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你没事儿吧?

A+A-

    黑色的奔驰轿车一个利落的甩尾,稳稳地停在了罗湖市政大院的门口。



    八十年代的内地,奔驰车绝对是稀罕物,立刻吸引了不少行人的目光。



    宁媛从车上下来,抬头打量着眼前这栋带院子的两层楼。



    门口有哨兵笔直地站岗,目不斜视,透着一股严肃劲儿。



    宁媛理了理衣裳。



    “宁姐,这边请。”一位穿着白衬衫的年轻秘书早已等候在门口。



    看见宁媛一行人,他立刻迎了上来,礼貌地做了个“请”的势。



    宁媛点点头,带着佩珊和阿威几人,跟着秘书穿过院子,直接上了二楼。



    上了二楼,秘书轻轻敲了敲一间办公室的门,然后推门示意宁媛进去。



    宁媛一眼就看到了坐在办公桌后的乔局长——哦,不,现在应该叫乔市长了。



    从沪上主动请调到深城的乔大叔,放弃了在沪上平静的生活,投入了热火朝天的改开先锋试验区的建设里。



    办公环境和条件都远不如沪上。



    乔市长正埋头看着文件,听到动静,抬起头来。



    他上下打量了宁媛一番,“啧啧”两声,摇了摇头:“你这丫头,两年不见,你这派头越来越像个资本家了!”



    他语气里带着明显的调侃:“怎么,这是被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给腐蚀了?这可要不得啊!”



    宁媛被他逗得“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她走到乔市长对面,一屁股坐下:“乔叔,您这话的!我可是洋装穿在我身,内里永远一颗红心向太阳!”



    她歪着头,笑眯眯地:“而且,您明明知道,这次我是来给您送‘糖衣炮弹’的,您看看,要不要?”



    乔市长一愣,随即忍俊不禁地摇头:“你这丫头,还是这么牙尖嘴利!行,我倒要看看,你这丫头能给我送来多大的‘糖衣炮弹’!”



    两人相视一笑,气氛一下子轻松了不少。



    似多年的忘年交重逢,默契十足。



    乔市长身子往后一靠,笑着问:“真的,丫头,你想好了?真就投上步管理区八卦岭?投资工业区,不投罗湖口岸那些个漂漂亮亮的商品房?”



    他挑眉,让人给宁媛上了茶:“我可知道,现在投房子卖给港府人,可比你辛辛苦苦建厂子、搞实业来钱快多了!”



    宁媛淡淡点头,喝茶:“乔叔,你也不用试探我,我没跟您开玩笑!我就是要投上步管理区。”



    她知道投资建房和投资建厂的土地使用费标准不同。



    但更清楚,上步管理区是未来的福田区,这地方以后就跟沪上的浦东一样金贵。



    而且现在不投,以后再投,那价格就水涨船高了。



    乔市长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他起身笑道——



    “你这丫头,要真心回来干点事儿,又都想清楚了,那咱们就走!按之前约好的,我带你去实地看看,让你心里更有数!”



    完,乔市长招呼了一声:“李干事,林,你们俩跟我走一趟。”



    被点到名的李干事和林秘书立刻应声,跟在乔市长身后。



    



    一行人上了宁媛他们开来的两辆奔驰车,一路朝着上步管理区八卦岭的方向驶去。



    乔市长看着宁媛的车子,忍不住感慨:“你这可真是鸟枪换炮了!”



    宁媛弯着大眼睛:“听乔叔自己还骑车上班啊?要不我留一辆给您用?”



    乔市长白了她一眼:“干部就该艰苦朴素,你少拿糖衣炮弹打我,原则性问题,我啥东西都不接你的!”



    宁媛嘿嘿一笑。



    车子驶出市区,眼前的景象逐渐变得荒凉起来。



    宁媛透过车窗,看着外面飞速掠过的景色。



    这时候的上步管理区,也就是后来的福田区,还完全是一副“村姑”模样。



    到处都是村落、山包、荒地和田地。



    跟后世那高楼林立、寸土寸金的景象完全没法比。



    车子颠簸着,沿着坑坑洼洼的土路往前开。



    宁媛注意到,沿途有不少码头,大部分都还是一片滩涂,只有一些简易的设施。



    不过,也有一些船只穿梭不停的码头,看着颇为繁忙。



    这些码头并不在海边,而是在深圳河边。



    乔市长的秘书林坐在副驾驶,他扶了扶眼镜,尽职尽责地解着:



    “92年,上步管理区,深圳河段有新港码头和上步码头两个建材码头,特区建设需要的大部分钢筋、水泥、红砖、河沙都靠船运输到这两个码头,再转运到各个工地。”



    宁媛听着,心里暗暗点头,原来如此。



    八卦岭就在笔架山的东南边山脚下,旁边有个泥岗村。



    车子终于在村边停了下来,一行人下了车,一脚深一脚浅地走过村子和各工地,惹得不少村民好奇地张望。



    乔市长指着远处忙碌的工地,对宁媛道:“现在村民们也积极地投身于特区的建设,毕竟出来干活可比在田里刨食儿挣得多,谁不想过上好日子呢!”



    宁媛想了想,打听道:“乔叔,这里村民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呢?”



    乔市长笑了笑:“这里不计工分了,包产到户,我们这里有些公社里,一家三个劳动力,全年完成粮食征购任务后,加上各种农副产品,种植业总收入就有000多元。”



    “农闲时再到工地上做活,一家子就是万元户,收入远高于内地城镇居民收入。”



    宁媛想了想:“那是真不错啊。”



    当初在四塘村的时候,一个月全家收入一百多就很不错了。



    王干事推推眼镜,忽然:“宁媛同志,你是想问这里的人的工资吧?一般农闲时,生产大队农民到附近厂子做临时工,一个月就能收入40元;或者到船厂协助锯木,一个月就能收入500元。”



    宁媛一听,忍不住感慨:“真是比内地高太多了啊,我记得之前让朋友帮忙查过,去年大概城镇职工月均收入是00多元,农民更低。”



    她没记错的话,乔叔这个级别,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三百多块,还没人家一个锯木头工人高。



    乔市长含笑问:“这边很多人这几年都是帮港府那边做事赚钱,怎么,是觉得工资太高了请不起人?”



    宁媛摇摇头:“也不是,相比港府,咱们内地人工资还是太便宜了。”



    和白菜价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