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陈宫

A+A-

    上午。

    太阳毒辣。

    陈留城外,经过多日鏖战。双方都受不了了,今日罢战。

    黄巾号称十万,其实只有七八万人。其中既有精壮的兵丁,也有老弱妇孺。

    也就是军队带家属作战,与匈奴人的模式差不多。

    不过黄巾有一个特点,他们有两准备。一是妖言惑众,蛊惑百姓加入黄巾,信奉太平道。

    现在黄巾强盛,似有席卷天下的趋势。对于百姓、部分豪强来,拥有极大的吸引力。

    一是掠夺百姓。

    所以他们的队伍是越来越多,仿佛滚雪球一般的壮大。

    相反,陈留郡内的人,则是越打越少。

    所以现在城池危如累卵。

    陈留城头。

    “汉”字旌旗依旧,飞扬雄风。旌旗下的城池,到处都是鲜血,以及箭矢射出的孔洞。

    兵丁虽然不少,但人人疲惫不堪,少数是受了轻伤,但没有得到好的关照,仍然被派遣上来,执行戒备任务。

    军队中弥漫着一股颓丧的气息。

    没有强将,不是强兵。

    如何能长久?

    城中。

    百姓的人数倒是减少了一些。因为很多精壮都被征召,并且战死了。

    他们大多都没有好的居住环境,不少都是沿街住着,家产只有细软。

    没有粮食,他们只能由官府供养。而官府的粮食也是有限的,需要优先供给兵丁。

    所以百姓们多数都是食不果腹,饥肠辘辘。

    空气中弥漫着悲伤、惶恐、不安的气息。

    黑云压城城欲摧。

    黄巾就像是悬浮在所有人头上的一柄利刃,随时都可能落下,让所有人都心惊胆战。

    蔡邕宅邸内。

    蔡邕还有粮食吃。虽然日子也不好过,但至少能吃饱饭。

    但就算如此,蔡邕也是每日里唉声叹气。

    书房内。

    蔡邕父女正在看书。他们大部分的书都扔在了庄园内,但随身带了一些。

    “哎。”蔡邕怎么也看不进去,放下了竹简长叹了一声。

    “父亲不必忧心,如果事不可为。我们父女一起殉国,也不会孤单。”

    蔡琰轻叹了一声,也放下了竹简,抬起脸对蔡邕道。

    她已经有了觉悟,如果陈留城破,就用匕首自尽了。她随身携带的荷包内,没有其他,只有一把锋利的匕首。

    不过,她的内心仍然存有希望

    她很庆幸自己在黄巾兵临城下的时候,就派遣人去了河东向兄长求救。

    现在还有希望。

    要是当时没有这么做,就只剩下绝望了。

    蔡琰这么,蔡邕反而更难过了。他连连摇头,心中暗道;“我一把年纪了,死不足惜。”

    “你还年纪轻轻,又有好姻缘。这乱世之中,哪有比张霸更好的姻缘?死了多可惜。”

    与蔡琰相比,他更绝望一些。人都出去这么久了,却还没有见到张霸援军。

    莫非路上出了事情?

    或是张霸自身难保?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啊。

    管家从外走了进来,行礼道:“主人。郡守来了。”

    蔡邕有些惊讶,蔡琰心中一动,十分敏的道:“恐怕是为了粮食的事情。”

    蔡邕醒悟立刻站起走出了书房,来到了大堂。

    大堂内。

    郡守徐庸身上穿着便服,腰间佩着长剑,跪坐在客座上。

    “蔡公。”徐庸听见动静转头看去,见到蔡邕之后,站起来拱行礼道。

    “徐郡守。”蔡邕一拱还礼,然后请了徐庸坐下,自己也来到主位上坐下,抬头问道:“现在黄巾十万攻城,郡守日理万。却抽空来我家拜访,必定有事。”

    “请郡守直。”

    徐庸心中一宽,不愧是德高望重的大儒,就是明白事理。他没有犹豫,拱道:“现在城中粮食短缺,而大族粮仓丰满。蔡公德高望重。我想请蔡公出面,向大族讨一些粮食。”

    蔡邕立刻道:“如果城破,守着粮食也不过便宜了黄巾贼寇罢了。我蔡氏愿意出五十石的粮食。我马上去游城中大族,拿出粮食。”

    五十石就是六千斤,相比于目前陈留城的情况,实在是杯水车薪。

    但对于蔡氏来,已经是很大一笔了。

    蔡邕慷慨,也明白事理。

    “多谢蔡公。”徐庸内心松了一口气,也很感激蔡邕,深深行礼道。

    “郡守客气。”蔡邕摆了摆。片刻后,徐庸带着整个蔡氏出的五十石粮食走了。

    蔡邕也离开了宅邸,前往城中大族游。

    他一张老脸还是很管用的,无论是慷慨的,还是吝惜的,都愿意出粮食。

    有了粮食供给,城池就可以再坚持坚持了。

    人在绝境的时候,自强的人自救。

    这大汉朝虽然烂透了,但也还是有像蔡邕这样的人。

    无独有偶。

    想救陈留城的人,不仅是蔡邕。

    有一个人。

    姓陈名宫,字公台。乃兖州东郡人,黄巾爆发的时候,他正在陈留游学,被困在了好友的庄园中。

    陈留城西北方向,有一个偏僻的地方。

    叫柳池。

    陈留人陈思的庄园,就坐落在此。陈思家族在这里耕耘了百余年,树大根深。

    在黄巾刚刚爆发的时候,他就聚集了豪强、百姓上千家,镇守自己的庄园,并击退了来犯的股黄巾。

    然后他立刻组织精壮,对自己的庄园进行改建。在短时间内,建造出了一座不是很坚固,但可以唬人的外墙。

    集结粮食,训练兵马,积极自救。

    黄巾起义爆发,陈留郡的县城、庄园被攻破了无数。

    但他陈家却保存了下来,而且发展壮大了。

    这当然是陈思自己有威望、能力,但也离不开他的朋友陈宫的帮助。

    陈家坞堡内。

    兵丁披坚执锐或站岗,或巡逻,一丝不苟,肃杀之气直冲云霄。

    陈思的宅子,书房内。

    陈宫与陈思正在话。

    陈思是个读书人,但长的有点武,国字脸,丹凤眼,身材健壮高大,很有气势。

    陈宫就不一样了。

    他肤色白皙细腻,五官端正,面容偏柔和,身材修长不胖不瘦,头戴刘氏冠,身穿蓝色宽袖袍服,腰间挂着一柄长剑。

    他正襟危坐,很有士人的气度。

    陈宫对陈思道:“子心(陈思表字),现在黄巾强盛,之所以没有来讨伐我们。是因为陈留城还在。如果陈留城破,我们也要灭亡。”

    “得想办法救陈留。”

    陈思点了点头,但又摇头道:“于公于私,我都该救陈留,但奈何势单力孤。”

    陈宫已经有谋略,正打算话。

    一名部曲来到了书房外,躬身行礼道:“主人。有一人自称是河东张霸的使者,特来求见。”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