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接班

A+A-

    “你不是让我考个状元回来接你的班?”文启没好气的道。

    “我那是开玩笑!”老县令气不打一出来,“放着大官不做,非得回到这穷乡僻壤,没出息,没出息。”

    “以前是穷乡僻壤,以后可不是。过不了多久,这里就是天堂。”文启道。

    “之前让你种的红薯怎么样了?”文启道。

    他在走之前偶然发现了几株红薯苗,便想要找人种上。

    但是却没有人愿意种。

    毕竟没有人见过这东西,谁愿意把一年的收成,赌在这个上面。

    只有老县令相信文启的法。

    他也有几亩地,便选了一亩种上了红薯。

    “你还别,这东西还真神。”老县令一提到这事儿脸上顿时兴奋起来。

    “没多久就结果了。我便从地里挖了出来,一亩地种出来的红薯比麦还要多。”

    “而且味道很鲜美,我给村里人送了不少,他们吃了都味道很好。”

    “到了第二季村里就有不少人种了!谁知道第二季的时候干旱非常的严重,麦有很多都没有长出来,原本我们都以为红薯也长不出来,结果没想到红薯居然长出来了。”

    “所以这次干旱,我们县不仅没有挨饿,而且大家都吃的很好。”老县令道,“多亏了你种的红薯!”

    文启点点头,红薯是十分耐干旱的食物。

    即使在这样的旱季,也能够大丰收。

    他发现的那几种红薯苗居然刚好帮助解县的人突破了这次旱季。

    “还有结余嘛?”文启开口问道。

    “粮仓之中还有一些!”老县令道。

    赚了大汉直接就连国库里面都未必还剩下多少粮食,而解县的粮仓中居然还有粮食。

    足以可见这次解县过得有多么富裕。

    “既然我们的粮食已经够用了,那就把红薯卖给周边县城。”文启开口道。

    “如今天下大旱,也算是做善事了。玉瑶姐,这事就交给你了!”文启转身对钱玉瑶道。

    虽然钱玉瑶也不知道文启所的是什么东西,但还是一口答应了下来。

    只要文启能够卖出去的东西,那就一定能够卖的出去。

    钱玉瑶对文启十分有信心。

    “若有人问起就是今年所种的红薯,这种作物十分的耐旱。”

    “等过了十天半月之后就可以卖红薯苗了。”文启叮嘱道。

    “刚好借着这个会将红薯推广出去。”老县令补充了一句。

    “好!”钱玉瑶点点头。

    文启这才发现钱玉瑶在强忍笑意。

    而周大妈还在几人面前滔滔不绝。

    这个时候文启才转过身来问道:“你们在谈什么呢?”

    他看到几人都笑得十分的开心。

    文迎荷也是捂着嘴,眼角弯弯。

    他可不记得周大妈还会讲笑话。

    “周大妈在讲你时候的事情。”钱玉瑶几乎已经笑得前仰后合了。

    “还有那一次在树林里,文启光着屁股!”

    周大妈还在继续滔滔不绝的讲。

    “诶诶!”文启连忙上前阻止,“大妈,别讲了!”

    这么丢人的事儿,她居然拿出来讲。

    “又不是外人。”周大妈明显准备接着讲下去。

    文启立刻拉走了周大妈:“大妈,我给你带了礼物,我带你去看看。”

    周大妈一脸意犹未尽。

    “闺女,回头多来我家玩,我多和你们讲讲,启时候老有意思了。”周大妈被文启拉着还不忘回头继续对二女喊道。

    “好!我们会经常去看大妈的。”钱玉瑶豪爽的道。

    文启好不容易才安顿好了周大妈,将她哄回了家。

    这才转过身来:“走,去看看他们准备的怎么样了?”

    文启便带着几人朝着户部走去。

    户部此时果然聚集了一大帮人。

    前面排起了很长的长队。

    但是却没有发现任何的哄抢现象,大家都排着队十分有礼貌的等待着领取礼物。

    看到这一幕文启也是十分的高兴。

    这虽然算不了什么,但也终归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买这么多礼物需要不少钱吧。”老县令问道。

    这些东西在这里都是稀罕货,明显不是很便宜就能够买来的。

    更何况文启带的礼物将县城的人全部发一般都绰绰有余。

    自然会花不少钱。

    “我找皇帝借的。”文启嘿嘿一笑。

    “你子!”老县令轻轻拍了一下文启的脑袋。

    “借皇帝的东西也要还啊!”老县令教育道。

    “我凭本事借的,为什么要还,再皇帝有钱不差这一点。”文启开玩笑道。

    他这一路上赚的钱已经是本金的两三倍了。

    所以买的这些礼物根本就没有花多少。

    他当然不可能不还皇帝,只不过不是现在。

    他现在正是缺钱的时候。

    要建设县城,但是不可能空套白狼。

    当然需要钱。

    而且还是很多很多钱。

    正是需要投资的时候,他怎么可能直接把钱还给皇帝。

    而且现在大明的国库充裕。

    虽然粮食不多,但是有的是银两。

    借这点钱不算什么。

    “老吴头,有一些来不了领礼物的,找几个人给他们送过去吧。”文启道。

    他既然要借着这个会统计一下县城的人数。

    那么如果少了人,这种统计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而且确实有一些老人腿脚不方便,自然要找人给他们送过去。

    老县令看到乡亲们领到礼物都非常的高兴。

    倒也不介意文启对他的态度。

    毕竟二人年龄虽然相差巨大,但是却是往年交。

    而且文启现在已经是新的县令了,于情于理都没有什么不妥。

    他叫了几个熟悉的人,让他们拉着一车礼物。

    看看有谁没有领到,挨家挨户的去送。

    几乎整个县城的每一个人都被送到了。

    这下即使是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老人也都知道解县来了一个新县令。

    不仅年纪轻轻就考上了状元,而且出十分的阔绰。

    居然给县城里的每个人都带了礼物。

    文启也如愿以偿的拿到了名单。

    他和户部之前整理的名单对比了一下,居然整整差了三分之一。

    足以看出之前的东西是多么的不完善。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