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视频后续---各朝发展9

A+A-

    “魏卿的不错,东瀛竟然如此狂妄,不将我大唐放在眼里;若是真的贫瘠暂且不,实际上拥有银矿,竟然敢如此欺上瞒下,我大唐虽然是天朝上国,尊重爱好和平,但也不是谁都能侮辱的!”

    唐太宗李世民的这一番话就相当于最高领导做了表态,恳请陛下立即出兵!”

    贞观朝堂上的文武大臣那都是狠人啊,能走到唐太宗李世民身边的人,哪一个不是聪明绝顶?不是战功赫赫?

    武臣在战场上的功绩不用多,就连文臣那也是一人能灭一国的存在,武力值空前强大。

    总的来,大唐贞观年间的自信将是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媲美的,这里的人实在太牛掰了!

    虽然目前东瀛十分乖顺,确实没有做出来什么“人神共愤”的事,但此国家狼子野心在后世昭然若揭。

    更何况东瀛能够快速地发展可是全部都学习了咱们大唐的东西,竟敢忘恩负义,孙子欺负到了爷爷的头上?

    大唐虽然富饶,但是钱这种东西谁会嫌多,他们也要为后世之人出一口气。

    明太祖朱元璋知道日子过的不错的国家竟然是倭国之后,十分厌恶地皱起眉头,又是这群人骚扰大明沿海的百姓还不够,竟然连后世这么强大的国家都欺负,简直该杀!

    纵观华夏历史,这倭国就像是一条养不熟的狗,只要中原国家狗强势,就屁颠颠地跑过来,一口一个父亲叫的欢快,做的本事堪称一绝,那是一点自尊心都没有。

    但是一旦中原的王朝稍显弱势,这条狗就会撕掉脸上的面具,疯狂地想要从华夏民族身上撕扯下一块肉。

    倭国的遣唐使从华夏这里就只学到了个皮毛,画虎不成反类犬,表面上满口的礼仪道德、但实际就是豺狼虎豹,就算是放开了让挖煤学习,也就只能学到一点浅显的东西。

    这种民族就只能打,把他打残,把他打废,才会好好地乖乖地听话,才不会反咬主人一口,农夫与蛇这个成语在这个国家那可是体现的l=淋漓尽致!

    “爹,要不咱把这倭国打下来吧!”永乐大帝朱棣早就看这国不顺眼了,什么东西,要不是大明腾不出来嫌弃麻烦还能容许他们蹦跶到今日?

    朱元璋并不同意,他才刚颁布了沿海百姓内移锁国的政策,现在难道要他朝令夕改?

    何况他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不太一样,他对这个后世的女子并没有什么好感,毕竟在他看来女子不安于室,行这种抛头露面之事已经是最大的不幸!

    女子都如此不安分,那国家还怎么太平?

    尽管天幕女子透露了自己儿子朱标的未来信息,朱元璋表面不再什么不敬之语,但实际上他还是打心眼里看不起天幕上的这个女子。自然也不会因为她的一家之言朝令夕改,去攻打东瀛。

    尽管这后世之人倭国存在大量的银矿,他也嗤之以鼻,中原地广物博,什么没有?这一点点的岛国上面能有什么好东西!

    如果是朝中大臣提议,老朱早就将其痛骂一顿,本来就已经关不关海争吵了那么久,竟然还敢旧事重提?

    但这是他除了太子之外最喜爱的儿子,严苛的帝王也会稍显耐心:“战事起,苦的还是百姓,现在我们已经封锁了沿海地区,倭人也进不来更抢不到什么东西,何必还要多生事端?”

    年幼的朱棣很不服气,他觉得自己父亲的闭关锁国就是错误的,如果一直这样下去,那周边的附属国家肯定会不听话的;堂堂天朝上国,竟然被一个弹丸之地逼迫的连沿海的百姓都保护不了,还得让他们迁移,这是什么道理?

    老爹的这种避而不战的做法,朱棣是很鄙视的!

    他想借着天幕再点什么,结果被自己的大哥拉住,看着太子爷不赞同的申请,朱棣就知道这场争论不管过程是怎么样的,结果肯定丝毫不会改变,年幼的永乐大帝气的牙痒痒。

    总有一天!

    他会找到会把这倭国给拿下,老爹闭关锁国,他偏要派人去海的那边看一看,以扬我大明国威!

    如果老朱是保守派的,而他的四儿子朱棣就无可厚非的是进取派。

    朱标了解他爹,一旦认定的事情不撞个头破血流是不可能的回头,现在他认为倭国没有威胁、银矿也没有事实根据;

    最主要的是这些都出自于女子之口,而他爹因为以前的经历天生就对女子插政事有所偏见,就算四弟磨破了嘴巴,爹也是不可能轻易地就同意派人进攻倭国。

    康熙若有所思,根据天幕后世之人的透露整个封建王朝是指他们这种有皇帝的国家有两千多年,然后这后世之人在讲解秦朝的时候称之为公元前多少年,而且还是倒着推的。

    这些种种的迹象都在表明一些规律,而康熙帝本来就是个算术奇才,他已经大致找出来一些逻辑。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后世之人离大清应该是600-00年的距离,这还是他往大了估算的,如果在精确一点的话,可能不到三百年!

    这个认知让康熙帝肝胆俱裂,朕的大清难道亡了吗?

    甚至最多只有300年的历史;天幕上后世之人与倭国的不共戴天之仇是什么?

    难道在大清皇帝里亡国不是亡于汉族,而是这的弹丸之地吗?

    倭寇,倭寇!

    不得不,康熙帝不愧是八岁登基,智擒鳌拜、平定三藩的人物,只是基于这么点细繁杂的信息就能推导出这么多的事情,关键是和历史发展的走向基本上差不多。

    现在废不废太子已经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了,大清都要亡了,康熙帝已经将近六十;这个强大的帝王已经垂垂老矣,在他以往的认知中,现在已经海青何晏,大清的百姓生活的十分安定。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