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年代文里的菟丝子19

A+A-

    “经济啊”



    第二年秋,有个人在舒姣的院子里,落下一枚玉棋,意味深长感慨一声。



    次月,动荡结束。



    从前的冤假错案被重新纠正,大批下放的坏分子,结束了他们痛苦煎熬的岁月



    舒姣没有改变大势。



    她只是推动了大势,更为迅速的前进。



    次年,新的政策开始推动,经济成为重中之重。



    会来了!



    舒姣瞬间从她躺得极其安逸的那把椅子上坐起来,立马给刘红梅发了一封信,然后找自己的那群“叔伯婶姨”们去了。



    刚起风。



    很多人都还在观望,迟迟不敢下。



    总认定,铁饭碗能端到死去,还能传给下一代。



    总以为,下海经商是不入流的事。



    从前严抓严打的环境,让他们心中惶恐惊惧,恨不得对下海的事儿避而远之,哪会主动出击呢?



    但是!



    对舒姣这种知晓内情的人来,那就是天堂了。



    环境宽松,遍地遇。



    舒姣找到这两年结交的各路长辈,捞来一堆批条,开始干起了倒买倒卖的活儿。



    从钢材、彩电,到罐头、水果



    当然。



    她也不可能一个人干。



    这利润太大,她一个人吃进去,只会有一个结果——



    全部吐出来。



    所以她拉上了那群后世所谓的“京爷”,“京圈大姐”,那群二代、三代,大家一块儿分蛋糕,并且为这块蛋糕保驾护航。



    “舒姐,其实二车也可以搞搞嘛。”



    院里,已经二十六的魏辉抽着烟,“烟也可以。从两广那边,走海路关税差大得很。而且海关那边扣下的东西,咱转个”



    才刚二十的舒姣:



    “怎么?北边儿不够你吃的,还要往南边伸?”



    舒姣轻笑着打趣他。



    魏辉,魏家。



    三代里的佼佼者,领头的眼下都已经升无可升。他哥继承了魏家的政治资源,眼下在b省混得风生水起,他嘛



    这不是打算出来搞点钱花花?



    正巧了,舒姣出点子,他们投资实操,打通上下关卡,赚得盆满钵满。



    往北输送的粮食罐头、棉花之类的东西,捎带,嘿



    换回来俩大飞。



    你这上哪儿理去呢?



    “这钱哪有赚够的时候?”



    坐在魏辉旁边的朱芸,眯着眼笑了声儿,“上头都了,市场竞争是正常的。咱们也没要把南边儿也吃干抹净,只是掺和一而已。”



    那么大的利润!



    而且,很快上头就要在南方试点。



    这眼瞅着那边儿都冒金光了,要他们不伸,可能吗?



    显然,舒姣也是知道这批家伙想吃大肉的心,轻轻点头。



    “毕竟是去人家的地盘,注意分寸。”



    “商品市场很快就会兴起,像磁带、电子表、服装尤其南方,这些管理条例,还是应该提前规定好。免得到时候乱糟糟的。”



    舒姣了会儿。



    靠着这批家伙给她的分红,短时间内,她账户上的资金已经达到相当可观的数字。



    并且还在持续增加。



    这批家伙也懂事儿啊



    全程,她甚至都没有出过b省。



    “对了。”



    着,舒姣似想起什么,看向角落里戴眼镜的男人,语气带着几分打趣,“陆九爷,你那个放贷的“钱庄”,赶紧弄掉。”



    “前两天跟陆叔聊天儿,要严查了,心你爸抓你当业绩。”



    陆久:



    合适吗?



    



    这合适吗?



    顶着一张面无表情的脸,他镜片底下两只眼睛里写满无语。



    “他可真是我的好大爹。”



    陆久没忍住吐槽了句。



    严查?



    这消息他爹在家里是半点风声不露。



    要不是舒姐一声,他的家底岂不是都要被亲爹给掏得一干二净,回头还得找大哥捞他。



    啊!!!



    气死了!



    院里一群人没忍住,都笑起来。



    “那就好玩了。”



    魏辉轻笑,“陆叔大义灭亲,到时候我何姨,你亲妈,不得又把他的脸给挠花啊。”



    “哎舒姐你真不该提醒他。咱平白没一桩热闹看了。”



    边儿上那几个,唯恐天下不乱的起哄。



    惹得陆久那张脸更是青紫变换,低骂了句,“戌年早过了,怎么还有叫唤的?”



    完,又瞅一眼舒姣,“当然,舒姐,我是他们,没您啊。”



    可别回头舒姐找他妈一告状。



    嚯



    他得搁这院儿门口磕仨头才算过。



    “哈哈哈你别怂啊”



    一群人坏心眼的怂恿起来。



    陆久理都不理。



    别看他们这群人,在外头拽得跟二五八万似的,走路迈着外八仰着头,看人都恨不得斜着眼儿看。



    可舒姣不同啊。



    人家来往都是他们爹妈,甚至老爷子那一辈的人。



    他们有什么脸面,在舒姣跟前蹦跶?



    真是嫌自己日子过太好,非得挨一收拾才舒坦是吧?



    管了顿饭,聊到一两点的时候,舒姣便喊散了。



    她随意的挥了挥,“都别搁我这闲着,干活去。你们不出去干活儿,我怎么赚钱?”



    一群人:



    还得是舒姐啊!



    这话她都得这么理直气壮!



    ( ̄ ̄)d。



    “别介啊,咱们去老余那喝口茶,再聊聊呗。”



    “没空。”



    舒姣懒洋洋的起身,“我要去接个老朋友,你们随意。”



    随后她当真也不管这批二代三代,拍了拍衣裳上不存在的灰尘,走了。



    出门儿坐上这时候还算时髦,且数量稀少的汽车,直奔火车站去。



    她要去接刘红梅。



    之前她给刘红梅去了信,让她来b省,带她搞钱。



    没多久,刘红梅就给她回信,已经在路上了。



    她是真相信舒姣。



    这几年,她俩信件来往就没停过。



    偶尔刘红梅给她寄一点儿乡下的干果儿、腊野味,跟信一块儿送到舒姣家。



    舒姣就送些精美的衣裳,各种玩意儿过去。



    刘红梅也听话。



    舒姣走前,让她别成婚,等着她的信儿。



    刘红梅也就真没去相看。



    刘大梁和张翠翠虽然有时候忍不住念叨两句,但架不住被舒姣送来的好衣服、皮鞋,还有信上的甜言蜜语,哄得昏头转向。



    也没非逼着刘红梅成家。



    对外只孩子还,想多留两年。



    刘红梅跟舒姣同岁,也才二十,这年龄确实不大。



    这会儿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十八岁,还得过两年才调到二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