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进入1974年,一晃三年

A+A-

    话虽的好听,可苏宇根本不是这么想的,他只是在不停给自己加筹码,就像后世的企业家,不停捐款,不停扩大工厂一样。



    一个近十万人的大厂,如果你要让他关门,请问如何取缔他呢?



    十万人,这可是十万个家庭,一旦倒闭就意味着失业,试问哪个市长,哪个省长担得起?



    你解决不了后顾之忧,有时候就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然前提是别太过火,就像是炼钢厂,很多已经是违建,违规生产了,但无法取缔,也只能继续补贴维持。



    话题扯远了,总之就是苏宇可以带村里人致富,也可以带动全公社奔康,但前提是要上他的车,和他捆绑在一起,否则真当他是活菩萨呢?



    第二天送走岳父,大舅哥等人,一切仿佛迈入了正轨,按部就班,苏宇偶尔进山打打猎物,积攒一下技能点,以备不时之需。



    短短几个月,养殖场迈入正轨,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重视,还亲自来三水湾视察过,事后更是提供专家指导,为三水湾村的养殖户进行专业指导。



    可能是苦命人,天不负,别看条件艰苦,可鸡鸭鹅还真就没生病,并没有发生后世那种大面积死亡的情况。



    毕竟这个时代很少有化工污染,天还是蓝色的,鸡鸭鹅幼崽还是孵出来的,所以耐造一些。



    村支书更是安排村里的老娘们轮流喂养,轮流看守,这三年用村支书的话讲,就是学习经验的,成功了,他们赚到一个养殖场专业团队,失败了,苏宇自负盈亏,村里怎么都不会吃亏。



    所以她们不仅要认真学,更不能偷懒,毕竟除了苏宇,你去哪里学去?谁给你提供一个平台让你安心学?还不用在意成本盈亏?



    这简直是学习技能的圣地啊,三年可以培养多少养殖户?何况他们家家户户都养了鸡,这要是学会了,大鸡孵鸡,三年后自己都能干养殖场了。



    听虽然有些天方夜谭,但并不是触不可及,何况三年后村里就可以分润一半的利润了,这是村集体的钱,年底要挨家挨户分钱的。



    人人有份,家家户户都可以当老板,这种好事,你不认真学,以后你也别想在养殖场担任什么职务。



    毕竟村里占股一半,大部分职务都是村里人担任,而苏宇很少管,他只管分红就可以。



    经营,养殖都交给村里了,也就是头三年,苏宇需要自负盈亏,所以他不得不管,村里也无话可,但三年后,主动权就在村里了,苏宇只有分红权,会把权利逐渐交给村集体。



    当然退出管理层也有好处,那就是不用管事了,是赚是赔苏宇都不用管,年底等分红即可,也不用他操心。



    当然这时候还没有那么多弯弯绕,苏宇想管还是能上话的,之所以三年后苏宇会退居幕后,那是因为个人和集体,苏宇的话语权肯定会被削弱。



    而苏宇也只需要三年就能回本,回本后他们爱干嘛干嘛,反正赚多少都是纯赚,苏宇一点不带亏得,这个项目就是给村里人找点事干,别老盯着他就行。



    高调过后,苏宇就开始低调了,他深知高层可能没注意到他,因为他那点家底不算什么,虽万元户在当下是件了不起的事,但对于有权有势的人来,万元户也就那么回事。



    但高层不注意他,不代表不法分子不会关注到他,从苏宇暴露出来的财富来看,苏宇前前后后拿出来了两三万元,为全公社提供了援助。



    也就是,苏宇起码存款五六万,否则他不会那么大方。



    而这只是猜测,实际上苏宇存款早就突破五十万了,正在朝着百万进军,其中黄金占比很大,他这些年暗中收集的黄金,数量可不少,尤其是粮食紧缺的这一年,苏宇在黑市用粮食换了不少黄金。



    当下虽然不能花,但它可是实打实的财富。



    否则光靠打猎那点收入,给钢铁厂送一趟猎物,收入就算两千,隔一天送一次,一个月也才收入三万,可你别忘了,送一次猎物收入两千是好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不足两千的,也就一千,一千五居多。



    五十万,需要多久?两千一次算还需要6个月呢,一年多,何况最好才两千,多数达不到,这就需要两年,甚至更久,毕竟猎物是越打越少,不可能越打越多,虽然大山深处的猎物很多,但你要的干进去才行。



    池子很大,鱼很多,但你就在一个方向钓鱼,鱼再多也会减少,除非你换个方向钓鱼,可那样一来人就需要动起来了。



    比如进入深山,来到池子中央钓鱼,那肯定要多少有多少,起码供养苏宇一个团队能钓很多,但问题是苏宇的狩猎队进不了深山,因为太危险了。



    苏宇虽然想赚钱,但也不得不考虑兄弟们的死活,他不可能拿人命去换财富。



    所以这五六十万财富,更多是来自黄金,古董,以及平时苏宇利用空间储存的换季蔬菜带来的收益。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三年过去了,这三年苏宇如老母鸡孵蛋,很少离开村里,哪怕非要出门,他也是枪不离,或者带几个狩猎队成员,不低于三五人。



    



    苏宇的弹跳力非常惊人,又有身轻如燕这种的杀器,可以他想逃,几乎没人能拦住,加上他空间可以储存枪支,几乎立于不败之地。



    又有精神力辅助,五六十米内,如果藏了人,他能第一时间发现。



    但他还是十分心,出门就带几个人,尤其是和粮食贩子有过多次不愉快后他搁在心。



    媳妇回娘家他都是亲自接送,显得谨慎微。



    苏宁已经三岁半了,苏莹莹同样如此,天天在村里疯跑,可能是农村孩子,会跑后天天出去野,不到饭点从不回来。



    一开始是姑姑苏静领着,后来苏静上学去了,已经十五岁的苏静已经长得亭亭玉立了。



    而苏瑾已经十八岁了,苏宇更是二十三岁了。



    一晃三年,黄夙娥怀了二胎,距离二胎落地也只有半年了,她还是挺着一个大肚子。



    大嫂更猛,还有两个月就生二胎了。



    要不是这些年家里男人都太忙,估计这两个女人怀的更早。



    “三锅,救我。”



    一个不点,被一头大鹅追的哇哇叫。



    一头扎进了苏宇怀里,苏宇顺势把人抱了起来。



    “宁,你又不乖是不是?不是让你带着侄女在家玩吗?怎么又出来了?”



    没错,叫他三锅的已经不是苏静了,她已经十五岁了,会叫三哥了,反倒是年纪的苏宁被姑姑带的学会叫三锅了。



    时间不久,一个男孩牵着一个女孩的也走了过来。



    男孩就是苏宇大哥的儿子,苏向东,女孩就是苏宇的闺女,苏莹莹。



    这里面按年龄排序,苏向东大几个月,其次是苏莹莹,最的反而是苏宁。



    不过最宝贝的就是苏莹莹和苏宁了。



    苏莹莹被宝贝,那是因为她是最的女孩子,棉袄,加上是苏宇的爱女。



    苏宁被宝贝,那就更简单啦,没人跟他争宠,距离他年纪最的苏静都已经十五岁了,他才三岁半,谁跟他争宠?可不就是刘玉芝的心头肉。



    当然苏向东作为苏河这一支里第三代的嫡长孙,那也是搁在被照顾,首先他不用担心学费了,哪怕别人不上学,嫡长孙也得先供出来,其次是教育,他是重点被教育的对象。



    从有个大哥样,虽然他只有一个妹妹,苏莹莹,苏宁那是他叔,辈分不一样,虽然他比苏宁更大,但辈分摆在那里呢,所以他可以管教苏莹莹,但无法对苏宁怎么样。



    “爸爸”



    这棉袄,是的,苏宇没有让莹莹叫他爹,而是选择了爸爸这个称呼,这个称呼要到八零年才会流行起来。



    如今还是非常前卫的,甚至有些人都没听过有人这么称呼,管父母叫爸妈,就像是让农村孩子管爹娘叫爹地,妈咪一样新潮。



    你不能不知道这个称呼啥意思,但听上去会掉一身鸡皮疙瘩。



    主要是苏宇考虑到八零年后都会改成爸妈,苏莹莹相隔八零年并不久,如果叫习惯了,很难改,不改又显得非常土,与其如此,不如直接叫爸妈,等过几年流行起来了,也就适应了。



    何况城里人已经有人这么称呼了苏宇就更不在意村里人怎么看他了。



    “乖闺女,过来爸爸抱。”



    苏宇蹲下身,把三个家伙都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