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普通且自信的大明人

A+A-

    西方民众为什么大多都对华夏有偏见,还不是因为西方政府几十年如一日的通过舆论段给华夏泼脏水嘛。

    当然了,有些华夏人自已也不争气,喜欢拿自已的伤口去讨好西方人。

    朱吾适就特别不喜欢一些所谓的文艺片导演。

    都他妈二十一世纪了,还天天拍华夏几十年前贫穷落后的故事。

    拍也就算了,给华夏百姓看看,也算是不忘历史,忆苦思甜了。

    可是他们呢,拍的那些东西,根本就不给华夏人看,都是为了拿到西方去拿奖,卖钱的。

    关键人家还辩解,我这是艺术啊。

    狗屎的艺术,纯纯就是为了钱好吧。

    咋地,不揭历史的伤疤就不会拍电影了呗。

    只有展现华夏的贫穷和落后才叫艺术?

    朱吾适觉得文也是艺术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

    尤其是那本大明我家床底下钻出个朱元璋,多好的书籍啊。

    看完艺术成份蹭蹭地涨。一脑袋的艺术细胞压都压不住了。

    朱吾适每次看完最新章节,都感觉自已能写一本三体出来,或者画一幅清明上河图。

    之所以没成功,只是因为懒,有兴趣又不懒的,可以试一下,不定就名垂青史了。

    总之,朱吾适觉得对一个国家来,掌握舆论是非常重要的事儿。

    明朝末期为什么东林党势力那么大。

    还不是因为笔杆子在人家里嘛。

    程朱理学为啥能流传那么久,影响那么深,还不是因为读书人都看这个嘛。

    而读书人又是社会的顶层。

    既然是封建社会,那舆论还是掌握在皇权里的好。

    毕竟朱吾适实在是想不出,哪个皇帝会主动革自已的命。

    读书人就不一样了,换个皇帝人家自已照样当官。

    至于一个王朝腐烂到根子上了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就算掌握了舆论,一个彻底腐烂的王朝也挡不住汹涌的民意。

    最近现代这边出的一件事儿就是很好的证明。

    就算是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也挡不住愤怒的集霸们。

    朱吾适觉得大明需要一个舆论导向,报纸就是载体。

    报纸的产生,既可以引导掌握舆论,又可以凝聚民心。

    就像煤球炉,如果刊登到报纸上,传遍大明。

    那些还在受冻的人就会知道,咱们大明已经有了更好的取暖设备了,很快自已也可以买到了,这就是希望。

    还有土豆玉米这些高产作物。

    提前让老百姓知道,又方便以后的推广工作,还能给人希望。

    朱吾适越想越觉得有必要搞一个。

    他带着打印出来的书籍再次来到大明。

    朱元璋看着刚走没一会儿就急匆匆跑回来的朱吾适,不知道他又要闹哪样。

    朱吾适兴奋地跟朱元璋了一下报纸的事儿。

    朱元璋的政治嗅觉可比朱吾适灵敏多了。

    他瞬间就想到了办报纸的好处。

    百利而无一害。

    “贤弟你这个方法好啊,咋之前没想到呢。”

    朱吾适尴尬得直挠头。

    这玩意儿谁想得到啊,朱吾适现在只看热搜,多少年都没有见过纸质的报纸了,一时半会儿还真没想到。

    “对了,办了报纸以后,你得专门配个读报员。”

    “大明识字儿的人还是太少了,大部分老百姓不认识字儿,怎么看报纸。”

    “也不能指望读书人去给百姓解释,先不读书人有傲气,就算没有,万一他们的想法跟你的不一样,胡乱曲解报纸上面的意思,还是容易引起乱子的。”

    这就叫防人之心不可无。

    万一报纸上写的是好事儿,某个地方的读书人有坏心思,串通好借着报纸发表不当言论咋办,还是要防着点儿的。

    “咱们这个报纸啊,就算不赚钱,免费读给百姓听,也是不亏的。”

    朱元璋虽然对不赚钱这三个字很敏感,但是吧,他也是知道轻重缓急的。

    朱吾适安慰道。

    “不一定不赚钱的,那些读书人要面子啊,他们肯定不会为了几文钱就去跟老百姓挤一块儿听人读报纸的。”

    朱元璋这才再次开心起来,多纯粹的人啊,赚钱就开心,不赚钱就不开心,谁偷他的钱,他就弄死谁。

    两人一商量,干脆直接办个出社。

    自已做纸,自已印刷自已出。

    除了报纸和,还可以接一些其他人的出工作。

    读书人写了书,想要自费出的,就可以承接这个工作嘛。

    等到出社做大做强了,甚至可以专门做一个审查部门。

    就跟电影的审查制度一样,谁写的书有不当言论的,都能第一时间知道。

    当然了,朱吾适也一再提醒朱元璋,不要搞文字狱,要接受适当的批评。

    主要是防止那些试图分裂国家的言论出现。

    例如,男人就应该娘一些,y染色体就不该存在,这种傻逼言论,是不能出现的。

    第一期报纸朱吾适都想好了,他要亲自写一篇文章,名字就叫。

    普通且自信的大明人。

    华夏泱泱五千年,经历过朝代的更迭,外族的入侵。

    如今,我们依旧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因为我们每一个普通且自信的华夏人始终相信。

    没有任何困难能够打倒我们。

    没有任何异族可以永久奴役我们。

    我们的家园会越来越美丽。

    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裕。

    每一个普通且自信的大明子民们。

    请你们团结一心,在伟大的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带领下。

    勇往直前,为建设更加强大的大明,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努力奋斗,矢志不渝。

    这篇文章拿到现代去,肯定会被喷死的。

    写得烂,灌鸡汤!

    但是朱元璋却很兴奋,一个劲儿的夸朱吾适写的好。

    尤其是那句,伟大的洪武大帝朱元璋,写的非常非常非常的公正。

    只能,这两个人脸皮都很厚,一个敢写一个敢夸。

    一想到伟大的洪武大帝朱元璋这个称呼,朱元璋只觉得干劲十足。

    恨不得分分钟报纸就传遍大明的每一个角落。

    现实是,还得一步一步的来。

    朱元璋再次找来了置业能毛骧。

    这也是朱吾适给他出的主意,从无到有的建设太慢了,不如收购兼并来的方便。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