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准备去府城

A+A-

    等孙山回到家,看到孙家的所有人都在,连被孙伯民送回家的德哥儿放下东西后,又拐回老宅。

    孙伯民奇怪地问:“二弟,三弟,你们怎么都来了?”

    虽然最忙的时候过去,但田里还是有活干的。三弟游好闲可以理解,二弟可勤快的庄稼汉,怎么也来老宅这边的,要来,也只会晚上过来。

    孙三叔抓了一把南瓜子嗑,站了起来,兴奋地:“大哥,大姐来信,谨哥儿考上秀才了,我是秀才他舅舅了,哈哈哈。”

    笑得那么放肆和浮夸。

    孙山听到后,也非常高兴。大表哥今年才岁,就考上秀才了,未来可期。

    孙伯民欢喜地问:“大姐来信了?在哪里?谨哥儿真得考上秀才了?谢天谢地,我们的谨哥儿真厉害。”

    想到有个秀才的外甥,想到大姐在何家地位更加稳固,情不自禁地咧开嘴巴笑。

    孙二叔憨厚地笑着:“谨哥儿考上秀才,还是前0名,哎呦,叫什么生啊?”

    对于科举一事,孙二叔搞不懂,只听村长照本宣科地读信,具体是什么,一直迷迷糊糊。

    黄氏双合拢,对着天空拜了拜,欢喜地:“你大姐信上,谨哥儿这次科考,成绩超乎意料,异常的好,比平时考得好太多了,竟然第九名。还谨哥儿每个月都能从官家那得到六斗的廪米作为补贴,吃上官家饭了。”

    古代有不为五斗米折腰,何书谨的六斗米,约等于5斤,足够养活自己。

    大家听到官家竟然给谨哥儿发粮食,高兴地几乎跳起来。

    孙三婶夸张地:“阿娘,你是谨哥儿什么都不做,官家就给他发6斗米?”一个月6斗米,一年下来,数量不少,拿出去卖也值不少钱呢。

    黄氏绽满笑容地点头:“你大姐还,谨哥儿考上秀才后,可以免他自己的徭役,也能够免除三十亩土地不上税。”

    其实这两类免税对何家来根本事一桩,但这种象征意义,无人能比,出去脸上有光。

    孙二婶听到能免徭役,能免三十亩的田税,羡慕地:“谨哥儿真厉害,不愧是大姐生的。

    ”要是家里出一个谨哥儿这样的秀才多好啊,家里的田税全免了,以后收多少就入仓多少,不用给官家。

    苏氏听到能免赋税,心里不由地想,要是我的山子考上秀才多好啊,他身子弱,不用像他爹那样去服徭役,家里的所有田地也不用交税,到时候大米饭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偷偷地看了一眼孙山,大姐家的谨哥儿能考上秀才,那是因为是何家子弟,山子只是乡下人,不能和谨哥儿比。

    庆哥儿,广哥儿,永哥儿,德哥儿听到大表哥考上秀才,比孙家大人更能理解秀才的含金量,心里更加羡慕和敬佩。

    庆哥儿仰慕地::“大表哥真厉害,年纪轻轻就是秀才公了。”

    德哥儿在一边附和:“是的,比我们的夫子还厉害呢。”

    孙家的孩子都未见过传中的大表哥,但有这样一个表哥儿,与有荣焉,恨不得亲身去问问大表哥为什么那么厉害。

    孙山也好羡慕,大表哥真得是传中别人家的孩子。

    岁的年纪就搭上“士”的班车。句不好听的,以后走霉运考不上举人,进士。秀才足够一个人能体面地生活。就算何家英才云集,秀才也不是别人能三道四的。

    孙伯民又问:“阿娘,大姐信上还什么了?”

    黄氏笑着:“你大姐谨哥儿0天后会办喜酒,请亲朋好友来庆祝一下,还叫我们去。”

    信上何家会大办特办,庆祝谨哥儿考上秀才。

    孙大姑还在信上调侃,要是这次不办,怕何家以后没会显摆。毕竟目前来看,家里除了谨哥儿,剩下的几个男丁,没一个表现会读书的。

    何父何母要搞个三天三夜,逞逞威风。

    听到叫孙家去,孙三叔觉得会又来了,跳起来:“阿娘,这次肯定轮到我去,上次二哥去了。”

    至于大哥,不敢叫他不要去,孙家外人看到,孙伯民才是家主,这么重要的活动,肯定要出席。

    孙三婶撇了撇嘴巴,白了一眼孙三叔,觉得他任何话都是白搭的,这么重要的场合,他更没会去。都活了快30年了,还想不通。

    黄氏摇了摇头:“这次就你大哥跟村长去,你还是下次吧。”

    信上孙大姑叫黄氏也去,但黄氏无论如何都不会去,大闺女和何家人不介意,可做人要有觉悟,这么大的喜气,寡妇如何能去?

    黄氏先死丈夫后死儿子,在外人看来就是不祥之人。黄氏绝对不能让谨哥儿沾上自己的霉运。

    孙三叔挣扎地:“阿娘,大哥肯定要去的,但我去也不影响啊,这样吧,阿娘,我自出路费去,总行了吧。”

    嘿嘿,只要到了府城,几句好话,哄大姐大姐夫开心,区区运费,大姐肯定给报销,再哭几句穷,万一心软,有可能给补贴。无论如何,一定要抓住会,去府城耍耍。

    黄氏挥了挥:“这事村长决定,你有意见去问村长吧。”

    懒得跟老三废话,村长话有权威,做坏人这事,还是拜托村长干。

    德哥儿在孙山耳边低声:“山子,我也想去省府,长那么大,我还未去过呢。”

    孙山点头:“我也是,我也想去逛逛。”

    孙山也想利用这次会,去府城看看。做井底之蛙太久了,想迫切了解外面的世界。

    在一边听到他们话的广哥儿,没好气地:“你们两个想都不要想,府城路途遥远,去一次可花费不少呢。”

    黄氏把事都清楚了,挥一挥:“你们回去干活,晚上再问问村长怎样安排。”

    大姐的来信除了提到谨哥儿考上秀才之事,还了明哥儿在府城的情况,总结下来就是一切都很好。

    孙二叔和孙二婶也放心了,带着家里的孩子回去了。

    至于孙三叔撒娇纠缠黄氏,黄氏不为所动,只一句:一切听村长安排。

    孙三婶拉着孙三叔和家里的孩子,笑嘻嘻地离开老宅了。当家的去不去,她无所谓,反正怎么安排,也不会有她去府城的位置。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