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优势在我的莱斯克

A+A-

    正合电池厂。



    名字很普通,厂区也很一般,莱斯克看见这样的厂区甚至连撇嘴的功夫都没有,在他的规划里,距离这个地方几个街区之外的那片地方,将来会是整个亚洲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工厂,没有之一。



    但就这么个地方,竟然能研发出那样性能的电池?



    还是



    莱斯克将目光投向眼前的女子,微微打量了一下,心中泛起了嘀咕。



    这个女人有什么特异功能?



    “莱斯克先生,卫总。”



    曹雪目不斜视,尽管心里有些紧张,但她还是尽量让自已表现得平静一些,道:“两位这次来,是准备要修改合同吗?”



    “曹总。”



    卫长青笑着开口道:“电池的定制类型和数量就按照我们之前敲定的方案走,莱斯克总裁今天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际测试一下电池的具体性能,顺便再商谈一下这份合同的细节。”



    “是这样?”



    曹雪微微松了口气,她生怕这位卫总中途反悔了,毕竟这份合同的数额可是大的有些吓人,如果真的出了问题,那她得找个地方哭死。



    测试嘛,这种事情很好办。



    曹雪微微道:“请移步测试区。”



    一块电池就摆在平台上。



    接下来,穿刺、切割、放电,就连引燃这种一般根本不会进行的测试曹雪都做了一遍。



    眼花缭乱的操作下,最终的数据简直能亮瞎双眼。



    莱斯克看着眼前的电池样品,眸光中闪过一丝痴迷。



    这东西,性能比他想象的还要更强。



    接下来,为了测试电池的合格率,曹雪从不同的货架上抽出了几块电池进了测试,结果极为喜人。



    回去的路上,一直沉默的莱斯克突然抬头,看向曹雪。



    “曹总。”



    莱斯克道:“多少钱,您才能将这种技术卖给我们?”



    曹雪略有些无奈:“对不起莱斯克先生,我们现阶段只供货,不提供技术和原料,请见谅。”



    “当然。”



    莱斯克勉强露出一抹微笑。



    他是个精明的商人,拥有敏锐的嗅觉,就如同他将厂子落地到华夏来一样,他也在这块的电池上看见了巨大的遇。



    但此刻,这遇显然不属于他。



    莱斯克有些感叹,为什么发明这种电池的人不是他,为什么他又没有遇到可以发明这种电池的人才。



    造车?



    造什么车有电池的暴利?



    莱斯克对自已的产品信心十足,虽然它在自已国家的市场上并不是很受欢迎,但他仍然信心十足。



    不受欢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条仍然是能源问题。



    现在他的产品上使用的电池性能远远不足以应付日常使用,即便他已经让工程师们想尽一切办法优化了,但总体来还是不尽人意。



    350公里的续航能做什么?



    在美利坚甚至连个城镇都跑不出去,更别提跨洲旅行。



    



    即便有人勉强接受了短续航,但充电时间带来的迟滞感仍然让人抓狂。



    没错,他宣传的很美好。



    在宣传内容上,他恨不得把电车夸出花来,但再美好的广告,也掩盖不了电池的不足,掩盖不了电车的本质缺陷。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有了这块电池,他完全可以拍着胸脯告诉那些购买者,他的产品就是最好的,没有之一!



    但达到这个效果的前提,是他能拿下这块电池。



    “曹总。”



    莱斯克目光真挚:“多少钱我才能从您这里拿到这块电池的独家授权?”



    



    一个时后,莱斯克有些唏嘘的离开了正合电池厂。



    “莱斯克先生。”



    卫长青看着一脸肉疼的莱斯克,微微摇头道:“您这次付出的代价有些太大了。”



    莱斯克微微摇头:“并不大,卫先生。”



    “一亿美金能做的事情远远不止于一个独家授权,而且还是阉割的独家授权。”



    卫长青笑得有些无奈。



    是的,眼前的莱斯克花费了一个亿美金向曹雪购买了一年的独家授权,在一年里,除了莱斯克允许的对象或公司之外,正合电池厂要保证不会向任何同类型的企业出售电池。



    听起来似乎还不错,但问题在于,这个协议禁止的是同类型的企业。



    也就是,如果是厂商、平板电脑、笔记本等其他微型电子产品使用电池,这个协议是没有禁止效力的。



    还不仅如此,如果提供电池的对象涉及到发明者本人,那禁止协议也不会生效,不管是什么用途。



    最后,莱斯克还要保证在一年内持续采购正合电池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产能,如果不能完全订购,则构成违约。



    这就是一个亿美金换来的合同。



    在卫长青看来,这就是花钱买罪受。



    “这一个亿美金花的很值。”



    莱斯克问道:“卫先生,你知道现在我们每一辆车上需要用多少电池?”



    卫长青微微摇头,他确实不知道,虽然是他主导将tsl公司引进华夏,但对于这家公司的技术隐秘他还没有权力知道。



    “是04颗650电池。”



    莱斯克掐了掐指:“即便是按照华夏的电池价格,品质在标准线以上的电池每颗也得25华夏币,这就是26000美金。而现在”



    莱斯克指了指身后:“有了这种电池,我就会缩电池包。我刚刚算过了,即便我将电池包缩一倍体积,它也仍然能支撑车辆行驶一千公里以上,而我们却省下了一半的电池成本。”



    “卫先生,这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卫长青笑着摇摇头:“莱斯克先生果然厉害,我确实没想到这一茬。”



    车辆今年就能交付,谁都不知道今年能交付多少辆,但产能再有限,三十万辆还是能交付出去的。



    一年,三十万辆,每辆折合剩下电池成本2000美金,三十万辆就是接近四十亿美金。哪怕单体电池成本再提高百分之三十,甚至五十,他们也仍然有二十亿美金的成本余额。



    区区一亿美金,果然是不值一提。



    至于一年后



    呵呵,口碑打出去了,销量打出去了,服务打出去了,电池打出去了,那么别人就算拿到电池,等造出车来再出售,又能有多少优势?



    怎么看,优势都在我!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