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买房送户口

A+A-

    “那我就努力成为靠山。”

    王琦这话不是随口的大话,完之后,他也深深地记在心里。

    若干年后,王琦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裴姨是听到他们,才知道发生了那么大的事情,她心疼韩蓉和王琦被人欺负,又担心他们以后在单位会被人穿鞋,最后又自我服:强硬点,总比被人欺负好。

    在裴姨关心韩蓉和王琦的时候,翠姨跟叶舟念叨:“王琦居然是父母都在世啊”

    难听的话,翠姨也不出来。

    叶舟:“父母和子女,其实也讲究缘分吧。像杨老爹和杨有根这样的父子,父亲一心为孩子的,其实也不少。只是我们几个比较凑巧,运气都不怎么样。”

    翠姨还是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我算是知道王琦怎么那么会带孩子了,分明是他以前很欠缺,所以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跟自己一样。”

    王琦确实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父亲,叶舟深表认同。

    这个年代的父母,基本上都是父亲承担家庭重任,母亲生儿育女,哪怕母亲有正儿八经的工作,似乎整个社会也是默认母亲承担家务和照顾孩子。

    王琦和周朗一样,每天下班回来,都主动承担带娃的责任,睡觉也是他们哄睡的。

    现在王嘉韩朋友到了应该启蒙的阶段,王琦每天也会抽出很多时间来陪伴孩子。听裴姨,之前在南陵的时候,王琦周末还带着儿子去博物馆,钓鱼,抓昆虫

    确实是个好爸爸。

    哪怕是几十年后,已经有全职爸爸出现,很多全职爸爸可能都做不到王琦这份上。

    翠姨很快又:“根据我的经验,我觉得王琦的父母,过不了多久,应该会推翻自己的那些理论,用粘过来,想跟儿子和孙子搞好关系。”

    叶舟:“真有这么一天的话,韩蓉姐可能会被连累。”

    翠姨:“可不是嘛!儿子和父母不合的话,那些人只会是儿媳妇撺掇的,却很少会去追究深层次的原因。”

    叶舟往王琦和韩蓉的方向看过去,这会儿的王琦用一只抱着儿子,另外一只轻轻地搭在韩蓉的肩膀上,虽然听不到他什么,不过也不难猜,他这会儿应该是在安抚韩蓉。

    “我相信到时候王琦肯定可以处理好的。”叶舟非常笃定地。

    刘总回来的时候,看到王琦一家三口都在,还有些疑惑,“你们单位不忙吗?这么早下班?”

    一边的陶国庆立刻滔滔不绝,把今天发生的事情都告诉了刘总。

    “我帮着王工把他父母哄走之后,就没会再进屋,但是也不妨碍我看八卦。真的是笑死我了,那对抢房子的夫妻,灰头土脸。那个马上要当公公的领导,跟在上级领导后面,脸色比墙还白。”陶国庆最后总结道。

    刘总微微皱眉:“最近已经听到好多个为了房子露出大事来的八卦。”

    陶国庆:“那肯定啦!房子可是大事儿!反正从我记事起,就听到不少人关于房子的事儿。那些国企里的职工,等分房,也闹出不少事儿。”

    刘总思忖:“所以房子还是要多盖一点!”

    陶国庆觉得刘总的脑回路有些奇怪,的是八卦,他怎么又想房子的事情了?

    刘总压根不屑于跟陶国庆,因为再多也是鸡同鸭讲。

    看到周朗回来,刘总正准备上前跟他话,两个双胞胎就对周朗伸喊爸爸。

    王琦也抱着儿子走过来,“周朗,今天真的多亏你和姨子帮忙。”

    周朗一抱着一个儿子,然后跟王琦:“事情处理好就行。”

    王琦:“都已经处理好了,可以预料得到,往后可以安安心心搞科研,不用老想着应对那些奇奇怪怪的社交关系。”

    两个男人在话,他们抱着的三个孩子却开始交流起来,双胞胎咿咿呀呀,的婴语,大人们听不懂,王嘉韩这个哥哥似乎能听懂。

    “我爸爸也很厉害的。”

    “我爸爸也可以抱两个的,但是我妈妈不能再给我生哥哥了。”

    “我没有舅舅,但是我有姨。”

    “”

    最后三个孩子又玩到了一起,周朗解放了双。

    刘总这才有时间把周朗拉到叶舟跟前,:“舟妹妹,你京城的房子那么紧俏,完全得靠单位福利分房,现在人那么多,房子又那么少。是不是到了可以发展商品房的阶段了?”

    周朗看着刘总,没有话。

    刘总就跟周朗:“我知道你不是经商的,也不是搞经济的,但是你不是帮我妹整理论文吗?这方面你肯定懂的。”

    周朗:

    叶舟:“瞧你这话的,好像我的论文没有周朗我就完不成似的。”

    刘总:“哦下次我记住了,看破不破。”

    叶舟:

    刘总又看着周朗,“你,现在搞商品房行不行?”

    周朗:“首先,你得把搞商品房之后的房子单价算出来,再跟现在的收入水平对比一下。然后再考察一下高端收入的人数,就知道行不行了。”

    听到这话,叶舟看向周朗的眼神亮晶晶的,眼神里满是与有荣焉的爱意。

    她是穿越过来的,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上帝的视觉”。

    周朗却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土着,他有这样的认识,完全是源于他的学识。

    现在开发商品房,确实很难推广。

    叶舟并不吝啬于给刘总提供这两天自己刚刚拿到的一组新数据,她:“现在全国年均收入00块,你如果盖商品房的话,每平米单价总不会低于一千块吧?会有谁买呢?

    是,你现在接触的人里,收入都不低,但是你盖一个区,怎么着也有几百户吧?

    能有多少人能消化?

    我们这种不靠工资生活的人,毕竟凤毛麟角。”

    刘总微微叹气,“看来还得再等等。”

    叶舟:“盖房子的事情可以不着急,买地的事情还是要跟进。”

    刘总眼前一亮,“对哦!那就先买地。”

    叶舟:“可是光买地,不盖楼,这样也不合适。”

    刘总挠头:“那怎么办呀?”

    叶舟:“要不先盖一个区?区不用大,但是品质要有保证,绿化方方面面都要达标。争取做成一个商品房的样板,等以后商品房兴起的时候,你再盖其他区的话,最先盖的这个区就能变成广告。”

    周朗眼神疑惑地看着叶舟。

    叶舟继续跟刘总:“京城不是申办亚运会成功了吗?这个区就叫亚运区,最好是在亚运会场馆不远,这样能成为卖点。”

    刘总眼前一亮,然后不知道又想到些什么,他绷着脸,看起来很严肃的样子,问叶舟:“舟妹妹,你又想到了什么鬼主意?”

    叶舟眨眨眼,“有那么明显吗?”

    “哼,你不是都叫我哥了吗?我还能不了解你?”

    叶舟就坦言:“如果你想在商品房上尽快获利,现在投资商品房确实不是明智的选择。

    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现在投入,就相当于给0年后的公司做广告。

    广告公司还没有实现大的盈利,如果要盖这个商品房,现在只能用刘氏集团来资助。

    目前的情况就是,老刘总想要讨好你,你花他的钱,他肯定很高兴。

    用他的钱,给0年后的你做广告,我觉得是划算的。”

    她完,周朗就问:“你是不是已经想到了房子如果卖不出去,应该给什么优惠?”

    叶舟笑眯眯地看着周朗,“还得是我老公了解我。我觉得房子如果和京城户口捆绑,或许可以卖出去不少。”

    在她原来的世界里,京沪这种一线大城市,在商品房改革初期,为了促进商品房的销售,政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推行了买房送蓝印户口的政策。

    大概是90年代末和20年代初期的几年,郊区的楼盘,打的广告就是买房送户口。

    那时候的京漂和沪漂,如果走出了这一步,买了房子,又拥有了户口,在十年后,他们都会无比庆幸自己的选择。

    因为0年后,房子翻了好几倍,这两个地方的户口也越来越值钱,毕竟对于孩子读书的性价比来特别高。

    跟随周朗一起来京城奋斗的这些人,因为户口的问题,现在很多人都只能把孩子放在老家。

    如果买房送户口,他们这些人的户口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其中也包括了陈大姐。

    刘总看看周朗,又看了看叶舟,他并不是很明白户口有那么重要吗?

    “送户口,会有人买房子?”刘总有些疑惑。

    叶舟:“有户口,最大的好处就是孩子可以在京城学习,高考。对于很多外地来京城做生意的人,可以是很大的诱惑。而现在,能买得起商品房的人,也主要是这些做生意的人。”

    刘总:“这些父母,愿意为了孩子的户口,花那么多钱买房子?”

    他这个从没有感受过父爱的人,想不明白也很正常。

    叶舟:“要不你明天问问陈大姐,看看她乐意不乐意。”

    刘总立刻:“陈大姐肯定是乐意的。”

    叶舟又:“还有杨老爹,你也可以问问他,如果他买房子,可以让他没有出生的孙子或者孙女是京城户口,以后可以在这里读书,不用想着高考又回老家,你看看他是否乐意?”

    刘总被服了。

    可是,拿什么来服政府配合买房送户口呢?

    晚上的时候,周朗和叶舟就在书房里商量这个问题。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