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祈雨

A+A-

    他怎么会不知道祈雨这种把戏,只不过是骗骗孩子罢了。

    怎么可能会有人能够通过祈求让天下雨。

    纵使刘伯温有通天之能,恐怕这件事情也不可能做到。

    所以他便睁眼看着刘伯温在台上装模做样。

    心中已经在盘算着等到刘伯温将法事做完,天空却没有丝毫下雨的迹象,怎么样像皇帝谏言来赦免刘伯温的官职?

    果然如他所料,刘伯温将整个的流程走完之后,天空中依然没有丝毫的变化。

    这下就连刘伯温心里也十分的忐忑。

    他将最后一炷香插在祭坛上。

    口中念念有词。

    这已经是最后一步了,如果还不下雨,恐怕难逃责罚。

    忽然天空中传来一声巨响。

    “难道是雷声?”众人心中都闪过这个想法,但是这个想法一闪而逝因为那个声音确实不是雷声,而是炮声。

    只要认真听都能够听出来,雷声和炮声其实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接着炮声接二连三的响起。

    “装神弄鬼!”李善长冷冷得笑。

    难道刘伯温将那些炮运到山顶之中就是为了听这个声响。

    难道想要凭借炮声来装作雷声,可难道真以为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傻子吗?

    李善长的脑海中闪过这样的想法。

    当然在场的所有人都很快发现那并非雷声。

    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天空居然阴沉了起来。

    朱元璋和在场的所有人和在场的所有人全部都惊了。

    不知道为何居然炮声响起之后,天空暗淡了起来。

    看着天色果然是要下雨。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莫非刘伯温真有什么法术。

    众人正在疑惑之中。

    朱元璋忽然感觉到自己的脸上被滴下了什么东西。

    他一伸又是几滴水滴在他的上,居然真的下雨了。

    “下雨了!”

    “下雨了,下雨了。“

    整个宫中都传出这样的叫喊声,声音中都带着几分喜悦。

    毕竟京城之中,不知道多少天没有下雨了。

    没想到刘伯温的祈雨真的有效。

    刘伯温此时自己都有几分震惊,他也没有想到这件事情居然真的能够取得成功。

    当然他不知道这肯定不是自己祈雨的功劳,而是文启起所做的事情。

    文启此时正坐在山顶用炮将磨好的海盐洒在空中。

    撒盐可以降低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所需的温度,这意味着如此温度下,水蒸气也能凝结成雨滴。

    这便是人工降雨的原理。

    当然人工降雨并非是凭空降雨。

    也是需要达到一定的条件的。

    而今天天空中虽然没有下雨,但是云中却含有许多水分。

    刚好可以用此方法。

    对于这些知识,文启原本也是一知半解。

    若非他悟性逆天,否则的话恐怕也想不出来如此的方法。

    李善长此时的脸色也是十分难看,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到了最后一刻居然会发生这样的变故。

    居然真的会下雨。

    可是对于他来依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当然这并不能怪他,毕竟文启的知识来自几百年后,在场的所有人都比不过他。

    恐怕知道这种事情的整个大明也不过他一个人而已。

    这下他不仅找不到任何的理由来弹劾刘伯温。

    恐怕刘伯温还会十分受陛下的信任,从此以后更加的得势。

    朱元璋看着天空中落下的雨滴也是点了点头,十分的高兴。

    有了这场雨恐怕至少应天附近的旱灾会好一些。

    附近的流民也会更加的好过一些,这对于大明来当然是好事。

    可他也知道这件事情并非是刘伯温一人所为,背后也有着文启的参与。

    他现在越来越觉得文启这个人的身份十分的神秘,不仅对于各种知识了如指掌。

    甚至就连这种事情都能够做到,难道还真是有通天的本领。

    朱元璋对于文启的身世更加感兴趣了。

    这场雨并非下了一会儿而是下了整整一天一夜。

    到了第二天的时候,整个应天之中都在传唱着这件事情。

    人人都在皇帝心诚感动了上天,所以才下下这场雨。

    朱元璋当然知道这件事情肯定是刘伯温和文启所传,将这件事情在坊间流传。

    毕竟如果刘伯温的名气太旺,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朱元璋对于这样的留言当然乐的接受,毕竟更加有利于他的统治。

    到了第二天的朝堂上所有人都在纷纷的议论此事。

    知道这件事情原委的人并不多,所以所有的人都在刘伯温祈雨成功。

    就算是一些平日里不愿卷入斗争之中的中立派,此时也都在纷纷传扬着刘伯温的事迹。

    在朱元璋面前美言。

    刘伯温变成了整个朝堂之中的大红人,这下整个淮西派都没有办法拿他怎么样了。

    这次的交锋是可以浙东派大获全胜。

    李善长更是没有丝毫的办法。

    看来除掉刘伯温这件事情只能从长计议。

    而在李善长和徐达等人的脑海中文启的重要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刘伯温。

    别人可能不知道问题在这件事中其他的作用,但是他却知道这件事情从始至终几乎全部都是文启策划的。

    刘伯温只不过是个执行者。

    如果没有文启不可能成功。

    所以就算文启真的救了李祺,他也认为文启这个人必须得除掉,否则的话,恐怕将来早晚是个祸害。

    于是他开始在应天之中搜寻文启的下落。

    朱元璋也在找文启想知道此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就在所有人都在找文启的时候,文启却已经离开了应天。

    虽然应天已经下雨了,但是整个大明的灾情不可能因为这场雨就结束了。

    必然还是需要继续赈灾。

    掌管此事的文启自然是要亲自去各个郡县去监督。

    所以李善长和徐达二人虽然想要对付文启?

    但是文启此时离开了应天,又是拿着圣旨。

    他们当然不敢对文启怎么样。

    于是便只能在赈灾之事上针对一下文启。

    所以本来文启的赈灾粮食和银子都遇到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削减。

    或者故意卡着流程不发。

    自从刘伯温和文启二人共同谋事之后,刘伯温对于文启是十分的信任。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