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绿皮火车

A+A-

    “害怕啥呀?”许敏愣愣回了句,才反应过来。

    她是不害怕,可原身还真是得害怕。

    就不现在,就是后世,也有很多农村老太太一辈子都围着灶台转,连村口都没出过的。

    “那啥吧,要是我一个人,我可能会有点怕,可不是还有儿媳妇一起吗?我儿媳妇那么能干,我跟着她有什么可怕的啊?她还能让我丢了咋的?看你啊,建功,还一个大男人呢!怎么那么婆婆妈妈的?”

    陈建功看看两个女人,他也只能闭嘴:反正,不管哪个,他都管不了,除了闭嘴,还能怎么样?

    沈秋深是个实干派,林美兰完不过三天,他就已经联系好了。

    “我的朋友已经联系好那边了,那边厂子也答应了去看货,过去只要提我朋友的名字就可以——不过,我想稳妥起见,还是让他写了封信——他和那边厂子的李副厂子打过几回交道,或许帮不上大忙,但总算是个熟人。”

    能帮忙搭上线,已经是最大的帮忙了。

    两婆媳再三道谢,没等拿到引见信,就开始忙活起来。

    这时候可没有“想走就走的旅行”,想出趟远门,麻烦得很。

    买火车票、住店,

    都得用介绍信。

    为了开封介绍信,林美兰连着跑了两趟公社。

    介绍信,大队这边也是可以开的,可钱爱红直接就推了,是不出省,他还敢开,这一去就跑去海城了,他可不敢担这个责任,谁知道你们两女人跑到海城是去干什么呢?

    林美兰不是许敏,连吵都不吵,直接就去了公社,连跑了两趟,到底把介绍信拿到了。

    拿了介绍信,又费了些工夫,花了几天时间才买到去海城的火车票。

    林美兰买车票的时候,许敏也没闲着。

    要去海城呢!总不能就这么去,还不得捯饬捯饬?翻来翻去,也没看顺眼的衣裳,索性跑去镇上买了套新衣裳,虽也不是多好看,但总比原身那些衣裳顺眼多了。

    这年头的火车上大概没盒饭卖,就是有肯定也难吃,干粮是不是得备上点?

    啊,最重要的,钱得带上!

    许敏想来想去,到底还是在新买的裤子里缝了个口袋。前世她总觉得她妈这样做太丢人掉价,没想到现在她也有这样的一天。

    林美兰倒是夸这个法子好,回头也照样缝了个。

    带钱的法子两婆媳是交流了,可对方都带了多少钱,谁都没

    有问。

    上车的头天晚上,许敏突然想起来,也不顾天都黑了,直接就往外走:“我去趟知青点——咱要去海城,万一知青们有啥东西要捎的呢?”

    “哦”林美兰摸摸头,还想婆婆平时可不大和知青们往来,怎么这会儿倒要帮他们捎东西了?

    坐着马车到了车站,许敏还挺兴奋,陈建功却是叹了一声又一声。

    “美兰,你可照顾好——妈你自己也是,出门在外,心着些。买那啥生产线的事,你别着急,先看看,要是不行就算了,要是你真看中——我在家也问问,看能不能借着点”

    许敏翻了个白眼:臭子还不算没救。

    林美兰弯了笑眼,没话,只是轻轻捏了下陈建功的指尖,一切尽在不言中。

    车是老式绿皮火车,票是狭长条的硬卡片。

    刚上火车时,许敏还挺兴奋,左看看右看看,觉得这个年代的火车真的挺有复古美。

    不像九十年代,又没赶上春运,现在的火车不是爆满状态,一节车厢里都没坐满,看着还挺宽松。

    打牌的年青,打毛衣的妇女,看报纸喝茶的大叔,都透着七十年代特有的闲适。

    车子开动

    没多久,就有提着热水壶的列车员过来:“倒开水了——有要喝开水的同志吗?”

    不等列车员走近,就有不少人举着杯子站起来了,许敏还想站起身,却让林美兰按下,自己一一个大搪瓷缸子,接了两缸水。

    没一会儿,又有报着报纸、杂志的列车员走过,倒是许敏印象中推着推车卖零食的列车员始终没有出现,可能那得到八、九十年代才会成为火车上一景吧?

    也不知道火车开了多久,许敏的兴奋劲过去了,人就开始有点迷糊了。

    这车,可真是太慢了。

    不光慢,这辆绿皮火车居然还不是直达海城的,到了阳城还要倒车。

    这回再上车,许敏直接就睡过去了。醒来时天都黑了,这时就有推车卖盒饭的了,只是盒饭不是后来的塑料饭盒,而是铝饭盒。

    一块钱一份,就是半盒饭,一份炒青菜,一份肉烧土豆,虽然有点凉,可看着却让人很有食欲。

    许敏本来没准备吃火车上盒饭的,这会儿也觉得有点馋。

    索性买了两盒饭,就着新打的开水,美美地吃了一餐。

    在火车上熬了三天两夜,总算才到了地儿。

    下了火车,天才蒙蒙

    亮。

    许敏深深吸气,总算觉得又活过来了,再在火车上呆着,她觉得自己都要被熏死了,就是现在闻自己,她都觉得是臭的。

    就在火车站的广场上,买了份地图,婆媳俩坐在大台阶上看了半天,才确定要坐哪路公交。

    哪怕是七十年代,海城也到处都是人,火车站附近的公交站乘客尤其多,好在秩序很好,排成长蛇的队伍居然没人插队。

    五月初的海城,春暖花开,街道两边高大的玉兰树绽满了洁白的玉兰花,沁人心脾的香熏人欲醉。

    公交车上挤满人了,许敏连动都动不了,透过人群缝隙看到另一个海城。

    红白相间的公交车、白蓝相间的有轨电车相对驶近,再驶远;自行车铃铃铃响着,在红灯前排出十几米远的队列,壮观得像军队;街道两边都是商店,虽然看得不清楚,但隐约能看到顾客如云

    远远的,能看到外滩,繁华的步行街,商业区,虽然和记忆里大不相同,但眼前繁华还是勾起了许敏记忆深处的某些东西。

    一时间,心生悸动——海城啊!见过你的繁华,见过你的风情,没想到居然以这样的方式见你曾有过的淳朴风貌。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