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章 最终分数出炉!协和与华西的决斗场!

A+A-

    不过,对硝唑尼特和大蒜素的运用,监考官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理论上前一种药物就不推荐免疫缺陷人群使用,虽病人是用药后人为的免疫缺乏,但合理吗?

    提高免疫指标、恢复免疫功能再服用硝唑尼特,这真就是把药物的作用制玩出花来了。

    很快,各组的答案汇总到了评委组。

    考核的总分并非是各题相加,而是每一道题都实行百分制,最后算出平均分。

    能来到最后两题的,之前每道题的得分基本上都在八十分以上了,就没有一个弱的。

    因而,尽管难度不,但最后的分数依旧让人无比期待。

    此刻,答完题的参赛队伍也从考场内走了出来。

    众人齐聚在大会场内,彼此交头接耳,表情都不怎么轻松。

    三分钟的时间,如此离奇的病例,能做的只有连蒙带猜。

    希望别跟正确答案差太远,否则太丢人了

    滋滋——

    突然间,音响再次传来电流的声音。

    大会场寂静了一瞬,众人都循声望去,紧跟着瞳孔一缩。

    后方巨大的屏幕居然又亮起来了,而且还是评委的打分界面。

    这是打算公开处刑?!

    这一刻,所有参赛队伍心里都同时冒出这个想法。

    而早就被淘汰的众人,在短暂的吃惊后,脸上出现了兴奋的表情。

    原以为只能看看各组的成绩,大致猜一下协和、华西这些顶尖医院的答案有多离谱,没想到竟然能跟着评委一起欣赏!

    有乐子看了!

    很快,第一个参赛队伍的音频开始播放。

    这是复旦附属医院的团队。

    音响中传出一道沉稳有力的男声,正是复旦附属医院队伍的队长。

    “问题应当与反复感染脱不了干系,我们建议针对爆发性水样腹泻进行一轮粪便病原体检查,另外就是胃肠镜”

    “治疗方案方面,阿奇霉素为主,反复感染不排外寄生虫,再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大蒜素”

    二十余秒的答题时间里,复旦附属医院的答案条理清晰,环环相扣。

    用药方案虽然讲究一个广覆盖,却没有问题临床上对待无法确诊的棘感染患者,本身就多用大包围疗法。

    抗生素、激素等用多了的确有不的副作用,但命都没了,还谈什么损害?

    滴滴——

    突然间,屏幕中出现了第一个数字。

    这是第一个评委给出的分数,6分。

    随后,一连串红色的数字出现在计分面板。

    65、69、3

    分数都围绕在七十分左右。

    最终成绩:6分!

    看到这个分数,众人的反应各不相同。

    但绝大部分都是佩服对于绝大多数医生来,眼下这个病人的信息可以用残缺不全来形容了。

    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拿到六十八分,证明大方向对了。

    不过,究竟哪一步拿分,哪些步骤是错误的,没人的准。

    比如粪便病原体、胃肠镜检查,这两项到底哪一项是正确的,亦或者是都错误。

    以及阿奇霉素、大蒜素的应用是否妥当

    而参赛队伍也是神色各异。

    有几家与复旦附属医院的答案差不太多,这意味着他们的分数也在七十分以下这个区间。

    而答案与复旦附属相去甚远的队伍,则一个个苦着脸。

    大方向都没摸准,他们连能不能及格都不好。

    随后,下一轮音频开始播放。

    第二个是军区医院。

    分数5分。

    瑞金医院,3分。

    同济,69分

    协和,2分!

    华西,分!

    当后两个成绩出来时,全场都响起了惊呼声。

    最后这两道题,能拿七十分的都屈指可数。

    但协和与华西同时拿到了2分,对第二名的3分可以是断崖式领先了。

    与此同时,协和的柳寺往侧方望去,与华西的史丰遥遥对视,彼此都看出了对方眼里的火药味。

    历届的名刀大赛,事实上都是顶尖强院的舞台。

    也就上一届出了个许秋,否则的话,这场比赛中,最耀眼的就是柳寺和史丰了。

    唯一庆幸的是,今年不会有这种不合常理的挂哥了

    就在两人对视时,会场再次安静,一道平稳的女声响起。

    “临医”

    众人心里头顿时躁动起来。

    倒不是因为施怜,而是施怜背后顶着的“许秋的学生”头衔。

    原本争锋相对的柳寺和史丰也都停了下来,同时凝神细听。

    “胃肠镜检查、改良抗酸染色”

    “使用环孢素进行免疫抑制剂,控制d4+t淋巴细胞治疗方案为硝唑尼特、大蒜素”

    施怜的答题同样无比流畅,条理分明。

    不少人侧目,都朝着临医的方向投去了复杂的目光。

    虽然还不知道最终分数,但仅从答案来看,倒是和复旦附属医院有几分相似。

    比如都用了胃肠镜,都使用了大蒜素。

    但却遗漏了阿奇霉素。

    场上绝大部分参赛队伍都选择了阿奇霉素,包括协和与华西。

    至于硝唑尼特,协和跟华西实际上也考虑到了隐孢子虫,但考虑到硝唑尼特“免疫缺陷人群禁用”的指征,并没有采纳。

    最终换成了阿奇霉素+大蒜素

    他们也考虑到了病人的肝肾功能不全,但相比硝唑尼特与免疫缺陷状态的冲突,显然是阿奇霉素的副作用更。

    三分钟的时间,也不够他们想到良好的应对办法了。

    毕竟隐孢子虫感染本就十分少见,即便是协和与华西,他们也没听过几例隐孢子虫,更别提是亲自参与诊疗了。

    因而,采取的办法都是“宁可不做,也不犯错”。

    这也是应对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最有收益的方案。

    然而在看到临医提出的“环孢素部分抑制,调控d4+t淋巴细胞数量”时,所有人都傻眼了。

    病人的免疫系统能这么玩的吗?

    而且,病人的感染如此严重,恢复一丁点免疫能力就能治愈了?

    不少人觉得这个办法过于荒谬。

    病人的状态实际上已经差到了极点,此时的常规思路,不应该再依靠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统,而是通过给药,主导体的抗菌消炎能力。

    譬如用广谱的阿奇霉素,与细菌50核糖体亚单位的23rrn结合,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和阻止50核糖体亚单位的组成

    不用阿奇霉素,反而铤而走险换成硝唑尼特就算是隐孢子虫,也应该首选前者!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