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A+A-

    魏时都已经11岁了,白姨娘虽然是过来照顾孩子的,但肯定也不能住在一个院子里,不过魏大伯母给白姨娘安排的院子紧靠着魏时这边儿,方便照顾。

    这两处院子的管家权,自然也是交给了白姨娘,大房的院子,大房的下人,吃喝用度也都是大房这边来出,这两处院儿管家却是由白姨娘来,不得不白姨娘母子俩是占了大便宜了。

    不过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她们母子俩一个比一个穷,过来的时候,魏仁压根就不往外掏银子,定主意让自己的姨娘和儿子吃大哥的、喝大哥的、用大哥的。

    魏时能做的不过是把这份情谊记在心里,日后再还回去,现在的话,他不能不接受这份情谊,没有承担他和姨娘两个人独立生活的能力。

    这种无可奈何的感觉冲淡了取得府案首带来的喜悦,魏时不得不正视现在的自己,的好听点儿,他是靠着伯父的疼爱生活,难听点儿,这也算是一种施舍吧。

    魏时上辈子已经成年了,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三观,对他来,在已经分了家的大伯家里住着,并且是白吃白住,心里头实在不怎么自在。

    但凡是父亲往外拿些银子出来,或者是让人从燕县送些东西过来,他都不至于这么尴尬。

    事实情况是他和姨娘不光在大伯这里白吃白住,还领着大伯发的月银。

    在读书上,教导他的除了大伯之外,还有堂兄的先生,束脩也是大伯往外拿。

    抛出这些身外之物,大伯一家在他身上费的心思可不少,大伯亲自指导他读书,大伯母没少让厨房给他开灶,一季三套衣服,所有的待遇都跟堂兄一样。

    堂兄待他就更不用了,柳州城的山山水水,都是堂兄带着他观赏的。

    私心里,魏时已经把大伯一家当做是自己真真正正的一家人了,反倒是父亲那边,越来越疏远,除了每月问候的信件之外,再没有什么来往了。

    一年的时间快也快,似乎眨眼就过去了。

    “大夫人让人送过来两套衣服,你待会儿试试合不合身。”

    白姨娘仍旧是柔柔弱弱的样子,不过这一年日子过得畅快,人也比以前显得恬静了,不再带着一股子轻愁劲儿。

    ! 远离了老爷和夫人,这寄人篱下的日子,反倒是要比在府中过得好,自己住的院儿和儿子这一处院子,都是她管着,没什么烦心事儿,不去想燕县的那一大家子,大半的精力都放在了儿子身上。

    活了这么多年,白姨娘到这个岁数才觉得有些滋味儿。

    “过几日我便启程去参加院试,大伯都已经安排好了,差不多得一个多月吧,您在家里头要好好照顾自己,没事儿的时候去看看祖母。”

    大伯母就算了,祖母没什么事情要忙,巴不得有人陪着话呢,大伯母的事情就多了,里里外外都得忙活,何苦去耽搁她的时间呢。

    “你安心考试,我这边你就别担心了。”白姨娘知道自己是因着儿子,才有了如今的日子,大老爷和大夫人之所以善待她们母子二人,必然是有所图的。

    她一个后宅女子,什么本事都没有,没什么可让人图的,儿子就不一样了,她不止一次的在府里听大老爷赞她儿子会读书,想来图的便是她儿子日后能有个好前途吧。

    自家老爷什么都不上心,不管是子嗣,还是官途,还是家族,在老爷那边都不如他自个过得舒服重要,大老爷显然不一样,还是很看重家族荣耀的。

    等将来儿子考出名堂来了,超过了老爷,保不齐老爷和夫人还得看她的脸色过活呢。

    姨娘在大伯府上,魏时确实是没什么好担心的,这一次去参加院试,堂兄就不跟着去了,该带的人都已经安排好了,一回生二回熟,也没什么好紧张的。

    燕县这边儿,魏仁并没有白姨娘母子俩想象的那么凉薄,又或者,在嫡子不怎么康健的情况下,对比越来越出色的庶长子,他已经不能像之前一样完全割舍掉了。

    自得了一次风寒之后,魏达两三个月就得病一次,两岁的孩子,光药都不知道吃了有多少了。

    魏仁是看重这个儿子,但也怕这孩子立不住,养到四五岁夭折的孩子多着呢,达哥儿现在才两岁多,身子骨弱,时不时的就要生场病,那么多下人照看着,连点凉风都不让吹,就这还能生病。

    这孩子能不能养大,魏仁实在是不敢抱太大的希望。

    他这前半辈子靠兄长,可兄!兄长总不能靠一辈子,老了之后还不得是靠儿子。

    嫡子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比庶子更有出息的。但是现如今他们府上,庶长子十一岁就已经取得了童生功名,马上就要去参加院试了,板上钉钉的秀才,十二岁的秀才公,这在以前他想都不敢想,兄长当年也没这个成绩。

    不出意外的话,长子的前程还在后头呢,便是达哥能养成,又有李家帮衬,可一个病弱的孩子,怎么让他去考科举。

    不能考科举,入了官场那只能从末流做起,便是有李家在又能如何。

    魏仁已经思量许久了,长子放在兄长那边他是放心的,嫡子是李氏的心尖子,能不能养活就看李氏的了,但是这两边有必要平衡一下。

    长子那边下回让人送几张银票过去,从他自个儿的私库里出,只要不让夫人知道,也闹不出什么事儿来。

    同样是待在柳州城,魏仁已经把嫡亲的女儿抛之脑后了,本来嘛,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更何况这个女儿还跟他不怎么亲近。

    李氏也惶不多让,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儿子身上了,没生病的时候,千防万防,生怕这孩子生病,生了病那就得更精心了,魏仁那边她都没心思管了,更何况是已经嫁到柳州城的女儿。

    不过李氏之所以一点儿都不关心女儿,还不是因着有魏大伯在,不担心婆家会欺负她女儿。

    至于从在她跟前长大的魏时,这子去了柳州城就没再回来,还把白姨娘给接过去了,可见就是个白眼狼。

    还好她有了自个儿的儿子,否则的话,指望这白眼儿了,日后保不齐要把白姨娘那狐媚子给弄到她头顶上去呢。

    不是亲生的就是不是亲生的,肯定是隔着心眼儿,更何况还是从白姨娘肚皮里生出来的贱种。

    堂兄没有跟过来,魏时自然没必要放慢速度,不风雨兼程,但路上也没怎么耽搁过,比去年少花了将近一半的功夫。

    有大伯安排的人在,不管是住处,还是报名,都用不到魏时操心。

    不过对这阳州城,魏时也算是熟悉了,这次便没让刘叔跟过来。

    临考前两天,魏时也不敢在外面吃东西,不过当时出来逛了!了逛,遇到了好几个熟人。

    “院试准备的怎么样?能不能一鼓作气拿下三元?”

    “上次你怎么没多留几日,我跟刘兄本来还算邀请你参加诗社呢,去了才发现你都已经回柳州城了,这回可不能如此了,看完榜单之后,多在咱们阳州城留几日,多认识点人总没坏处。”

    “不知道这次还考不考公羊传里的内容,上次就是吃了这个亏,考完之后,专门去请教了先生。”

    ……

    瞧着挺面熟,听话的语气也挺熟,但魏时已经很难将这些人的脸同名字联系到一块儿了,只能哼哼唧唧的糊弄过去。

    院试只有两场,一场正试,一场复试,但是该考的内容一点都不少,帖经、策论、诗赋、墨义,题量没比之前少,时间却是比之前少了,一场下来,很多人都没写完。

    院试的时候,考察了有关于公羊传的默写,所以备考的这一年里,不少考生都冲着公羊传下了不少功夫,但是这一次的试卷,一点有关于公羊传的内容都没有,最后一道题目是让默写圣谕广训百数十字。

    客观来,默写圣谕广训要比默写的公羊传简单,但是公羊传毕竟是这些考生这一年专门攻克的一本书,圣谕广训可没多少人专门下这个功夫,这就到了要考察基本功的时候了。

    要背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了,殊不知一些记忆是会被慢慢淡忘的,再把精力放到策论、诗赋、杂文上的时候,往往就忽略了基本功。

    所以不管是去年的公羊传,还是今年的圣谕广训,都着实是坑了一批考生。

    当然了,今年的情况还要好一些,圣谕广训毕竟不如公羊传偏门不,参加院试的也都是已经考过了府试的童生,考生的水平都不在一个层次上。

    这一次诗赋倒是出了一个中规中矩的题目,以花为题,但凡是学过诗赋的人,必然练过这个题目,把以前的拿出来写上就是了。

    当然了,如果这诗作已经对外人展示过了,那可就不能往上写了,万一真有人把自己曾经的诗作拿来用,两边相撞,谁也讨不了好去。

    基于这个原因,魏时也不太乐意参加什么诗社,省得把存货耗光了,自己在考试的时候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