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9章 有才无德,弃之不用

A+A-

    作为藩王,是不能随意离开自己的封地。



    因为皇帝要控制藩王,一个离开了封地的藩王,具有一定的威胁,会被皇帝忌惮。



    尽管朱炫不会忌惮朱允熥,但朱允熥也不敢随便这样做,规矩还是要遵守。



    “以后大概,再也回不来了。”朱允熥伤感地在想。



    “怎么了?”



    常升注意到,朱允熥的表情微微有些变化。



    朱允熥摇头道:“也没什么,可能寿宴结束就要回去,我在北边,要做的事情很多,整个奴儿干都司都快被我拿下,皇爷爷还我现在越来越像外公了。”



    “你别,真的很像。”



    常升注意着朱允熥,叹道:“越来越像,你外公年轻的时候,哈哈我们家里,都是一脉相承。”



    “那是自然!”



    朱允熥笑着点头道。



    回来和常升聊聊,他觉得心情好了许多,暂时把老朱的事情放下。



    看时间差不多了,朱允熥准备要回去,便和常升告别。



    他在金陵的王府,一直都是留着,在他进宫的时候,已经有下人回去打扫,走进王府大门的时候,可以看到打扫的下人还在继续。



    “殿下!”



    常林走过来道:“韩王殿下来了。”



    “二十叔来了?”



    朱允熥多少有些意外。



    进了大厅一看,只见朱松已经坐在这里,很悠哉悠哉地喝着茶。



    “二十叔的消息真灵通,我刚回来,你就知道了。”



    朱允熥笑着进去,和朱松打招呼。



    “那是自然!”



    朱松笑道:“知道你回来,我第一时间来了。”



    朱允熥问道:“二十叔有什么事情吗?”



    朱松摇头道:“也没啥事,不过陛下让我全部负责,这一次父皇寿宴的开销,你有什么需要的东西,尽管和我,保证第一时间给你送过来。”



    他现在也是财大气粗,虽然会吝啬,但面对自己侄儿的时候,还是可以很大方。



    “二十叔有钱啊!”



    朱允熥哈哈笑道:“有一种,一掷千金的感觉。”



    朱松道:“有点钱,如果允熥能把你在东北那些东西,送出来卖,保证比我还能赚钱。”



    辽东那些人参、木材、皮草等,可都是好东西。



    随便搞点来卖,都能吃很久。



    “暂时没有想法。”



    朱允熥微微摇头道:“等我什么时候缺钱了,第一时间联系二十叔帮忙。”



    藩地那些东西,他准备留给自己的后人。



    未来那些臭子,能不能守住,还不一定。



    得给他们,留一下家底,不至于挨饿,将来让他们自己开发,反正现在不愁吃不愁喝。



    至于养兵,朝廷养就是了。



    “我记住了。”



    朱松过来就是想问问,朱允熥有没有什么想要的。



    既然没有,那他客套了一会,先告辞回去了。



    朱允熥送着朱松出门,心里在想二十叔还是那么热情。



    “不知道,二十一叔什么时候回来?”



    朱允熥心里嘀咕。



    其实身边的几个叔叔,关系最好的,还是这两个了,其他那些叔叔,和他关系一般,毕竟帝王之家,很多时候,关系是很微妙的,就算是亲人,也不一定是亲近的人。



    “长在皇家,真累啊!”



    



    朱允熥无奈地感慨。



    ——



    第二天,早朝。



    朱允熥起来后,简单地整理一下,就来到大殿上接受一轮行礼。



    这个时候,第一时间上奏的还是胡广,朗声道:“陛下,之前堵门的读书人,在昨天全部散了,如今科举在即,他们的心还没回来。”



    朱炫问道:“你是想让朕放人,再让他们的心回来?”



    那些文官怎么想,他比谁都要清楚。



    一直要求放人,挽回自己读书人的面子。



    “非也!”



    胡广很意外地,不再要求放人了,又道:“请陛下下旨激励他们,好让他们收心,认认真真考科举,将来为大明效劳。”



    他是想通过另外一个方法,让外面的人知道,朱炫还是很重视大明的读书人。



    不一定是偏心。



    闻言,朱炫有些想笑,但想了一会问道:“胡大人知不知道,他们都罢考了?”



    “知道!”



    胡广郑重道:“但是,如今他们知错了,愿意回去重新准备科举。”



    朱炫又道:“那你知不知道,他们为何突然回心转意?”



    “这”



    胡广当然是知道的。



    站在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基本都是知道。



    不是那些读书人,突然懂事了,而是他们又看到好处。



    “外面有消息,罢考的读书人多了,那么考上的可能性更大,他们才愿意回去。”胡广不好意思道。



    那些读书人如此三心两意,他也是无奈,有点恨铁不成钢。



    “一言不合,罢考堵门。”



    “知道有好处,马上又回去准备考试。”



    “动不动就嘲讽,瞧不起同化的读书人,还在公众场合,公然嘲笑人家。”



    “读书人的风骨,在他们身上,完全看不到。”



    “圣人的仁义礼智信,在他们身上毫无体现,朕都为读书人感到无奈,我们大明的读书人,为何会变得如此呢?”



    “你们,这是为何?”



    朱炫质问他们。



    这句话顿时使得满朝文官,哑口无言,根据这几天的事情,谁都能看出来,外面那些读书人太过跳脱,都不像是读书人了。



    圣人的品质,他们一点都学不到。



    “你们也不出来吧?”



    朱炫眯了眯眼眸,又道:“如果这样三心两意,品质不行的读书人入朝为官,你们觉得大明官场会如何?有才无德,当不好官,只怕到时候,又要被朕剥皮了。”



    此言一出,所有文官,无不支棱起来。



    一来,陛下还要剥皮。



    这可是特别严重,也是能让他们毛骨悚然的一件事。



    二来,陛下觉得外面的读书人,有才无德,不能当官。



    准确来,是不想让他们当官。



    一种不好的想法,瞬间从他们脑海里浮现出来,不由得头皮发麻,他们都觉得,自己好像想到了朱炫要做什么。



    这种事情,是能做下去的吗?



    陈迪心地问:“陛下的意思是”



    他只是问了一句,便心地等待回应。



    所有人都在等,朱炫的最终回应,想知道朱炫为何要这样。



    朱炫倒是反问他们道:“你们,觉得呢?”



    他们当然觉得,那些读书人适合当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