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空壳专利”

A+A-

    离开公司时,陆策顺便问了一句:“陈总,怎么没见公司的宝总呢?”

    “哪个宝总?就是宝鸿勋吧?那都是些年轻戏谑他的,他就是一个高级技工。噢,他上个月刚办了退休续回老家了。”

    陆策在奇力传动公司做实验时,只是画出图纸、提出加工方法,具体械加工却是由宝鸿勋亲自操作。

    那个后来作专利申请的油封件制作出来后,公司装在液压缸上做过各种检测,不光常温下不漏油,就是高温下也不漏油。

    来自北运河边上的宝鸿勋自豪地冒出一句家乡话,“这个油封件就是个‘铜帮铁底’,绝不会漏油”

    年轻人起哄,啥“铜帮铁底”啊?

    宝鸿勋一副老江湖的口气,“屁孩懂个屁,‘铜帮铁底北运河也’,这可是天启皇帝的亲笔御书”

    很快,陆策获得专利授权。

    他决定注册一家公司——“经纬科技咨询服务公司”。

    当时,大多数的科技中介服务构都是官办的,采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作模式,垄断信息资源,阻碍信息流动,效率见不得人

    行为不规范、收费不合理、服务质量经常受人诟病

    此外,几乎没有什么技术信息共享平台

    陆策想成立民营的中介构,当个“鲢鱼”,激活这块市场

    他跟安天骥商量,鉴于当时科技中介服务比较原始粗放,空白很多,把一些比较模糊、刚刚提出概念的前沿的科技中介服务内容尽量写进经营范围。

    比如、科技成果的市场鉴定,专利代理及培训,等等,为公司后续发展留下空间

    在公司人员上,陆策提出请安天骥加入。

    要是一个月前,安天骥不会同意,觉得陆策办不起来的,

    但现在他相信陆策能办成,看看他申请专利的结果就知道了

    安天骥:”我这身份办公司不妥,而且我也不缺钱。“

    陆策,我请你加入并不是从赚钱考虑的,

    想想我这次办专利的艰难曲折,

    想想整个震旦大学、全魔都的大学和科研院所,有多少人有技术成果、专利?

    有多少专利躺在办公室的柜子里睡大觉?

    如果让这些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成生产力,那能发挥多大作用?产生多大效益?

    安天骥:”靠这么个公司也做不了什么呀?不还有那么多国*有大单位、大企业吗?“

    陆策:“现在就是他们在做,但问题是做好了吗?

    还是要每个人都试着去点什么,这项事业才能成功。”

    他又:“我就是要在这池子里搅上几搅,把这个市场激活”

    这是使命感

    安天骥就是一个使命感很强的人

    但身份问题就是个实质性问题。

    陆策提出自己的设想,包括公司业务范围、人员、报酬等

    关于个人的部分,安天骥认真思索后都没有同意。

    他:“我知道你为何拉我进公司,这样吧,算我帮你垫资5万元,

    至于你希望我做的,我会尽力的

    至于报酬嘛,我跟大家一样”

    对公司主要业务,安天骥对技术中介、专利交易中的那点中介费、居间费

    根本看不入眼

    但陆策,我们把专利、技术成果的市场鉴定搞起来,实际上接触的都是第一的技术成果,

    如果能在其中淘出些市场广阔、实用性强的技术,我们也可以自主转化、自己生产

    这打动了安天骥。

    陆策又去找眼镜妹陈卓然。

    陈卓然是来自燕赵大地的姑娘,像个邻家女孩一样,在人群里很难一眼看到她

    度数很高的眼镜戴在她鼻梁上,就是一种学识、睿智、沉稳

    她对陆策自信、沉稳、看问题抓要害、学习勤奋同样佩服、欣赏。

    经常下意识地为陆策打抱不平。

    当陆策把办公司的想法告诉她时,二话没她就答应了。

    陆策,还要拿3万块钱入股,不为别的,就是想让大家有一种责任感。

    陈卓然,本来就该如此。

    最后找到了陈燕。

    陈燕的父母都是从大湖省东部大江边的山区一步一步打拼,才奔到省城的。

    他们的工资不算太高,双方父母、弟妹都在家乡,有限的工资还要接济老家

    但他们尽量富养女儿陈艳,对她爱吃的鱼、海鲜尽量满足

    穿着上就力不从心了,陈艳也很想穿田丽丽穿的那些时尚衣服,但是家里实在拿不出太多钱

    这让她在田丽丽面前有一种抬不起头的心理,当然也有点怕这个丫头的尖牙利嘴

    陆策邀请她参加公司,她从内心是很向往的,但听要拿3万块钱入股,她又纠结了

    到哪儿去弄这3万块钱?

    最后她要求父亲把本来准备寄给老家、为她爷爷治病的3万块钱先给了自己。

    陈艳觉得,自己是拿了爷爷的救命钱

    陆策的两项专利只作价0万元

    黎诗慧也拿出9万元,

    她,这点钱对她来不算大问题。

    还明确,我现在的身份不太好持股,就算是我借给你的、或者你代我持股都行

    陆策知道她是想替自己垫一块资金,他心里想,只要公司一有成效,首先连本带利把这笔钱还给她

    以凑来的30万元,陆策注册了“经纬科技咨询服务公司”。

    公司一成立,陆策想两头发力。

    他让陈卓然在上发布消息:公司开展各类科研技术成果、专利、知识产权等咨询、中介、市场鉴定、代理等各项服务

    他特别从客户心理出发,打上一段广告语:技术成果在您柜子里是“本子”,

    经过我们的金指后,您得到的是“支票”

    “实”得不能再实,但务实的陈卓然却佩服得五体投地

    “本子”与“支票”之间的差距确实很吸引人,很快就有十来件成果申请鉴定和销售

    但陆策决定先入库,不忙向外推介

    他:“过去那些构也不是没有搞过技术成果推介,但光靠在上吆喝,鲜有成功的

    我们要找准市场,再像推销商品一样,包装、营销”

    这把陈卓然听傻了

    技术也要营销?

    在自己的专利“防渗漏油封”推销上,陆策也选择直击用户心理

    他让陈燕在上发布:经纬科技咨询服务公司,拥有“‘铜帮铁底’油封”技术专利,液压器人、液压工程械、液压起落架均适用。

    只要用了“‘铜帮铁底’油封”件就不漏油,

    不漏油就不用为退货、换货、维修伤脑筋,

    不漏油就是省事、就是金钱

    全是大白话、毫不掩饰

    学商业广告的陈艳却:“这才是最入心的广告语。”

    很快有三家找上门来,其中一家是“铁翼功勋团队”,他们的飞起落架漏油,要买这个专利技术。

    但陆策没有答应,因为他们要的都是异形油封件

    但陆策提出直接去他们场站考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另一家是生产工业器人的公司,他们是看过陆策在液压*世界的那篇论文,冲着论文来的。

    陆策也没有答应,公司的产量不高

    第三家就是龙国最着名的山南工程械公司。

    公司的液压工程械年产值300多亿元,市场占有率达60%。

    但每年为漏油支出的维修、换件、退货等花费3个多亿

    陆策选择了山南工程械公司作为自己“‘铜帮铁底’油封”技术试水

    山南工程械公司提出,我们购买公司的“‘铜帮铁底’油封”技术,但公司先要把按专利技术生产的油封原件拿来装试车

    于是陆策与当时跟自己合作制造“‘铜帮铁底’油封”件的高级技工宝鸿勋,两人一起找奇力传动公司再次合作,做了一批油封。装一试,效果极好

    山南工程械公司提出,可以用300万元购买专利技术

    陆策还没来得及答复,宝鸿勋听要把专利卖出去,捶胸顿足地,“出了大事啦。

    伙子,我以为你就是申请一个专利完事,哪晓得你还要卖出去。这就是一个空壳专利”

    陆策目瞪口呆

    在场的陈艳一听,两眼一黑,直接晕倒在地

    怎么会是“空壳”的呢?

    宝鸿勋,我们在公司里生产油封件用的那一批钢材,是很早以前一个特钢公司留下的,现在这个公司都已经垮了,被bg公司合并了。

    而且这种钢材也早就不生产了。

    你的专利只是加工制造的方法,那种材料没有了,加工制造技术再好,也是无根之木啊、造不出来的

    陆策这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消息传到公司里,安天骥、陈卓然没有过多想法,生意嘛,哪有只赚不赔的,何况还没有赔

    但陈艳不一样,那3万块钱是她从爷爷治病的钱里抠出来的

    她甚至想到爷爷会因为没有这笔钱治病而死去

    她要找陆策退股

    陆策把上次读心之术得出的结论再次强化、灌输给陈艳,“股不是不可以退,但你要在魔都过上体面生活,就必须承担这种风险”

    陈艳哭了一场、想了一晚,终于决定跟着陆策继续干。

    她主动要求跟陆策去跑这个项目的后续工作

    陆策赶紧和宝鸿勋商量对策,做出决定,

    第一,追踪那批钢材批号;

    第二,如不行抓紧将还剩下的钢材送检,检测相关指标参数;

    第三,最保险的是找一家公司重新生产这种钢材,毕竟将来批产也面临这个问题

    陆策和宝鸿勋先追踪到了bg公司,从一个快退休的老技术员那里,问到那批钢材批号,再同bg公司商量,能否再开生产线?

    bg公司这种钢材已经停产了,产量太再开生产线不划算,不愿意生产。

    陆策和陈艳带着钢材批号,到家乡大湖省生产批量特种钢材的中原特钢。

    中原特钢的马总,你这批钢材的批号用的是原苏*俄式指标体系,现在公司用的是西*方指标体系,不匹配,不好生产

    陆策:如果有性能参数,而且是刚送到钢研院检测出来的全面性能参数,你们可以生产吗?

    马总,有这个东西就好办一些,但我们从头研发这种钢材,还要在硬度、热膨胀系数、热容量、热导率等,

    450个指标参数达标,需要做大量试验,要花一大笔钱,

    这种钢材是专用的,市场不确定,我们也不敢投入巨资去先期试验

    精心化妆的陈艳亲热地拉着马总的,“马总,我们确实需要这批钢材”

    马总像吃了大亏似的,“这样,你们那边与用户签合同,我们这边立马开始试验研制,费用不用你们承担。”

    陆策和陈艳又马不停蹄,赶往北方邻省的山南工程械公司。

    晚上住宿时,陈艳,“陆策,我们就登记一间房。”

    看陆策望着她,她脸红了一下,又凛然,“你想到哪里去了,我就是想节约一点开支,晚上各睡各的床”

    山南工程械公司负责物料管理的副总何宗纬,要么300万元买断你们的专利,要么由你们按专利技术生产油封件,我们检测合格后装,

    但现在你们不卖专利,但又没有实物油封件,我怎么跟你签合同?

    进行多次博弈和利益交换,陆策接受了城下之盟——

    由陆策组织生产“‘铜帮铁底’油封”件、并按原来的油封件价格供应山南工程械公司,

    如果改善了漏油现状,根据使用专利技术生产的工程械的产值,可提取5%的专利使用费,

    如果不能改善漏油现状,还要全额赔偿生产成本,产品由陆策他们去销售

    陆策唯一留了点心思的就是只签了年的合同。

    合同一签,中原特钢很快研制出了合格钢材(他们早就暗中完成研制,就等合同一签就投产)。

    陆策和宝鸿勋在奇力传动公司很快用新钢材生产出“‘铜帮铁底’油封”件。

    “‘铜帮铁底’油封”件用到山南工程械公司的各类液压械上,再也不漏油了,每年节省开支3亿多元

    陆策只从山南工程械公司拿到了200多万元的专利使用费。

    山南工程械公司采用“‘铜帮铁底’油封”件后,市场占有率由60%提高了0%多

    他们需要大量的“‘铜帮铁底’油封”件,找陆策续签合同,陆策提出要把专利使用费提取比例由5%提高到了5%

    山南工程械公司不同意这个条件,又恢复了原来的老油封件,

    结果他们的漏油率一下子又上升了,市场占有率由0%多,又退回了60%

    山南工程械公司副总何宗纬来公司见陆策,提出再次合作生产“‘铜帮铁底’油封”件,

    但陆策提出了自己的新方案,由陆策自己组建公司专门生产“‘铜帮铁底’油封”件,为山南工程械公司液压械配套

    何宗纬最后接受了这个条件

    陆策与奇力传动公司陈总商量合资成立“伟力油封件生产公司”,陆策绝对控股,专门生产‘铜帮铁底’油封件。

    陆策让陈艳担任公司经理,并告诫她三句话,

    注意市场行情变化,寻找新客户。这是你的专业

    络人才,特别要发挥好宝鸿勋的作用,让他作技术负责人

    把公司管理放在极端重要位置,如果因经营管理出了问题,陈艳要负全部责任

    陈艳感觉到了巨大压力,但研究生没毕业,就成了梦寐以求的“新魔都人”,

    兴奋战胜了压力

    她抱着陆策,香唇寻找他的嘴唇

    让陆策差点透不过气来

    经纬科技咨询服务公司和伟力油封件生产公司,成为陆氏企业集团的最早、唯二的芽苗

    陆策把成立公司、中标山南公司的“工程措施”单独立卷,郑重交陈卓然存档。

    不过,这已是两年以后的事了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