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6章 不胜其烦

A+A-

    台争春闻言,猛地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惊讶与感激的光芒。



    “大都督您您都知道了?”



    徐安点了点头,目光变得柔和了一些。“是的,我都知道了。我召见你,是想告诉你,我已经向陛下举荐了你,让你继续留在边疆,守护我们的国土。”



    台争春愣住了,他万万没想到徐安,会如此大度地举荐自己。



    他心中虽然对徐安仍有一丝畏惧,但更多的却是感激与敬佩。



    “大都督我我”台争春激动得不出话来,眼眶甚至有些湿润。



    徐安见状,微笑着摆了摆。



    “台将军不必多言,我的确很烦你,但也不能因此磨灭了你的能耐。”



    台争春深深地鞠了一躬,声音坚定而有力。“末将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都督厚望!”



    徐安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话锋一转。“不过,台将军你也要记住,边疆事务错综复杂,你必须保持公正无私,绝不能让事态愈演愈烈。”



    台争春闻言,心中一凛,连忙点头应允。“末将明白,定当谨遵大都督教诲!”



    罢,台争春便起身告辞,离开了徐安的书房。



    台争春在前往边关的前夕,心中充满了忐忑与不安。



    他知道自己即将面见的,是大乾王朝的至高无上的皇帝,而自己的命运,也将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毕竟在大乾,如他这样的将领,实在多如牛毛,如果不是被徐安提携,那么也许一辈子都没有出头之地。



    御书房内,元康帝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威严而深邃。



    台争春跪在地上,双紧握成拳,努力控制着自己内心的紧张与不安。



    “台争春,你可知朕为何召见你?”元康帝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回荡在御书房内。



    台争春微微一颤,随即回答道:“末将不知,还请陛下明示。”



    元康帝微微颔首,目光变得柔和了一些。



    “你即将前往边关,朕想听听你对徐安的态度是否有所改变。”



    台争春闻言,心中一凛。他知道自己必须坦诚相告,否则可能会引来更大的麻烦。



    于是,台争春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道:“末将末将其实一直都很支持徐安大都督。”



    “只是只是末将觉得他得到的已经太多了,有些嫉妒而且,末将也担心他一旦恃宠而骄,会对朝廷产生不良影响。”



    元康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随即又恢复了平静。“哦?你竟然有这样的想法?”



    台争春低下头去,不敢与元康帝对视。“末将知罪,请陛下责罚。”



    元康帝却摆了摆,笑道:“你无需自责,人之常情罢了。不过,朕要告诉你的是,徐安就算不用宠,也可以一直骄纵下去。”



    “他有能力,有胆识,更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这样的人,才是我们大乾王朝,真正需要的栋梁之才。”



    台争春闻言,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巨大的震动。



    他没想到,皇帝对徐安的评价,竟然如此之高,这让他不禁重新审视起,自己对徐安的态度来。



    “末将明白了,多谢陛下教诲。”台争春的声音,变得坚定而有力,仿佛已经下定了某种决心。



    元康帝点了点头,目光再次变得威严起来。“你起来吧,朕有话要。”



    



    台争春站起身来,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待着元康帝的训示。



    “台争春,你前往边关之后,朕授予你便宜行事之权。但你要记住,绝不可将战端扩大,更不可滥用职权。”元康帝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台争春闻言,心中一喜,连忙跪倒在地,叩谢皇恩。“末将遵旨,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



    元康帝微笑着点了点头,示意台争春退下。



    台争春如释重负地,走出御书房,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敬意。



    他知道,自己能够得到这样的会,全是因为徐安的举荐和皇帝的信任。



    待台争春走后,陈貂寺忍不住开口问道:“陛下,您为何要授予台争春,便宜行事之权?他毕竟曾经参与过,弹劾徐安大都督的行动。”



    元康帝叹了口气,道:“朕知道他的过去,但朕更看重他的未来。”



    “现在边疆局势复杂,我们需要一个有能力,且忠诚的人来稳定局势。”



    “台争春虽然有过错,但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愿意改正。朕相信他能够胜任这个任务。”



    陈貂寺闻言,心中恍然大悟。“陛下英明,老奴佩服。”



    元康帝微微一笑,目光再次变得深邃起来。“朕只是希望大乾能够稳定下来,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至于其他的,朕并不在乎。”



    陈貂寺躬身行礼,表示领命。他知道,皇帝的心中,始终装着国家和百姓,这才是他最为敬佩的地方。



    而此时的徐安,却在沧海道衙门,内忙得不可开交。



    自从魏刚落马之后,无数朝臣开始主动向他示好,但其中大部分依旧是居心叵测,只是面上看着亲热而已。



    一连半个月,徐安每天,都要接待几波求见他的官员。



    这让他心中焦躁厌烦,甚至开始考虑,是不是要暂时转移到祥云山庄办公。



    毕竟,那里环境清幽,远离尘嚣,更适合他静心思考和处理政务。



    然而,徐安也知道,自己作为大都督,必须坚守在沧海道衙门内,以稳定军心民心。



    于是,他只能强忍着内心的烦躁,继续处理着堆积如山的公务



    沧海道衙门内,徐安坐在案前,眉头紧锁,目光深邃地注视着眼前的公文。



    他的指轻轻敲打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仿佛在诉着他内心的烦躁与不安。



    这些官员中,有的真心实意地想要与他结交,有的则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来。



    徐安虽然心知肚明,但却不得不耐着性子与他们周旋。



    这让他,感到无比的疲惫和厌烦。



    “大人,又有一位官员求见。”一名亲兵走进书房,恭敬地禀报道。



    徐安闻言,不禁皱了皱眉头。“又是谁?”



    亲兵回答道:“是礼部侍郎张大人。”



    徐安叹了口气,无奈地挥了挥。“请他进来吧。”



    不久之后,礼部侍郎张大人便走进了书房。



    他面带微笑,向徐安行礼问好。



    然而,徐安却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一丝虚伪与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