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师徒二人的谋划

A+A-

    所以看得出来朱元璋对他十分的器重。

    虽然看似是为了惩罚他,把他分配到边疆做了县令。

    但是别人看不出来他李善长还看不出来吗?

    这看似是一种惩罚,实际上是一种考验。

    因为文启所提出的改革的方案实在是太过于震撼了。

    根本不可能直接的推行。

    所以必须要先从地方开始试点。

    等试点成功之后,再找会推行。

    所以文启能不能成功,对于朱元璋来十分的关键。

    对于文启自己,也是十分的关键。

    如果文启接下来几年里面能够完成改革,让整个解县的发展远超之前。

    那么可以预见的是,朱元璋一定会对文启大加赞赏。

    甚至光速提拔。

    等到那时候他们再想要解决文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而关于文启的改革方案,李善长也听过不少。

    他饱读诗书,本该对一个孩子提出来的理论嗤之以鼻。

    毕竟古来圣贤一直想要寻找一种更好的方案。

    甚至曾经出现过百家争鸣。

    但是一直以来的朝代轮换告诉他们世界上根本没有最好的政治方案,只有相对不坏的方案。

    但是对于文启的理论李善长之前倒是从来没有听过。

    历来的史书上面也没有听过文启的方案。

    但是他不得不承认文启的方案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至少要比现在的方案好些。

    而且刘伯温对于文启的器重也证明了这一点。

    李善长最害怕的人除了朱元璋就是刘伯温。

    他和刘伯温之间倒没有多大的仇。

    但是他一直视刘伯温为最大对。

    因为刘伯温实在是太聪明了。

    凡是刘伯温所的事情十有八九都是对的。

    可以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朱元璋对于刘伯温更加的忌惮。

    谁会愿意留一个比自己聪明的开国元勋留在身边呢?

    李善长也知道正因如此,他才能够在两人的斗争中略胜一筹。

    如果不是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忌惮,恐怕这丞相之位这就是他的了。

    但是即便如此,李善长还是觉得刘伯温是自己最大敌人。

    可刘伯温对于文启的态度是十分的看重。

    甚至不只是看重,二人关系的亲密在朝堂之上可以是人尽皆知。

    所以李善长对于文启的忌惮又多了几分!

    如果一个人让刘伯温如此的器重。

    那么没有人敢于随便的轻视。

    “老师,现在怎么办?”胡惟庸问道。

    胡惟庸是李善长的徒弟。

    也是政治的盟友。

    二人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就已经结了缘。

    一直以来,胡惟庸也是李善长在朝堂之上最密切的盟友。

    而且朱元璋也十分的器重胡惟庸。

    李善长也能看出来朱元璋对于胡惟庸有提拔之意。

    这对于他来自然也算是好事。

    但是他仍有诸多顾虑。

    首先朱元璋是一个疑心尤其重的人。

    他越是拼命举荐,朱元璋越不会同意。

    其次,便是要心杨宪文启之流。

    权利就这么多?

    大家是不是能够共享的?

    有人上去就代表着有人下来。

    所以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李善长都想要除掉文启。

    李善长思考了片刻。

    “或许这是一个会。”李善长轻声道。

    “会?”胡惟庸问。

    他虽然位高权重,但是现在对于李善长还算是尊重。

    所以话的语气也是十分的恭敬。

    李善长点了点头,:“不定我们刚好可以借着这个会处理文启!”

    胡惟庸思考了片刻,不是很明白李善长的意思:“请老师明示!”

    李善长看了胡惟庸一眼。

    “唐鹏和在信里提到了一点,他是出了公堂之后被一群黑衣人打伤了。”

    “你这些黑衣人是谁?”李善长暗示道。

    胡惟庸思考了片刻:“是文启的人,又不是捕快,大概率是文启前些日子招安的黑虎寨的人!”

    “嗯!”李善长点点头。

    “那你他们为什么蒙着脸?”李善长脸上露出得意的微笑。

    “蒙着脸自然是因为文启想要让他们摆脱罪责。”胡惟庸立刻答道,同时有些明白李善长的意思了。

    “老师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搞一个文启和土匪勾结,欺负我们大明官员!”胡惟庸道。

    “怎么能叫土匪呢?”李善长露出一个冰冷的微笑。

    “叫乱党!”

    此话一出,胡惟庸的脸色顿时肃然起敬起来了。

    整个大明要论聪明,他知道自己的老师排不上号。

    尤其是比之刘伯温是远远不如。

    但是要论政斗水平,他可是第一人。

    整个朝堂之上一半都是他的势力。

    刘伯温根本不是对。

    从土匪到乱党不过是两个字的改变。

    但是性质确实完全不同。

    土匪最多不过是打家劫舍,谋财害命。

    而乱党可是危害大明的统治。

    给文启扣上这样的帽子,不怕朱元璋不注意。

    只要朱元璋一查,文启几乎是必死无疑。

    以朱元璋的疑心,怎么会允许一个的县城有自卫队。

    更何况还打了大明的官员。

    胡惟庸和李善长二人相识一笑都点了点头。

    这场戏如果做足了不定能够一举解决掉文启。

    如此一来,对于二人的政治生涯可都是天大的好事儿。

    “那我现在就给他回信!”胡惟庸道。

    “好!那我现在就上书弹劾文启!”李善长道。

    所谓兵贵神速,放在政坛上依然有用。

    谁先告知皇帝,谁便有主动权。

    后告知的那个往往被认为是报复。

    所以李善长决定即刻动。

    在这点上他可以是占据绝对优势,此时他在应天。

    而文启则在边陲镇。

    就算是快马消息也要到几天才能送到。

    只要他先与文启动之前弹劾文启。

    那么事情大概率会成功。

    “好!”胡惟庸也点了点头。

    他和文启二人倒是没有什么过节。

    只不过看朱元璋如此器重他有些嫉妒。

    在他看来文启的背后就是刘伯温。

    刘伯温现在有一个徒弟杨宪就够他吃一壶的了。

    如果再加一个文启,还不被他们捅翻了天不成?

    所以对付文启,胡惟庸可以是拼尽全力。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