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9章 时代的落幕(上)

A+A-

    当李丰田得知了印度的事情后,没有了从前的喜悦和激情。



    一切都布局好了,历史走向正确的轨迹之后,许多事情就是顺水推舟的事情。



    



    贞观二十二年,刚入初春,就传来了噩耗。



    马周病死在了任上。



    不得不,马周这些年对于稳定北疆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大唐这些年土地扩张的太快,算上南北新洲加上整个北疆,领土在短短的二十年之内扩充了五倍不止。



    是发展快,那其实也仅仅限于中原地区,而且,中原地区,遍地都是遇,这就造就了在偏远地区人少,甚至是几乎没人的情况。



    只有真正的渴望土地的传统农民、逃难者、外来和异族人口以及罪犯,才会出现在边远地区。



    这就造成这里人口结构复杂,成分复杂。



    想要在这里控制各种人口,没有过硬的智慧是不行的。



    就好比马周和刘仁愿,他们面临的问题可不是一星半点。



    这些年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北新洲那边,因为短时间内可以看见大量的利益,有限的支援和补助,都给了北新洲。



    前些年马周也曾上表希望朝廷给一些帮助。



    但是,朝廷只能给一些技术方面,人口真的没有。



    强迁是不行的,去北新洲多少还有个发财的理由,去北海?



    和发配有什么区别?



    所以,对比刘仁轨,马周那边才是真的困难。



    但是,马周知道朝廷的困难之后,要了一些技术之后,便没有张口了。



    就是靠着这点班底,带着有限的人口开荒,然后吸纳周边的大大的部落部族,逐渐的壮大了队伍,现在,在北海边上,建立起了一座初期的北海城,可谓是功德无量。



    强大的工作量,使得本就不强壮的马周积劳成疾,最终还是病死在了任上。



    当马周的死讯传来,李二非常的悲痛。



    这些年北疆的稳定,离不开马周的默默付出,马周的骤然离去,如同大唐少了一根柱石。



    在接下来朝堂上,李二难得的出席主持。



    主要是追封马周和表其功绩。



    然后,就是开始就北海道的发展以及一些相关的讨论。



    李丰田也出席了,只不过,只是安静的当着美男子。



    但是,这次却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声音。



    有御史指出一个问题。



    大概就是,北疆那么大的地方,千里无人烟,路难走,土地也不好种,周边除了一些土人,啥也没有,为什么要建设那里呢?



    现在朝廷生勃勃,中原地区都发展不过来呢,那破地方管他干嘛,派点人驻守一下就行了,可要可不要的地方。



    这一论调刚一提出来,李丰田顿时就炸毛了!



    妈的,老子累死累活就为了多圈一点地,给后世子孙留下宝贵的财富,你特么一句话不要就不要了?



    艾公曾经过一句话,大国的基础是什么?



    有人口的,有科技的,但是都不对!



    大国的最大的基础,首先是要有广袤的土地!



    



    土地是最宝贵的资源!



    北海那边现在看似是苦寒之地,但是你知道地下有多少宝贝吗?



    你今天不要,那明天别人就要了!



    所以,李丰田站起来,根本没给那御史丝毫面子,直接怼脸输出!



    “要不是知道知道你是地道的唐人,老子真的要查查你的成分!这是多祸国殃民的人才能出来的话?土地不重要,那他妈什么重要?贫瘠怎么了?寒冷怎么了?没人怎么了?老子告诉你,即便那里没人,也得有一面大唐的旗帜插在那!”



    “人少可以生,土地没了那是要流血的!还有,你那里什么都没有,你凭什么这么?你是去过了,还是实际调查过了?拍脑门就?嗯?”



    “老子告诉你,就先不你看不见的,光是北海的淡水资源,那就是后世子孙宝贵的财富!你知道在未来人口多了,科技发展起来后,淡水资源多宝贵?那么多的水,你一句话就不要了?”



    “除此之外,即便那里不种粮食,有多少的树木可以砍伐?有多少动物可以狩猎?这不是资源?你知不知道,你的这种蠢话,会误导多少人?”



    李丰田的火力全开,让所有人都看傻了!



    一直以来,李丰田都是一个老好人的形象,很少和人发火。



    当然,对待外族的时候例外。



    所以,今日的反常,也是吓了所有人一跳。



    今日的李丰田已经是侯爷的身份了,所以,那个御史也不敢太顶牛,只能红着脸,不敢言语。



    他真的没想到,自己的一句话,竟然遭到了李丰田骑脸输出。



    最后,还是李二当了和事佬,但是也是指责了一番那个御史。



    “殿下,请您一定要记住,未来在土地的问题上有了冲突,不能妥协,一寸山河一寸血!什么都能谈,唯独土地是不能谈的!”



    最后,李丰田严肃的跟一旁听政的李承乾建议道。



    “定海侯的话,孤知道了!”



    一场看似普通的早朝,却是在李承乾的心中扎了根。



    李二的精神也不是很好,处理完问题后,便草草的下了朝。



    



    时间一晃来到了八月,这一日在家休息的李丰田,得到了房府的邀请。



    房玄龄想见李丰田。



    李丰田面色沉重的去了。



    房玄龄自去年开始,就开始大病病不断,进入今年以后,也是经常无力上朝,



    尤其是这最后一次上朝,还是两个月前,剩下的时间都是在家养病。



    但是李丰田却是知道,房玄龄大限将至了。



    



    在房玄龄的卧室中,李丰田见到了病倒在床上的房玄龄。



    “国泰来啦?”房玄龄的声音不大。



    “房相,我来了。”李丰田握住房玄龄的已如枯树皮的,眼泪差点掉下来。



    房玄龄本就纤瘦,这一久病,基本就如同直接摸到骨头一般。



    “国泰啊,老夫应该是大限将至了。”



    “房相勿要此话,房相好好养病,朝廷离不开您呢。”



    话虽这么,但是李丰田已经开始哽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