和尚陪著,要是遇到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的妖魔鬼怪,那可怎么办?

    咸丰的脸色顿时就有点晴转阴了,目光从底下跪著的一群大臣、奴才身上慢慢滑过,最后落在了自己的心腹肃顺身上。

    肃顺一直在偷瞄咸丰,自然也发现咸丰投过来的期待的目光了!

    而且肃顺自己盘算了一番,也觉得满朝文武之中也只有他能走这一趟了。

    首先,汉臣肯定都不合适的,能在勤政亲贤殿上跪著参加朝议的汉人个个都是清流领袖,清流领袖出洋卖国?要这么干了不得叫人喷死?

    而如今朝堂上够份量,又头脑清晰的满人、蒙古人,也只有恭王、僧王和他了。

    恭王是不能出洋的,虽然他挺热衷洋务的,但他现在的国本——咸丰的后宫虽然有人怀上了,但只要儿子没养出来,恭王就是国本,也就是皇位的头号继承人。

    如果咸丰一不心死了,皇上就得恭王当了,他哪儿能出国?国不可一日无君!

    其次,僧王也不适合出洋。僧王还得练兵保大清呢!

    既然恭王、僧王都不行,那就只有他了!

    皇上,奴才肃顺愿意走一遭西方罗马城!肃顺忙一个磕头,向咸丰讨下了西天请神团团长的差事。

    咸丰满意的点点头:好,肃顺你果然是朕的股肱之臣!

    谢皇上夸奖!肃顺连忙谦虚一句。

    正使有了,还缺几个副使,有谁可以担任?咸丰又问。

    皇上,恭亲王建议道,二等侍卫元保目睹了妖魔降世,还和妖魔交过,理应充当副使。

    咸丰点点头:元保可以不过一个副使太少,至少得一正三副吧?

    一正三副,师徒四人,多吉利。

    皇上,肃顺自己也想起一人,理藩院里专管罗刹事务的白斯文懂罗刹语和基督教,也能当个副使。

    咸丰点点头:还缺一个推举个汉人吧,最好是个年轻才俊,和那个罗雪岩差不多,等他放洋归来,开了眼界,就能大用了,不定又是一个罗雪岩。

    皇上/僧格林沁听咸丰这么一,马上想起一人,于是就举荐道,奴才僧格林沁举荐翰林院编修李鸿章随肃顺、元保、白斯文一同出使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