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六章 谢玄论策

A+A-

    月初6傍晚,寿阳城下。

    从昨日开始的攻击寿阳的战斗已经进行到了第2天,此刻,第2天的攻城战刚刚偃旗息鼓,攻城的晋军和这两天进行的多次进攻样再次被迫败退。

    夕阳照耀之下,城下战场片狼藉,尸横遍野。两天的进攻,桓温动用了攻城车,投石车,云梯,甚至是巢车这样的顶级攻城武器,对寿阳城发动了潮水般的进攻。

    但是,桓温低估了寿阳的坚固和防御体系的完备,也低估了袁真及其部下死守城池的决心。城头上无数的箭塔发挥而来巨大的作用,配备了连发元戎弩的叛军对攻城兵马造成了大量的杀伤。

    城墙的坚固,令投石霹雳车的攻击并没有起到压制的效果。高大的城垛规避了石弹的伤害,让城头的士兵得以保存。

    桓温之前数月的等待确实为他赢得了最佳的进攻时,但同时也让袁真有了更多的时间准备。城墙上下,各种防御物资堆积如山。滚木擂石,滚水热油,箭塔连弩,高墙坚垛。外加5万多的人力。

    这切让桓温大军的进攻举步维艰,两天的攻城战不但没有攻破城门城墙,而且付出了近4千伤亡的巨大代价。第天被激吐血袁真撑着病体站在城头指挥,化悲痛为力量,反而激励了士气。桓温城下杀人的行为,不但没有吓到城头兵马,反而让他们见识到了桓温的凶狠,守城更加卖力了。

    在弥漫着焦臭和腐败气味的大营中,桓温召集众人前往大帐,商议对策。他已经意识到了,这么打下去怕是又要迎来场尴尬的败仗了。

    大帐之中,桓温下众人形容狼狈的站立两侧,个个身上脸上还有血污和汗水没有擦去。脸上也带着疲惫和迷茫之色。

    桓温居中坐在军案之后,神情肃然。郗超袭灰色宽袍,发髻飘飘站在左侧上首,他的下首是干军中参军和文官,谢玄也在其中。右侧站着的都是桓温下的将领,桓氏子侄不少,除桓序外,还有桓温族侄桓伊,桓温弟桓豁的长子桓石虔等人。

    在片弥漫着窒息般的闷热的气氛之中,桓温沉声开口了。

    “诸位,我大军已然攻城两日,未得要领。死伤逾4千之众,却连寿阳城头都没摸到下。诸位对此有何看法?诸位可知,有多少人在背后等着看老夫的失败,等着看老夫的笑话。区区袁真叛军,都不能令其俯首,岂非滑天下之大稽?”

    众人低着头都不话。众人进攻不可谓不勇猛,将士们不可谓不拼命。段也都用了,但是却就是攻不进去,这有什么办法?

    但这些话自然是不得的,大司马发起怒来,谁也招架不起。

    郗超咳嗽声,出列行礼道:“桓公勿要焦急,此战本就是持久之战,万万急不得。下官早就过,寿阳城中兵马5万,论兵马总数,比我们少不了多少。袁真铁了心要死守,自然是不计代价的阻挡我们攻城。我军伤亡4千,袁真叛军死伤也不少。目前还没到分胜负的时候。”

    桓伊闻言出列拱道:“郗参军所言极是。袁真叛军死伤惨重,他完全是用兵士们的性命死守城池。他们坚持不了多久。大司马再给我3天时间,我必率军攻入寿阳。”

    桓温皱眉道:“莫要大话,照目前这种局面,3天绝对攻不下。”

    桓伊动了动嘴,不敢话了。实话,他也确实没有把握。

    桓石虔出列,大声道:“伯父,莫如死命强攻便是。明日早,侄儿率5千死士着甲胄盾牌攻城。凭侄儿杆银枪,只要上了城头,便可占据城墙,后续兵马便可攻上去。我们有些人贪生怕死,攻的不够坚决。侄儿建议,伯父亲自坐镇后方督战,但有后退怯战者当场诛杀。侄儿愿立军令状,攻不上城墙,愿提头来见。”

    众人都拿眼等着桓石虔,心道:大伙儿还不够拼命?你这话得,岂不是在贬低所有人?

    桓温皱眉摆道:“石虔,你作战勇猛,老夫是知道的。老夫也相信你的能力。但硬拼是不成的。适才郗参军的话你没听到么?袁真的兵马并不比我们少。城头防御又极为严密坚固,强攻之下,损失会更大。若再损失些兵马,老夫岂不是要退兵了。”

    桓温这话的委婉,其实他是不想让桓石虔死在战场上。桓石虔是个直性子,他立军令状,攻不下来便愿意受军法处置,自己却怎能因此便杀了他。他是自己的弟弟桓豁的长子,跟着自己出来打仗,是来立功的,可不是来送死的。

    况且他的那种攻城的想法毫无谋略可言,大概率那5千人都会断送。那是绝对不成的。

    桓石虔还待再,郗超开口道:“镇恶是猛将,这办法也不错。不过暂时不能用,这是最后的段。现在要商议的不是硬拼,桓公之意是,尽量减少伤亡,想办法攻克寿阳,而不是死拼。”

    郗超话,桓石虔只得讪讪闭嘴。郗超的地位便是桓氏子弟也是不敢挑战的。

    众将领嘴舌的了通,提出的进攻策略都不得要领,桓温并不满意。他皱着眉头环视众人,目光落到了谢玄身上,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来。

    “谢玄贤侄,你怎么不话?对目前的情形,你有什么看法?”

    谢玄是谢安的侄子,谢氏年轻辈中的佼佼者。就算看在谢安的面子上,桓温也要对谢玄客客气气的。在没撕破脸之前,桓温是绝对不会为难谢安和他的家族的。

    谢玄闻言忙出列拱道:“启禀大司马,这种场合,岂有谢玄话的份。大司马和诸位将军商议便是,我可没有什么主意。”

    桓温皱了皱眉头。郗超淡淡道:“幼度,你这是事不关己,不闻不问啊。莫忘了,大司马平叛,是奉朝廷旨意。若袁真叛乱不平,引秦燕胡贼南下,到时候可不是大司马个人来承担,是大晋来承担的。幼度难道没从你叔叔那里学到要为天下所计的道理么?”

    郗超出言便是夹枪带棒毫不留情。这里边其实有缘由,郗超和谢玄直不和。当初谢玄是在桓温帐下为属官的,郗超为参军,是谢玄的上司。两人从那时起便经常生出嫌隙。

    谢玄看不起郗超奴颜婢膝的行为。同为大族出身,郗氏本来就是流民帅奋斗到现在的地位,已经被众侨姓大族所认可。可是郗超作为郗氏后人,却对桓氏卑躬屈膝,失了大族气度。郗超的种种作为,谢玄是甚为不齿的。

    郗超则看不起谢玄身上的那种名门高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觉得谢玄除了是陈郡谢氏出身之外,除了生了副好皮囊之外无是处。

    两人共事段时间,发生多次争吵和不快。最后桓温不得不让谢玄去弟弟桓豁帐下当了参军,避免两人矛盾升级,闹出更大的不快来。这次桓温出兵攻寿春,桓豁却偏偏派了谢玄领了两千兵马到庐江郡会同桓序的兵马前来,两个对头又见面了。

    谢玄并不理会郗超的话,对桓温道:“大司马帐下人才济济,谢玄此次前来,甘当驱使之将,不敢擅自多言。我4叔今年新年的时候也教训过我,要我多学多悟,慎言慎行,不可自以为是,胡乱话。”

    桓温呵呵笑道:“安石倒是谨慎。但你是他的子侄,却是老夫的部下。老夫今日偏偏要听你。安石若怪罪你的话,老夫写信去同他理论。”

    谢玄躬身道:“那怎生是好?罢了,既然大司马执意要听谢玄的想法,我倒确实有些不成熟的看法。出来,大司马和诸位莫要见笑。”

    桓温微笑道:“你看。”

    谢玄点头,伸揉了揉坚挺的鼻梁开口道:“大司马,这两日作战确实有些不利。袁真叛军反抗如此激烈,令我军无法得,死伤了不少兵马。其实,在我看来,大可不必如此急切。现如今两军对垒,针尖对麦芒,都铆足了劲。此时若强攻下去,反而会让叛军鼓作气,更加的难缠。此时当有张弛之度,不如暂缓进攻,让其士气衰减。曹刿论战所言,鼓作气,再而衰,3而竭。避其士气锋芒,择其士气衰竭时进攻,反有奇效。”

    桓温抚须沉吟,众将听了也微微点头,觉得谢玄的有些道理。

    郗超却开口道:“问下谢参军,何时叛军士气衰竭呢?是否要请袁真来告诉咱们声?可莫要读了几本书,便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

    谢玄怒道:“郗参军这是什么话?你问便问,何必来讽刺?此乃大司马要谢玄话,你又来阴阳怪气作甚?”

    郗超也怒道:“何为阴阳怪气?是你心中有鬼吧。你若无阴阳怪气之心,怎听出我对你阴阳怪气?本人问的难道不对么?进攻的时固然重要,固然要把握对方士气衰竭之时,但何时是衰竭之时呢?围而不攻么?”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