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文武百官震惊

A+A-

    那么也就是对于他们来大部分人根本就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但是文启,只要当县令的话,那么只要他不向郡里面的官员汇报,而是直接向皇帝汇报的话,

    那么也就相当于如果他们家乡出了什么事情,所有的责任都是在文启一个人的。

    那么文启自然有资格上向朱元璋提条件,但是朱元璋没有想到文琪居然会这么爽快的答应,并且只要求减免一年的税。

    毕竟对于他来这是一个县城的税,着实算不了什么。

    而且文启家乡的税他在来之前提前查过。

    他们县里面可以是相当贫瘠了,毕竟还靠近边疆。

    能够播种的土地面积并不大,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收入,并且有时候还会遇到一些强盗,山贼打劫。

    所以根本每年收不上来多少的税赋,所以免税一年对于他来根本算不得什么。

    “免税一年可以,但是免税一年之后,我要去你家乡里面视察!”

    “如果你达到让我满意的标准,那么你就可以继续做下去,如果你做不到的话,那么你就引咎辞职吧!”朱元璋严肃的道。

    “好!”文启点了点头,朱元璋愿意免税一年的话,那么恐怕他也能够有更大的空间,这段时间也是可以给家乡的百姓一个休养生息的会,所以他立刻爽快的答应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面文启又和朱元璋谈论了一下自己的方案。

    到了第二天早朝的时候,朱元璋便向文武百官宣布了这个决定,在场的所有人都有些讶异。

    毕竟文启是皇帝身边大红人,忽然要调回家乡当县令。

    但是此事也是在预料之中,毕竟文启屡次三番拒绝朱元璋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的要求。

    这件事情肯定要有个交代。

    如果朱元璋并不给将文启惩罚的话,那么恐怕在场的所有人以后都会挑战朱元璋的尊严。

    所以这件事情倒是也是算是给文启离开应天一个巨大的一个伪装。

    “都了,不要得罪皇帝,真是!”

    “还是年轻啊,有了一点成就便骄横跋扈成这样,连皇帝的要求都敢不答应。”

    “这下遭报应了吧,好好的应天不待,非要回家乡当一个县令。”

    “那地方我可听穷的狠。吃饭都吃不饱!”

    朝堂上的所有人众纷纭。

    浙东派和淮西派的表现却截然不同。

    宋濂和刘伯温二人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十分的难过。

    毕竟在文启在的这段时间里面,文启不知道帮了他们二人多少的忙。

    尤其是对刘伯温的帮助,文启的谋划,不知道帮他解决了多少个问题。

    而至于宋濂,自从上次宋濂听过文启的讲课之后,平日里无事的时候便都会去找文启交流讨论一下。

    他们二人私下里也告诫过文启不要违逆皇帝的要求,但文启始终一意孤行。

    所以他们二人听到文启要离开一天,心里都是十分不情愿。连忙想要开口为文启求情。

    但是他们看一下文启的眼神,文启的眼神没有一丝的悲伤。

    而且用用眼神示意,他们不必这么做。

    既然文启都答应了这件事情,那么他们自然也没有求情的必要了。

    或许这件事情本身也是在文启的计划之中,宋濂和刘伯温都如此想到。

    毕竟文启这段时间是皇宫之中的大红人,那么自然也是各种事情都开始找上他了。

    基本上他也是一个风暴的焦点,所以对于文启来或许离开应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徐达和李善长两个人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心里也是十分的震撼。

    徐达原本还以为朱元璋还要犹豫一些时间,然后再将文启发配家乡当县令的事情,但是没有想到他刚和朱元璋讨论了之后,朱元璋便将文启赶回了家乡。

    看来朱元璋是真的生气了。

    文启在应天的时候,或许是朱元璋身边的大红人,各种事情都是由他来做或者也是时时刻刻被人关注。

    但是他却没有想到这但是离开了应天,回到县城里面不过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县令罢了。、

    他想要对付文启的话,恐怕也是十分简单。

    那么对于他来这次是一件好事,他和李善长二人对视,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盘算。

    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文启兴高采烈的开始回去准备他的行李。

    文启到了晚上之后,便叫了宋程,钱玉瑶和文迎荷三人坐在一起。

    随后文启向这三人宣布了这件事情。

    对于他们来这三人是文启在应天关系最好的三人,所以对于他们三人来文启必须得将此事告诉他们。

    他们听到文启要离开明天的反应,三人的表现各不相同。

    其中反应最大的并非是文家的文迎荷,也不是依靠文启才拯救钱家的钱玉瑶,而是宋程。

    “你是不是傻?”宋程看着文启心里也是又惊又怒。

    他不知道为什么文启一定要离开阴天,毕竟在他看来只有留在应天之后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你现在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但是你离了应天之后可能什么都不是。”

    “而且离开京都回到家乡的一般都是贬谪回去,很少会有人再能够再回来。

    “等到那时候,就算你还能回来的话恐怕也物是人非了。”

    “你在应天辛辛苦苦搭建的关系也没有用了!”宋程当然也知道文启帮助刘伯温几人的事情。

    理所当然认为文启是在搭建关系。

    他是最了解整个政坛的人。

    毕竟文迎荷和钱玉瑶二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更多的只是不舍,他们并不愿意文启离开应天。

    但是宋程却不是从这个方向来考虑的,他更多的是考虑文启的前程。

    毕竟文启考上了状元,考上状元之后,本身他有非常大的前途,而且还是太子老师,朱元璋也十分的器重他。

    如果他留在应天的话,等到太子登基,将来他的前途可以是不可限量的。

    他们二人同时进行的殿试,但是经过了这段时间之后,宋程刚开始只不过是一个抄书的实习。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