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尝试补全经书!

A+A-

    赢启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灵海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装载元气的灵海,此刻竟化作了一片“太虚”!

    在这片“太虚”中,一切元气都变得无比纯净。

    就连他运转功法时,也不需要刻意引导,元气便会自然而然地按照最完美的路线流转。

    这种状态,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修士的境界。

    这或许就是传中的“见天地之大道”吧。

    即便典籍残缺,无法继续探索更深层的奥秘,但这些感悟已经足以让他受用终身。

    最后,赢启轻轻合上中的残缺典籍。

    目光在那斑驳的封面上流连。

    古朴的道字依稀可见,其余字迹却已在岁月中消磨殆尽。

    他不由得轻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深深的遗憾。

    这本典籍中记载的内容,若是完整状态,必然能引起巨大的轰动。

    只可惜,秘籍只有半截,无法还原其中所蕴含的全部力量。

    但即便如此,也让赢启从中感受到这本秘籍的变态之处。

    赢启甚至怀疑,这本秘籍的等级,最低也是太始秘籍层次。

    至于是不是传中的道天神藏,赢启不得而知。

    毕竟他也没有见过道天神藏,所以无法做出判断。

    他指尖轻抚典籍封面,感受着其中若有若无的道韵。

    若是能得到完整本,必然能让他对太虚之炁有更深的理解。

    关于如何运用这种力量,如何让它发挥出最大的威能,典籍都没有指出。

    但按照典籍的描述,太虚之炁应该还有许多玄妙的运用方式。

    赢启仔细回忆着典籍内容。

    比如如何用它来开辟世界,如何借助它来感悟天道规律,甚至如何让它化作开天辟地的力量等等。

    很显然,这些记载应该都在另外半本当中。

    赢启再次翻开典籍,仔细查看断裂处的痕迹。

    究竟是谁将典籍分开?又为何要这么做?更重要的是,另外半本究竟流落何方?

    这些问题在他脑海中盘旋,却找不到任何答案。

    但随即,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突然浮现在他心头。

    “既然暂时找不到另外半本”赢启眼前一亮,“何不试试用道经来补全它?”

    这个想法一经产生,就让他心跳加速。

    理论上,如果能将道经的内容与这本残缺典籍相融合,或许真能弥补其中的缺失。

    想到此处,赢启立刻从储物袋中取出记载道经的玉简。

    晶莹剔透的玉简散发着淡淡的灵光,与那残破的典籍形成鲜明对比。

    他将两者并排放置在青玉案上,仔细思索着实施的方案。

    片刻之后,他开始尝试运转体内的“太虚之炁”。

    一缕近乎透明的气息从他指尖溢出,在空中形成一道若隐若现的圆圈。

    赢启先是心地用这缕“太虚之炁”去试探典籍。

    然而,让他意外的是,这缕气息刚一接触到典籍表面,就仿佛遇到了某种无形屏障,完全无法渗入其中。

    “果然没这么简单。”赢启并未气馁,反而来了兴致,“看来要换个方式。”

    他稍作思索,改变了运功方式。

    这一次,他先用太虚之炁将整本典籍包裹起来,试图更全面地感知其中的道韵。

    很快,一个惊喜的发现让他精神一振。

    在“太虚之炁”的包裹下,典籍中的道韵变得异常清晰。

    那些古朴的文字仿佛活过来一般,散发出玄妙的光芒。

    更神奇的是,他似乎能通过这种方式,隐约感知到典籍中蕴含的更深层信息。

    虽然那些信息还很模糊,但至少证明这个方向是对的。

    “有门!”赢启眼中闪过一丝喜色。

    他开始尝试调整“太虚之炁”的性质,让它变得更加温和柔顺。

    随后,又心翼翼地引导这股气息渗入典籍之中。

    同时,他也开始运转道经,将自己对大道的感悟一点点注入其中。

    这个过程极其缓慢,需要确保每一分力量都恰到好处。

    一开始,这个尝试进行得异常顺利。

    在“太虚之炁”和道经的双重作用下,残缺的典籍竟然真的发生了变化。

    断裂处开始泛起微弱的光芒,隐约可以看到新的纸张正在形成。

    那些新生的纸张带着一种特殊的道韵,与原本的典籍非常相似。

    然而就在赢启以为要成功时,意外突生。

    “啪!”

    一声轻微的脆响打破了寂静。

    那些新生成的纸张突然崩碎,化作点点星光消散在空气中。

    不仅如此,他注入的“太虚之炁”也被一股莫名的力量排斥出来。

    这股反噬之力来得突然而剧烈,让赢启不由得后退了半步。

    等他稳住身形,仔细查看典籍时,发现所幸并未对原本的内容造成损害。

    “失败了吗?”赢启微微皱眉,但很快又舒展开来。

    与其是失败,不如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他开始仔细回想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渐渐地,一些重要的发现浮现出来。

    首先,“太虚之炁”确实能与典籍产生共鸣。

    这明他的思路是正确的,只是方法还需要改进。

    其次,在注入道经感悟的过程中,典籍也确实有了反应。

    典籍后续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

    虽然最后未能稳固,但至少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最关键的是,在失败的瞬间,赢启感受到了一股特殊的力量。

    而那股力量应该就是构建典籍后续内容的主要力量之一。

    想到这儿,赢启若有所悟。

    这本典籍本身就蕴含着某种超越境界的力量。

    想要补全它,恐怕需要对太虚之炁有更深的理解。

    这个认知让他既感到兴奋又有些无奈。

    兴奋的是,这次尝试证明他的方向是对的。

    无奈的是,以他目前的修为,显然还无法完成这个举动。

    “看来要在太虚之炁的运用上多下功夫了。”赢启轻声自语,“只有真正彻底理解了这种本源之力,才有可能补全典籍。”

    他心地将典籍和玉简都收好,同时在心中暗暗记下这次尝试的种种细节。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