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能者上,庸者下
娄县县令闻言,脸色微缓,但语气依然颇为强硬地开口道。
“郡丞大人既知何为贤,且府君行事亦是多秉仁德,还请郡丞大人收回此命令,恕吾不能奉行。”
而随着娄县县令开了个头,且李基似乎也丝毫没有动怒的样子,其余县令也是纷纷开口诉着困难。
其中,还有些分不清楚什么状况的许文,在悄悄地打开堆在面前的竹简其中的几卷,粗略地一扫,顿感头皮发麻。
当了数年的县丞,且钱唐县大大的琐事都是许文一人处理,许文对于钱唐县不可谓不了解。
也正是因此,许文仅仅是大概估算了一下,就意识到倘若要依据竹简所述那般进行水改造,恐怕要从钱唐县的百姓之中抽取过半青壮充当劳役不可。
这是暴政啊!
更何况,钱唐县也绝对没有那么多的钱粮支撑劳役。
许文的心中一凛,意识到为何那么多县令纷纷开口反对,这种政令一旦实行,恐怕百姓就算不暴乱也得纷纷逃离不可。
只是,就在许文也准备开口发言之时。
李基的双抬起略微一压,屋内的声音顿时一静。
旋即,李基接着开口道。
“此政令无须各县城提供钱粮,也须各县城派遣劳役,吾将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自逃至吴郡的流民之中抽调青壮对吴郡各地进行水改造。”
许文心中一动,忍不住问道。“何为‘以工代赈’?”
李基接着开口道。
“以一户四口计算,一青壮参与水改造,便每日可获一户一日所需粮食。而劳役期满一年后,当地入户籍分配五十亩田地为报酬,且居住房屋亦可由官府建造借贷于一户之家居住。”
至于真正的银钱,李基自然不会发放给流民。
又或者,就算发放给流民也没有任何意义。
在第一年中,流民的任务就是——活着与饱腹,就算是给了银钱,他们也只能拿去买卖粮食,这反倒是给了一些人哄抬物价的会。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吴郡内部也未必有如此多的银钱流转。
而且吴郡内部本就人不足,“以工代赈”的形式自然是越简单越好。
因此,李基在思虑再三之后,这一次“以工代赈”的形式则是提供粮食,再以一年为期分配田地作为报酬。
自然,现在的吴郡自然是还没有那么多土地分配,但在完成了吴郡水改造之后,可耕种的田地面积就会随之暴涨。
可以,李基这完全就是拿未来的饼喂给现在的流民。
当然,以一户四口人的量发放粮食,青壮需要参与水开发之余,家中其余老弱妇孺也需要进行相对轻松的一些其他劳作。
修缮房屋、煮饭熬粥、送达物资等等
总而言之,那便是相对于现在靠着砂石稀粥勉强续命不同,吴郡官府以着吃饱为代价,以着未来分配田地为报酬,让流民们对吴郡进行开发且建造属于他们以后的家。
正是因此,李基同样需要吴郡的各个县城全力合作与支持。
各个县衙需要大量抽调人,统筹物料,调和当地百姓与流民的关系,甚至水开发同样也可能会影响到一些当地百姓的房屋、田地之类的。
这些同样也是需要各地县衙需要去调和处理的。
并且,各地的情况显然也是各地县衙最为清楚不过,即便李基已经在大量组织士子与已经积累了一部份经验的吏前往各地指挥水开发,但同样也是需要各地县衙提供大量协助。
若是以“治大国如烹鲜”的法来形容。
李基所担任的是总厨,水利规划计划则是菜谱,流民们则是材料,各地县衙、士子以及吏则是属于真正上的厨子。
最终吴郡这一锅菜能熬成什么样子,可谓是跟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
而在李基耐心地将以上内容以着相对官面的言语对着县令们解释了一遍,顿时县令们无疑都明白了李基的意思。
劳力,府衙解决;钱粮,府衙同样解决
各地县衙的任务是依据着分发给各县的水开发计划,协调流民们进行“以工代赈”。
一时间,一些颇有能力的县令不禁对于李基的这个计划大为惊叹!
这几乎是将原本只会是吴郡沉重负担的流民,完美地转为了开发吴郡的重要劳力。
且县令们更为清楚的是,做到这一点难的不是这个想法,而是分发到他们上的具体水开发计划。
没有一个具体可实施的计划,就算想要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安置流民,那也只会出现一个结果——劳力过剩。
寻常的州郡,完全不需要那么庞大的劳力。
并且即便是动用大量劳力,劳力的投入又是否在民生经济上能产出足够的回报?
只是,不少县令的脸上依然是一脸苦涩之意!
即便府衙自行解决钱粮与劳力的问题,但是协同如此庞大的劳力,那对于县衙而言无疑也是沉重到极点的工作。
过去准时点卯上班,灌一肚子茶酒,这逛逛那看看就能按时散值,当个俸禄偷,每天就是跟当地豪族商户吃吃喝喝的日子似乎一去不复返了。
“诸位同僚,此事关乎吴郡数十万百姓以及无数流民,还望诸位同僚莫要有任何松懈懒怠之心,谁要是出了差池,可勿怪于基!”
“能者上,庸者下,如是而已。”
只是,这句话听在诸多县令的耳中,只觉得或许那庸者下,恐怕下的是黄泉。
旋即,李基的脸上露出了温润如玉的笑容,道。
“当然,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若是哪位同僚自认能力不足以为一县县令,亦可趁此请辞之。”
或许有大才之人,不在乎县令之职,但大才者更不会觉得此政令难于达成。
至于庸者,他们更是不舍得放下那一身官衣以及象征着权力的印信。
因此,随着李基完停顿了十余息依然没有县令开口请辞。
“善!既然诸位同僚没有异议,那便如此决定了,还请诸位同僚尽快赶回县衙之中进行筹备,一应劳力、钱粮均会在三日内开始送往各县”
顿了顿,就在李基起身准备离开之时,李基停了下来,再度补充了一句。
“另外,诸位同僚离开吴县之时,最好自南门而出,毕竟与前钱唐县令也是同僚一场,顺带祭拜一番前钱唐县令再走,且基甚是不希望他日需要前往城门祭拜尔等。”
霎时间,在场的县令只觉得心中一紧,直至李基的身影消失了片刻,依然是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一些原本估算了一番,就意识到了此番府衙动用的钱粮之巨令人难以想象,萌生了一些从中偷偷伸的想法的县令,更是觉得后颈有些发凉生痛。
那李基,是当真会杀人的啊!
那刘备更是平定黄巾发迹
一群以仁德之名伪装的屠夫,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不过纵使一些县令兔死狐悲之下,心中对于李基暗骂不已,但心中一时却也是消了伸的贪念。
旋即,各个县令纷纷离开府衙,且不约而同的避过南门离开吴县。
只是,李基很清楚这一时的威慑并不持久,一部分习惯了的县令、吏必然会忍不住伸。
不过对于李基而言,这也已经足够了。
只要度过最为麻烦的前期,那么后面的一应县令官吏的位置空了出来,反而更便于提拔自己人上去,继而更能深入地掌握各县状况。
且,正好顺清一清那些此前顾不上的蛀虫。
而在大体捋顺了“以工代赈”的一应钱粮安排,将余下的钱粮计算运送等都交给糜竺处理后,李基便准备离开吴县,亲往吴郡北部的流民营坐镇指挥。
简雍已经快控制不住流民营,即便有着贾诩的协助,但贾诩也只能压下流民们暴乱的可能。
真正涉及到流民们方方面面的协调之上,贾诩并不擅长,简雍的能力也不足以协调聚集在一起超过二十万的流民数量。
且随着“以工代赈”的开始,还需要在流民营之中开始不断筛选出适合的流民送往各县。
假如李基不亲往流民营的话,简雍根本就没有余力再去大肆筛选流民。
而在离开吴郡之前,李基在府衙内忙碌着与糜竺商议钱粮上的一应细节与安排,不知不觉待糜竺离开之时,早又已至了宵禁时刻。
尤其是随着大量流民入境,其中不可避免混杂着些盗贼土匪之类的恶人。
因此,吴郡各个城池的宵禁在李基的命令下都严格了许多,为的就是避免有人想趁乱当个法外狂徒。
而以着李基的身份,宵禁自然是管不到李基的身上,但是李基看着昏暗的天色也就熄了返回府中休息的念头。
否则,这段时间同样忙碌大量调动郡兵的赵云,不得又要尽职尽责地保护李基一路返回府内。
不过随着吴县之内的事宜暂且安排妥当,接下来的事情大多都是前往流民营处理,这让李基一时反倒是有些闲了下来,感到一阵不适应。(本章完)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