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尚书省见习日

A+A-

    作为林安身边的近侍,林安得到太祖皇帝的宠幸喜爱越多,那么他们的前途也就越光明。

    相反,要是太祖皇帝对林安只是偶尔突发奇想的关爱,那么他们这些已经被赏赐过来的宫人,基本上也就失去了所有希望。

    大概率一辈子,也就最多只能做个王府下人了。

    而林安要是能有会更进一步,触摸到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那么他们这些最早跟随林安的宫人,身份必定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别的不,至少将来在宫中不用寄人篱下,也不用看人脸色。

    不得的话,还能混到一个大好前程。

    所以就算没有林安救他们性命这一遭,光是凭借这一点,日后他们也一定会全心全意,完全忠于林安这一个主子。

    黄桃儿反应最快,刚想要开口,林安却先继续到。

    “今日就这样吧,本王也累了,明日一早还要去尚书省报到,你们准备一下,本王就寝了。”

    “是。”几人同时到。

    一番收拾停当,林安便安心上床就寝。

    第二日早早的黄桃儿就叫人做好了准备,掐着点儿叫林安起床,因为他了要早起去尚书省报到,时间上就要比往日去太书院上早课更早一些。

    林安迷迷糊糊的在几人服侍下洗漱穿戴完毕,又简单喝了一碗粥,这就出发。

    走出景和宫的时候,天都还没有亮。

    太祖皇帝勤政,百官卯时就要正式上朝,林安虽然只是去尚书省报到,不用那么早,但是辰时之前还是要到地方才行。

    等他来到尚书省,里面还一个人都没有。

    这种情况,就明前朝的早朝还没有结束,他也不急,就静静地在里面等着。

    又过了大半个时辰,外面逐渐见了一点亮光,才听见有人过来的声音。

    一边走,这些人一边还在话,似乎是在商议什么事情,林安在屋里听不清楚,心里只估摸着应该是前朝的国事。

    每一会儿功夫,尚书省的大臣们便走了进来。

    领头一个,是个白胡子的老头,林安心底隐隐约约的似乎有点印象,想了半天还没想起来。

    而这个时候,进门的一众大臣已经看见了他。

    当头一个的白胡子老头神色一动,跟着便是连忙行礼道:“老臣拜见安南王殿下。”

    后面的那些大臣也纷纷拜见。

    林安见状起身主动上前将白胡子老头扶起道:“大人不必多礼,本王只是奉旨过来学习旁听的而已,你们只当本王不在便是。”

    “王爷千金之躯,莅临尚书省,臣等不敢僭越。”白胡子老头继续到。

    “大人言重,本王年龄尚轻,还需多向诸位学习请教,诸位大人都是国之栋梁,在诸位面前,本王也只是个后生而已。”林安着,目光又是一转。

    “皇上命本王前来旁听学习,也是给本王一个增长见识的会。”

    “来年本王便要去两江赴任,时间所剩不多,还请诸位多多指点,不吝赐教。”

    “臣等不敢。”众大臣齐齐道。

    声音落下之后,白胡子老头才道:“殿下宽仁好学,老臣荣幸之至,那么臣等就开始办差了,若有不周之处,还请殿下恕罪。”

    “大人请。”林安做了一个请的势到。

    这些大人见状,也就没有再多纠缠礼数,纷纷进了里面,各司其职的开始办差。

    林安自己就在门口的侧室坐着,位置正好能看见里面大部分的区域。

    大周尚书省集合六部,兼领着内阁的一部分功能在里面,内阁当中,除了首辅大臣单独领头办公的房间之外,其余的都在这儿。

    这也是为了方便六部的官员,有一些事情处置不了,必须要有内阁大臣决议的事情,能够尽快的得到结论,不用专门在东跑西跑。

    至于需要请示首辅大臣的事儿,一般都比较少。

    到那个地步的话,大概率情况需要内阁大臣合议,最后还要上书给太祖皇帝,才能最终定论。

    所有首辅大臣在不在这个房间都没事儿。

    等尚书省这边的大臣把事情都议定得差不多了,有了最终结论之后,才会再拿着准备好的公文去首辅大臣那里过目签字盖章,然后就能直接下发下去了。

    第一次来到尚书省,林安也是第一次亲眼见到大周的政务系统如何运转。

    别的不,尚书省内的氛围还是非常不错的,大周每日的政务有很多,太祖皇帝虽然勤勉,大部分事情都亲力亲为。

    但是一个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许多事情还是需要交由这些大臣们自行处置。

    于是林安便亲眼见到,就在上书省当中,工部的官员找到户部的官员要钱,户部的官员直接两一摊,来了一句“没钱”打发。

    而那个工部的官员也不肯放弃,横歹,最终把十万两的银子压缩到了八万,才撬开了那个户部官员的嘴巴。

    别看只是两万两银子而已,一件事上能节约两万,十件可就是二十万了。

    至少在林安的眼里,太祖皇帝治下的这些尚书省大臣,是实打实的,各司其职,各尽其力的在为大周办差。

    一上午的学习旁听下来,他也是受益不少。

    同时,经过这一上午的旁听,他心底终于是对大周调兵,所需粮草军饷用度,有了一个大致的映象。

    西北边境确实出了问题,高月国大军蠢蠢欲动,朝廷真的要调兵了。

    不过前期动用的兵马没有头天太祖皇帝敲诈徐海时那么多,只有三万而已,但就是三万兵马,兵部的官员便直接要找户部先要十二万两银子。

    更神奇的是,跟工部官员来回拉扯,死也要咬出两万两来的户部官员,当时没有丝毫的犹豫,一口就答应下了这十二万两银子。

    林安不知道是因为在前朝太祖皇帝已经给了旨意,还是大军确实需要这么多。

    但总归有一点可以确信,三万大军就要十二万两,那么十万大军,少也在这个数的四五倍以上。

    人数越多,耗费的军费也是呈倍数上升的,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累加而已。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