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深入变法的好机会
光复燕云十六州给王伦带来了巨大的威望,朝廷的权威也再次得以加强。
一向喜欢与朝廷唱反调的民间舆论,主要是前宋遗留读书人群体也变了口径,开始盛赞起皇帝圣明来。
这些读书人的目的很不纯粹,因为按照尚书省下达的政令,燕云十六州除了燕山三府外,自西向东,将依次设立朔州楼烦府、云州大同府、蔚州灵仙府、新州桑干府,以及武州上谷府。
十六州变为八府之地,看似一府只辖二州,但尚书省的规划不止于此,户部的地图上,除了朔州楼烦府、蔚州灵仙府、涿州范阳府外,其余诸府的辖区都要北扩的。
这就意味着,燕山三府也要从半军管转为民管,八府几十个县,官位空缺,朝廷必然要再行选官的。
所以读书人们在盛赞皇帝圣明的同时,又开始鼓吹科举,希望如圣贤一般的王皇帝,延续前宋的科举制度,以科举选官,而不是以学堂、吏考选官。
王伦只觉得,这帮读书人永远不会吃任何教训,总是妄图抓住一切会重新变成人上人,再度进化成为世家门阀的模样。
于是吏部提出申请,政事堂进行了一次公推,先将新设立的五个府的知府官推选出来,继而吏部提交一份名单,是新朝建立以来,天下行省各县官员的整体考核情况。
于是山东行省出现了第一个从吏升为正印官员的人,蓬莱府黄县的一名文书押司,被任命为本县知县,原知县则转任楼烦府。
按照前宋制度,一个县的正印官只有知县一人,主簿、县尉、教谕也由吏部任命,但却算是佐官,从品官。
但新汉的官职制度改革,重新理清了官员品级,吏虽然仍旧属于流外,但却被编入了低品之中,因此官吏的升迁,只要能力、资历、品级到了,朝廷就会将吏也提拔起来。
此前山东、河北二行省,多有吏升为县尉、主簿的,升为正印县官的,这还是头一回。
升迁的这名吏,是梁山时代从济州跟随大军前往蓬莱府的,所以他的提拔,仍旧算在异地为官里。
这让不少守旧的读书人非常气愤,朝廷宁肯提拔吏,也不肯用自已这些“野有遗贤”么?是要用吏来侮辱读书人和官员么?
但随之而来的另外一道由吏部发出的政令,让读书人彻底闭上了嘴,朝廷针对燕云十六州八府之地,再次开吏员考试,选拔基层官吏。
那还等什么?报名参加考试去啊!
“你瞧,这就是读书人的骨气!”王伦的语气很轻蔑,让许贯忠有些无奈,劝谏地:“陛下,唐太宗开科举,尚且要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陛下也曾是读书人,为何有如此看法?”
王伦笑了笑,很认真地:“我鼓励天下人多读书,并不是要让人人都做读书人。实在是读书人心肠太多太毒,只有读了书,才不会被读书人那一套所欺骗啊!”
许贯忠瞠目结舌,过了好一会儿哈哈大笑了起来,笑得几乎要喘不过气来,连忙告罪,王伦也不以为意。
“臣现在终于明白,陛下为何要广推教育了!天下民智大开,读书人便再不能歪曲先圣之言,为自已行曲折之事做辩解了!”
许贯忠心悦诚服地下拜,他觉得王伦这番话虽然粗糙,却实在是至理名言,一言就道破了所有。
匆匆赶来的萧嘉穗愣了一下,不明白君臣二人这是怎么了,许贯忠解释了一番,萧嘉穗也大笑了起来。
萧嘉穗出任中书令,主管立法,他这一次来,是因为前宋商贸发达,新朝立国以来,尤其重视制造业和与制造业相关的商业,所以许多前朝的法律条款就要大改。
借着燕云光复的东风,正好朝廷可以将新的法律条文颁布下去,将对中产以上之家的财产统计和遗产税征收重新明确一下。
萧嘉穗本人就是大商人出身,他对于商人群体实在太了解了,该怎么让商人心痛、又不至于被逼得闹事造反,这个度萧嘉穗比任何人都清楚。
从梁山时代起,王伦就与许贯忠、萧嘉穗就许多问题不断讨论和争论着,他至少服了两个人,同意了自已的一个观点,那就是法律的意义,首先在于维护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百姓的利益,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并限制极少数的大地主、大富商的权力,允许他们在规则范围内有序生长,但决不能生长到威胁朝廷的权威。
所以王伦与萧嘉穗讨论过后,准备在蓬莱府试推行乡议局制度,这个乡议局并不是东汉一直延续到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度下的乡品讨论,而是朝廷从各行各业、只要有户籍、不看职业年龄性别,都可以挑选代表,与官府商讨适合本地的一些法律规定。
这就是王伦的野心,他要让官府从单纯的管理职能,兼具服务职能,要让最底层的百姓们也有一个发声的通道和会,让所谓的民间舆论再也不被读书人群体所把持。
对此萧嘉穗也很赞同,他在江南坐镇了快五年,与无数江南、浙江乃至福建、江西的读书人、大商人们交谈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情愿以官权谋私利,商人们更乐意朝廷营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
但读书人、大商人的声音可以传达上来,人口更多的基层百姓的声音,朝廷也必须要听一听的。
于是在完颜宗望病死军中的消息传到东京城后,朝廷便借着光复燕云的东风,再次颁布了诸多改革制度,推行了新的商法、民法,民报也第一次大规模印刷了数十万份,不断通过驿站向天下各行省传达而去。
洛阳知府宗泽突然觉得自已是真的老了,朝廷的改革推进太快,监察院的御史们被分派各地监督监察,这显得自已太更像是个守旧派了。
成都府的李纲却很兴奋,蜀地安逸的生活不曾消磨他的锐气,此番改革推行之后,他或许就能返回京师,执掌一部尚书,推行自已心中更多的想法了!
西宁府的吴用哈哈大笑,只觉得朝廷还是保守了,再大跨一步又如何?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